當前位置:
首頁 > 哲理 > 篆刻收藏的一些門道

篆刻收藏的一些門道

作為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的「中國篆刻」,是一個源遠流長的古老存在,對篆刻藝術的研究、創作、傳承乃至收藏必將面臨許多嶄新的挑戰與機遇。

對中國篆刻藝術的全新認識

篆刻收藏的一些門道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圖片

長期以來,對中國篆刻藝術的研究基本上停滯於訓詁、稽考的簡單記述的層面上,而一旦將其置於更大的時空背景、文化語境中加以解讀,就會驚奇地發現,其所富含的歷史、文化、藝術價值廣泛涉及到社會學、歷史學、藝術學、人類學、民族學、民俗學、考古學、古文字學、古典文學等人文科學領域內的眾多範疇,它不僅是中華傳統文化的優秀代表,也是人類文明的偉大奇蹟。

在人類文明進程中,印章藝術與文字幾乎同時間出現,它們共同見證了人類文明之肇始。四大文明古國中:兩河流域(美索不達米亞)在公元前30世紀誕生了滾筒印章;古印度在公元前23世紀誕生了皂石印章;古埃及在公元前23世紀誕生了聖甲蟲印章;中國在公元前13世紀誕生了青銅印章。這些古老的印章藝術製作精美、工藝精湛、文化內涵豐富,代表了當時人類文明所能達到的最高成就。

然而,令人遺憾的是:兩河文明先後被赫梯、亞述、波斯所滅;古印度先後被雅利安、馬其頓所滅;古埃及先後被希臘、羅馬所滅。當這些人類最古老的文明被一次次毀滅後,其精美絕倫的印章藝術也連同它們的文明載體一起被歷史塵封。

所幸者,中國篆刻藝術碩果僅存,一脈相承,綿延數千年而從未中斷,成為中國文化元素的典型代表。

中國篆刻藝術體現了天才的技藝和天才的創作、對傳統有唯一的見證價值、具有突出的民族性,從歷史學、藝術學、社會學、民族學、文學、文字學的角度看具有特殊的綜合價值,是中華傳統文化表現形式的傑出代表。中國篆刻藝術是中國人獨特的審美表達,融合了書法、繪畫、雕刻的藝術特性,強調作品中陰陽、平衡、節奏、對比的和諧,充滿東方智慧,是中華民族文化品格的藝術性再現。

篆刻收藏的一些門道

篆刻作品收藏概述

中國篆刻藝術始於三代,興於秦漢,至元明時進入文人創作領域,完成其工藝性向純藝術性的蛻變。

歷史上,對篆刻作品有系統、成規模的收藏始於宋代,著名的《宣和印譜》堪稱璽印集藏之濫觴。此後,多有尚古之士收藏、研究篆刻藝術,亦有多種集古印譜刊行傳世。從而,為元明時期文人流派印章的興起奠定了堅實基礎。可以說,篆刻作品的收藏是篆刻向純藝術化方向發展的決定性因素之一。

「篆刻」一詞,始於元代,最初特指文人篆刻印章,後泛指歷代(具有一定藝術性的)官、私印章。通常可以分為官印、民間印、文人流派印三大類。

篆刻作品的收藏內容包括:歷代官印、有價值的民間印、名家篆刻的實物及印拓、印稿、印材、印譜、篆刻家書畫、印史典籍等,重點是魏晉以前的官私印章、名家篆刻和名人用印。

在當下的藝術品收藏領域內,「篆刻」屬於絕對的冷門,自然就蘊含著巨大的機遇:一則,同樣知名度的篆刻家比書畫家的作品價格低至幾分之一乃至幾十分之一,有極大的升值空間;二則,篆刻藝術的特質決定了它在辨偽上的簡便性和準確性,贗品較少,風險較小;三則,目前收藏界對篆刻作品的歷史、文化、藝術價值普遍認識不足,導致其經濟價值被嚴重低估,從而形成了一個很大的價格斷層,應當引起重視。

