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娛樂 > 台灣音樂四十年,為你講述齊豫的游吟人生:塵世人海,偏為你種下一棵橄欖樹

台灣音樂四十年,為你講述齊豫的游吟人生:塵世人海,偏為你種下一棵橄欖樹

台灣音樂四十年,為你講述齊豫的游吟人生:塵世人海,偏為你種下一棵橄欖樹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圖片

一灣海峽,叮鈴蕩滌著一段厚重的音樂歲月。

一聲一聲,唱的都是我們心尖上的青春回憶。

每個人心中都有一首來自寶島台灣的歌。2019年伊始,在《歌手》與齊豫的故事正發生的當下,我們試圖將這方深刻影響了流行樂壇的大旋律再度和大家分享。

台灣流行樂,它本如列車在歲月里獨自穿行,現在我們邀您一同前往,遇見這個故事,請拉開這趟列車窗帘駐足欣賞。

台灣音樂四十年,為你講述齊豫的游吟人生:塵世人海,偏為你種下一棵橄欖樹

1973年,一首《不要告別》悄然誕生。一位阿美族原住民,十五歲便拿下全省小提琴大賽冠軍,當過台北市立交響樂團小提琴首席的李泰祥,正一面為廣告公司做配樂,偶爾寫寫流行歌曲賺外快,一面投入到「前衛音樂」與「實驗音樂」,兩腳各自踏在最世俗和最孤高的領域。

台灣音樂四十年,為你講述齊豫的游吟人生:塵世人海,偏為你種下一棵橄欖樹

不要告別

齊秦 - 美麗境界

台灣音樂四十年,為你講述齊豫的游吟人生:塵世人海,偏為你種下一棵橄欖樹

台灣音樂四十年,為你講述齊豫的游吟人生:塵世人海,偏為你種下一棵橄欖樹

而這首《不要告別》的作詞人呢,叫Echo(回聲),本名陳平,也就是後來影響了無數青年的著名作家三毛。

剛剛結束完一場「流浪」般的歐美旅程,當時痛失摯愛的她一邊再度背起自己的行囊,一邊寫下:

我醉了,我的愛人 / 我的眼睛有兩個你 / 三個你 / 十個你 / 萬個你不要抱歉,不要告別 / 在這燈火輝煌的夜裡 / 沒有人會流淚,淚流

......

台灣音樂四十年,為你講述齊豫的游吟人生:塵世人海,偏為你種下一棵橄欖樹

曲作者李泰祥應邀赴美了,在加州大學聖地亞哥現代音樂中心裡滿心都是他前衛的音樂事業。作詞人Echo(三毛)也孤身一人,毫無留戀的去往了西班牙。

「歌林唱片」用兩千塊新台幣買下了這首由兩個好朋友創作的《不要告別》,當時被許多歌手如李金玲、洪小喬、黃鶯鶯、鳳飛飛、劉文正、江玲傳唱,一時間火遍台灣。

台灣音樂四十年,為你講述齊豫的游吟人生:塵世人海,偏為你種下一棵橄欖樹

這時的齊豫,還是一名愛唱歌的高中生,像那個時代的年輕人一樣:受媽媽影響學會了了很多老上海的歌,《天上人間》、《蘇州河畔》……還有那些?洋電影里的音樂。「看電視上面的《歌林之星》唱《不要告別》,就覺得這個特別好聽。」

對於台灣這場七十年代的民歌運動史而言,真正使得民歌在社會大眾中蔚然成風的,恐怕還要歸功於1977年——1980年所舉辦的四屆金韻獎民歌大賽。

可以說正是因為金韻獎最大程度豐富了民歌的表現形式,使得更多的年輕人得以參與到流行樂的改造中,加上唱片公司推出了一系列民謠合輯,才會迅速擴大了民歌對社會大眾的影響。

1978年,?豫以一曲《Diamonds & Rust》榮獲第二屆?韻獎冠軍、第一屆民謠?的雙料冠軍,這個愛唱歌的二十齣頭的女孩,本來還在台大歷史系讀大四,憑藉著這場註定會載入史冊的賽事,以極高的起點正式步入了歌壇。

台灣音樂四十年,為你講述齊豫的游吟人生:塵世人海,偏為你種下一棵橄欖樹

台灣音樂四十年,為你講述齊豫的游吟人生:塵世人海,偏為你種下一棵橄欖樹

鄉間小路

齊豫 - 金韻民歌, Vol. 1

台灣音樂四十年,為你講述齊豫的游吟人生:塵世人海,偏為你種下一棵橄欖樹

齊豫的首支單曲《鄉間小路》就收錄於《民謠風(第一輯)》里,我們很多人,尤其是70、80年代的文青對流行音樂最初的認識好像都起始於台灣民謠,這首《鄉間的小路》更是其中的代表,現在三十歲以上的人都應該有深刻印象。因為在八九十年代的卡拉OK里,這可是必點的曲目。

