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曾國藩一生中最重要的一份奏摺!撒謊的水平很高,邀功的水平更高

曾國藩一生中最重要的一份奏摺!撒謊的水平很高,邀功的水平更高

進入同治三年(1864年),圍城已久的曾國荃拿出了孤注一擲的倔狠,誓要一舉攻陷太平天國都城天京。

如此瘋狂,皆是因為曾國荃不願李鴻章等人前來瓜分同治朝第一號大功。

當時,唯一可行的攻城辦法就是將地道挖到天京城下,填裝巨量炸藥,炸開城牆。

然而,守城的李秀成靠著登城察看城下草色有無枯黃的辦法,一連破壞了湘軍九十九條地道。曾國荃損失十數萬炸藥,近兩千工兵性命,始終沒能將地道掘到城牆底下。

但倔狠的曾國荃沒有放棄,九十九條不成,那就再挖第一百條。

終於,因為曾國荃的不達目的誓不休,奇蹟出現了。

曾國藩一生中最重要的一份奏摺!撒謊的水平很高,邀功的水平更高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圖片

同治三年六月十六日,湘軍所挖地道有一條僥倖貫穿到了天京城下。

如此,總攻在第二天中午隨即展開。

曾國荃一聲令下,埋在地道內的數萬斤炸藥被引爆。在震耳欲聾的爆炸聲中,天京城牆崩塌二十餘丈。

在搶功搶錢搶女人的刺激下,湘軍蜂擁而入,不到半天,天京外城全部淪陷。

眼見大功即成,曾國荃先是仰天長嘆,跟著整個人就徹底松垮了下來。

掛著一臉的汗水和眼淚,曾國荃穿著短衣,光著腳,折回了大營。

坐下來後,曾國荃第一件事就是給朝廷寫捷報。

這份捷報曾國荃寫的很簡短,很實在,也很沒有心機——

臣國荃——見攻克省城大勢已定,遂趕回老營,將大略情形一面具報,一面飭官軍環城內外扎定,兼扼各路要隘。——惟首逆洪酋等所居,築有偽城甚大,死黨不下萬人,經官軍四面環攻,尚未破入,大約一二日內即能剿洗凈盡。

擱筆,曾國荃立即用八百里加急將此捷報送往京城,副本則連夜送往曾國藩處。

待這些做完,已三天三夜沒合眼的曾國荃倒頭便睡,任憑手下將士在天京城內廝殺搶掠。

六月十八日午夜,信使叩餉了曾國藩大營的營門。已於二更四點睡下的曾國藩在三更三點被叫醒,披衣而出。

此時他已猜到了信乃九弟的捷報,顫抖地接過,讀完後,據說後半夜,曾國藩」思前想後,喜懼悲歡,萬端交集,竟夕不復成寐。「

歷經磨難,在來之不易的大功面前,誰人都是凡夫俗子!

曾國藩如此不淡定是情有可原的,自咸豐三年創建湘軍,與太平軍廝殺十二年,兄弟死了兩個,數萬湘鄉兄弟戰死沙場,自己也是三次自殺,數次陷入絕境——可以說,深夜的這一紙捷報太燙手,太沉重,也太夢寐已久了。

然而,當複雜的情緒漸漸撫平後,以湘軍統帥的名義,如何向朝廷表述這天下第一大功就成了曾國藩的當務之急。

比起戰場廝殺,這是更考心智境界的時刻。

曾國藩一生中最重要的一份奏摺!撒謊的水平很高,邀功的水平更高

隨後幾天,曾國荃的具體戰報接踵而來,其中,值得大書特書的戰功不少,但瑕疵同樣顯而易見。

究竟該據實奏報,還是掩瑕飾功?

邀功請賞君子不為!

最終,曾國藩選擇了後者。

經過一番謀劃,同治三年六月二十三日,曾國藩精心撰寫了一份奏摺——《奏報攻克金陵盡殲全股悍賊並生俘逆酋李秀成洪仁達折》。

在曾國藩全部存世的兩千多道奏摺中,此奏摺文字長度排第二,是他三十年從政生涯中最為重要的一份奏摺。

中興名臣的風範在裡面;深沉謀臣的影子亦在裡面。

曾國藩曾一再告誡曾國荃,寫奏摺要簡明扼要,抓住關鍵,詞不達意,草率持見是大忌。然而,在這份幾千字的長奏中,曾國藩卻一反常態,竟用三分之二的篇幅復盤了湘軍攻城的全部過程。(有興趣的朋友可以搜來看看,幾乎就是戰爭小說的一章。)

然而,在驚心動魄的復盤下,曾國藩卻是只渲染功成的重要時刻,而在最核心、最敏感的問題上,他則選擇了巧妙地撒謊、不動聲色地掩藏。

先來看看曾國藩是怎麼撒謊的?

極其有章法地講完湘軍將士攻城血戰的過程細節後,說到洪秀全這個最核心問題時,曾國藩說——


經過曾國荃親訊,李萬材供稱:城破後,偽忠王之兄巨王、幼西王、幼南王、定王、崇王、璋王乘夜衝出,被官軍馬隊追至湖熟橋邊,將各頭目全行殺斃,更無餘孽。又據城內各賊供稱,首逆洪秀全實系本年五月間官軍猛攻時服毒而死,瘞於偽宮院內,立幼主洪福瑱重襲偽號。城破後,偽幼主積薪宮殿,舉火自焚等語。應俟偽宮火熄,挖出洪秀全逆屍,查明自焚確據,續行具奏。