當然,作為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中國篆刻藝術」,在國內外有關機構、學者的研究、宣傳、介紹下,其文化、歷史、藝術等綜合價值必將在世界範圍內卓然凸顯。相信若干年後,篆刻作品的收藏格局定將發生重大變革,個中春秋,不可不察。

但是,需要認識到,就目前而言,篆刻藝術作品收藏市場尚未真正形成,故而,其變現能力是所有藝術品收藏中最差的,應嚴格區分收藏與投資的界限,勿有誤也。

篆刻收藏的一些門道

收藏經驗略談

我從事篆刻藝術學習、創作、研究凡二十年,藏印十數年,藏印近千方。箇中滋味,其中甘苦,略有所悟,願贅此言,供藏友參考,或謂金針度人也。

一、循序漸進:

常有藏友問我,篆刻藝術作品的收藏從何入門。我的回答的是:從收藏當代中青年篆刻家的作品入手,可收事半功倍之效。

原因有三:一曰保真養眼,直接收藏當代中青年篆刻家的作品,真贗自然不成問題,但更重要的是通過對原作近距離的把玩、學習,了解篆刻藝術篆法、章法、刀法及邊款的玄妙之處,可以提高鑒賞能力,為以後的集藏奠定堅實的基礎;二曰經濟實惠,當代中青年篆刻家的作品價格普遍較低,遠非同檔書畫家的作品可比,但以後的迴旋空間較大,經濟上能夠掌控,性價比高;三曰精益求精,篆刻是一門綜合能力要求很強的藝術,篆刻家的成長通常需要十年以上的磨練方臻成熟,而步入老年後,體力、視力、精力多有不濟,作品數量、質量都受影響,從這個意義上說,篆刻家中青年時期的作品往往都是精品。

篆刻收藏的一些門道

當然,對中青年篆刻家作品的選擇也要有所甄別,要尋求傳統功力深厚者,而不可入藏狂怪粗俗者。

二、有所倚重:

篆刻藝術源遠流長,篆刻藏品的數量和種類也很多,不可能面面俱到,必須有所側重。我的經驗是,針對某一歷史時期的某一類型作品的集藏可不遺餘力,作到精益求精。我始終以歷代名家篆刻作品為主,又以近現代為重。原因有三:

1.名家篆刻作品是藝術家文化素養的集中體現,為歷來篆刻收藏的正途,又是我印學研究的重要素材;2.近現代是中國篆刻藝術歷史上的裂變期,篆刻家的藝術個性得到空前的釋放,成就了許多開宗立派的大師,他們往往又具有多方面的藝術素養,如吳昌碩、齊白石等。另外,歷史跨度不大,搜集較為便當;3.比較其他官私印章:歷代傳世、出土的官印在各大博物館都有成系統、成規模的收藏,個人、團體能力再大也難成氣候,而民間印往往藝術價值不高,意義不大。

三、切忌貪念:

貪念為收藏心魔之首,欲撿漏者必打眼。我堅信一等價錢一等貨,唯一可信的是以豐富的專業知識獲得對藏品的價值與價格的認知。我的藏品來源主要是早年間的正規文物商店和書畫篆刻界師友同道。

四、廣結善緣:

名家篆刻作品的流傳有它的特殊性,多在篆刻家親屬、同道、後學者之間傳世,坊間少見。這就需要收藏者了解篆刻家和篆刻界,廣結善緣。如此,既可藏寶於匣,又可增廣見識。

五、不可跟風:

收藏領域歷來魚龍混雜,藏者須自省自察,不可盲目跟風。譬如,當下對田黃石、雞血石等印材的炒作,已達百萬、千萬之巨,切不可取。不管什麼樣的印章材料,只有被賦予的人文精神才是其真正價值的體現,此外,它只是坯料而已。當然,以上僅為一家之言,望廣大藏友指正。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