當時候大陸的青年們可能買不到這些卡帶,聽到電台播就掐準時間把一個空白帶去把它錄下來:一個錄音機旁邊一個收音機,收音機播什麼就錄什麼,重要的是大家都不能說話,因為一說話就會被錄進去。或許這樣一個小時甚至更久不能說話錄下來的磁帶,今天看來十分簡陋,但我想卻是那個年代文藝青年裡愛不釋手的寶貝。

而這首《鄉間小路》的原唱,正是齊豫。

台灣音樂四十年,為你講述齊豫的游吟人生:塵世人海,偏為你種下一棵橄欖樹

簡單的吉他、打擊樂,伴隨著清新的吟唱,總讓我們想起遼闊的田野和沒有被污染過的天空,總讓我們懷念那灑在歸家小路上的,縷縷斜陽。

同年,還在念書的李宗盛和同學們組成了一個叫「木吉他」的合唱團,哼唱著:「我是一個瓦斯行老闆之子。」

後來,這位大師級的人物曾這樣誇讚齊豫:她的歌聲非常的嘹亮又空靈,唱歌的時候簡約而不炫技,她的特色更是其她人無法效仿和達到的,是很難通過練習而達成的。能得到李宗盛的誇讚並不多,齊豫是其中一個。

台灣音樂四十年,為你講述齊豫的游吟人生:塵世人海,偏為你種下一棵橄欖樹

台灣音樂四十年,為你講述齊豫的游吟人生:塵世人海,偏為你種下一棵橄欖樹

童年

羅大佑 - 昨日至今

台灣音樂四十年,為你講述齊豫的游吟人生:塵世人海,偏為你種下一棵橄欖樹

在台北醫院當著實習醫生的羅大佑也以台南的生活背景創造出了《童年》,悠揚的旋律和朗朗上口的歌詞生動地唱出了那一代孩子們的共同記憶。

台灣音樂四十年,為你講述齊豫的游吟人生:塵世人海,偏為你種下一棵橄欖樹

伴隨著齊豫等人一首首膾炙人口的歌曲的誕生,不管是內地還是港台地區,年輕人們都對這樣全新的一類文化樣式產生了濃厚的興趣。

此時正是台灣音樂百花齊放的時節,一大批極富創作性的音樂人們以音為馬,高歌正年華。對於歌迷而言,無疑是幸運而又幸福的。在這樣的時代背景下,華語流行音樂市場代表性歌手周杰倫出生了。

在流行音樂還被視作靡靡之音時,以齊豫、羅大佑、鄧麗君為代表的港台流行音樂已開始悄悄傳入大陸,一段一段旋律,伴隨著海峽兩岸的人共同成長。

隨著金韻獎的深入人心,齊豫也被看成了是現代民歌的代表人物,在七十年代民歌逐漸深入到人們生活每個角落的時刻,她十分自然地成為了一名家喻戶曉的歌手。

漸漸地,這股愈演愈烈的民歌創作風,席捲台灣各地,在當時的校園中更是尤為突出:「草地上三三兩兩的年輕人抱著吉他輕聲彈唱」成為七十年代末台灣校園中的一個縮影。「再別康橋」、「雨中即景」、「南萍晚鐘」等歌曲,都曾在校園中風靡一時。此時的民歌作品融入了更多的學院氣息,成為了新一代的校園民謠。

台灣音樂四十年,為你講述齊豫的游吟人生:塵世人海,偏為你種下一棵橄欖樹

還是在1978年,那首《不要告別》的作曲家變成了齊豫這場金韻獎的評委,比賽結束後,李泰祥要到了齊豫的電話,並記在了報紙上。

而那位作詞人,那位叫Echo的女人,早已在西班牙開始了一段轟轟烈烈的戀情,更是用筆名「三毛」寫下了一段一段動情而又轟傳了一代的,來自撒哈拉沙漠的故事。此時的她,已經從戰亂中的沙漠里逃離了出來,因為健康原因回到了台灣……

台灣音樂四十年,為你講述齊豫的游吟人生:塵世人海,偏為你種下一棵橄欖樹

他們的故事,彷彿如同撒哈拉沙漠的風塵一般,和著這來自寶島的樂音,自由飄蕩卻註定擁有同一歸途。

在比賽結束後,李泰祥找到齊豫,讓她聽一下他創作的幾首歌曲。

「不要問我從哪裡來/我的故鄉在遠方/為什麼流浪/流浪遠方/流浪……」

台灣音樂四十年,為你講述齊豫的游吟人生:塵世人海,偏為你種下一棵橄欖樹

橄欖樹

齊豫 - The Unheard Of Chyi

台灣音樂四十年,為你講述齊豫的游吟人生:塵世人海,偏為你種下一棵橄欖樹

這是離開了那片花開成海的沙漠後,三毛因為參加由詩人余光中發起的:讓現代詩與音樂結婚的民歌運動所創作的詞。余光中交出了自己著名的《鄉愁四韻》,而三毛應邀余先生與李泰祥給出了這首《橄欖樹》。

歌詞本是以英文寫成,描寫的是西班牙草原上的小毛驢。「為了天空的小鳥、為了了小?驢、為了西班?的姑娘、為了西班牙的大眼睛」,這是她旅居?班牙的記憶,也是對她丈夫荷西故鄉的一份致意。李泰祥拿到歌詞以後覺得有點不夠工整,再加上覺得自己經常被傳統束縛,生活上有許多框架,為了表達出他一心希望能?由自在的創作的理想寄託,加進了「為了天空飛翔的??、為了山間清流的?溪、為了寬闊的草原」至此成為了聽眾熟悉的版本。

很多人都曾經追問過歌中的橄欖樹到底象徵著什麼。其實很簡單,橄欖樹盛產於西班牙南部,而那裡正是三毛的愛人——荷西的故鄉。

此時的三毛經歷了沙漠的歡聲笑語和戰爭的洗禮,正沉浸在與那位愛潛水愛她的荷西美好的愛情之中。帶著充滿蔚藍海水的撒哈拉記憶,帶著繁花似錦的異鄉回憶一同充盈進了這棵《橄欖樹》里。

台灣音樂四十年,為你講述齊豫的游吟人生:塵世人海,偏為你種下一棵橄欖樹

李泰祥曾說,所有創作都是他的孩?,其中最好的當屬 《橄欖樹》。

這首被齊豫試唱了千次的《橄欖樹》, 也終於在齊豫出道後的第二年問世。在找這位剛出道的女大學生錄製時,李泰祥要求齊豫唱得「很寬闊」,不能有虛音,結果她的聲線除了因為偏高音色所帶來的飄逸感,還散發出一種很純樸的泥土氣息,表現出了和當時流行音樂截然不同的藝術氣質,也在之後的歲月里成為了民歌時代唯美風格作品的典型。

三毛用著樸實又浪漫至極的辭彙,像一張鋪滿陽光的巨網,數億的聽眾被這「遠方」吸引著包裹著,望著「流浪」喃喃:我的橄欖樹又在哪兒,又在哪兒。在過去,在心間,還是在未來。扎進泥土地里的呼喊遇見天籟一般遊離的聲音,所謂天作之合大抵如此。

那時的三毛沉浸在追逐自我的快樂里,那時的齊豫也正一遍,一遍在老師李泰祥前吟唱著這首歌。齊豫和《橄欖樹》,說不清是誰融進了誰,只知道齊豫的心中已經種下了這棵樹,而《橄欖樹》終於也等來了能夠詮釋它的人。

於齊豫來說,李泰祥是恩師伯樂;於三毛來說,李泰祥是相識多年的知音老友。不管是三毛還是齊豫,或許都不曾想到未來兩人還將延續這份「橄欖樹下之緣」。

也是從這個節點開始,李泰祥展開了自己創作力最旺盛的六年。我們藉由流行音樂所認識的李泰祥,就是在這六年里全面綻放的。享譽國際的台灣編舞家林懷民說「在那個哪裡都不能去的年代,李泰祥的《橄欖樹》呈現一個遙遠的夢想!」

而這位音樂泰斗面對著自己的愛生齊豫,欣賞之情溢於言表:「我覺得齊豫真的是這個時代難得的游吟歌者,齊豫是活在這世界上的星星,那個光亮,一直存在,永遠都在的。」

就這樣,這一聲「我的故鄉在遠?」鑲嵌進了台灣音樂的星空里,而與這顆星星一同閃亮的人,依舊托舉著自我靈魂在前行。

忽閃忽閃的,還沒停下……

(此文為記錄「台灣音樂四十年,為你講述齊豫的游吟人生」上篇)

台灣音樂四十年,為你講述齊豫的游吟人生:塵世人海,偏為你種下一棵橄欖樹

台灣音樂四十年,為你講述齊豫的游吟人生:塵世人海,偏為你種下一棵橄欖樹

讓音樂與時代同頻共振,

讓實力與勇敢砥礪前行!

每周五晚22:00

《歌手》2019等你來!

(記得星標小歌喲!)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