曾國藩說洪秀全是服毒自殺的,而且還特別加上了一個前提——洪秀全自殺乃是本年五月間官軍猛攻導致的,這說法等於是變相地說洪秀全是湘軍逼殺的。

實際上,洪秀全不是自殺,而是病亡。

這是一個小謊,接下來太平天國幼主的下落才是曾國藩撒的大謊。曾國藩撒謊說,偽幼主舉火自焚,化為灰燼了。因為擔心謊言有可能被揭穿,曾國藩還特別加了層保護,這說法不是我說的,而是城中各賊的供稱。

即便他日偽幼主被抓,有這層保護在,曾國藩也能把慌圓回來,可謂是滴水不露。

交代完核心兩王,按朝廷的關切,曾國藩接下來理應通報湘軍在天京城內繳獲財物的情況,但在這個問題上,曾國藩卻不動聲色地選擇了掩蓋。

在他營造的攻城血戰的氛圍里,湘軍將士的眼中似乎只有敵人,沒有財物。

這是典型的渲染具體,忽略敏感和關鍵。

曾國藩一生中最重要的一份奏摺!撒謊的水平很高,邀功的水平更高

作為奏摺高手,用三分之二的大篇幅夯實湘軍眾將的功勞後,接下來,曾國藩便開始用中興名臣的風範邀功請賞了。

這一段在曾國藩的奏摺中很有名,被譽為盡得廟堂政治的精髓——


臣等伏查洪逆倡亂粵西,於今十有五年,竊踞金陵亦十二年,流毒海內,神人共憤。我朝武功之盛超越前古,屢次削平大難,焜耀史編。然如嘉慶川楚之役,蹂躪僅及四省,淪陷不過十餘城。康熙三藩之役,蹂躪尚止十二省,淪陷亦第三百餘城。今粵匪之變,蹂躪竟及十六省,淪陷至六百餘城之多,而其中凶酋悍黨如李開方守馮官屯,林啟容守九江,葉芸來守安慶,皆堅忍不屈。此次金陵城破,十萬餘賊無一降者,至聚眾自焚而不悔,實為古今罕見之劇寇。

然卒能次第蕩平,剗除元惡,臣等深為其故,蓋由我文宗顯皇帝盛德宏謨,早裕戡亂之本。宮禁雖極儉嗇,而不惜巨餉以募戰士;名器雖極慎重,而不惜破格以獎有功;廟算雖極精密,而不惜屈己以從將士之謀。

皇太后、皇上守此三者,悉循舊章而加之,去邪彌果,求賢彌廣,用能誅除僭偽,蔚成中興之業。臣等忝竊兵符,遭逢際會,既慟我文宗不及目睹獻馘告成之日,又念生靈塗炭為時過久,惟當始終慎勉,掃蕩余匪,以蘇孑黎之困,而分宵旰之憂。

何為既不張揚又不客氣地宣示功業?

在質樸大氣的行文下,曾國藩是不表其功,只言其亂,而且直接把平定此亂拔高到了比康熙朝平定三藩、嘉慶朝剿滅白蓮教更高的高度。

好一個只說腳下險峰,不表登峰之人。

如此縱論天下表開來後,接下來就更高妙了,一組先收後放的排比句,廟堂政治中推功於殿上的智慧近乎被曾國藩演繹到了極致。

湘軍之所以能創下古今罕見之奇功,皆因為當今皇上、皇太后乃千古明主——宮禁雖節儉,卻不惜給湘軍巨餉;名器雖貴重,卻不惜給湘軍破格獎賞;廟算雖精密,卻不惜給湘軍足夠信任。

然而,細細品味,曾國藩這一番推功之辭的背後其實是捧著皇上、皇太后要封賞,正所謂想要什麼,便扔過去什麼樣的高帽子。

稍加猜測的話,寫下這一番推功大辭,曾國藩的內心想必是沖著封王去的。

但即便有這樣的想法,曾國藩在這份長奏的結尾處還是保持了他一貫的清醒與理智。

怎麼個清醒法呢?

欲取之,欲全之,權位二字當推讓少許出去。

於是在隨後的會銜環節上,他甚是大度將湖廣總督官文拉了進來,而且在會銜時將官文排在了第一,自己則屈居第二。

客觀地講,這種器量和智慧是相當難得的,畢竟官文是外人,甚至是半個敵人。

但恰恰因為如此,朝中的異議雜音才會得到最大限度的平息,曾國藩這個口封得很大氣。

曾國藩一生中最重要的一份奏摺!撒謊的水平很高,邀功的水平更高

照曾國藩所想,這份精心炮製的長奏寄往朝廷後,即便不做封王的奢想,皆大歡喜的結果總應該是跑不了的。

然而,慈禧太后遠比曾國藩想的果敢、老辣。

曾國藩原以為這道長奏能把慈禧捧逼為遵守咸豐承諾(首破金陵者封王)的」仁君「,哪知道,慈禧一個簡單的小題大做,四兩撥千斤就讓曾國藩所有的處心積慮化為了泡影。

高手間的博弈往往是你有博弈之意時,對方已有所行動了。

就在曾國藩長奏發出去,還沒到朝中的時候,六月二十六日,慈禧已搶先一步發來了嚴厲斥責曾國荃的上諭——

慈禧在這道上諭里斥責曾國荃說,外城剛破,理應一鼓作氣,生擒洪逆酋首,再上奏不遲!如此內城剛破,便迫不及待地上奏,表功之急,豈有此理!

難道你曾國荃就不怕聚勝而驕,令垂成之功中途生變,朝廷拿你是問!

接到這樣的上諭,曾國荃瞬間便被打懵了,而曾國藩看到這份指桑罵槐的上諭,亦是憂心忡忡。

看來發出去的那道長奏根本牽制不住這個女人!

果不其然,七月一日,慈禧另一道上諭又來了,此道上諭的內容更乾脆,直接繞過模稜兩可的把柄(偽幼主下落),只抓一個要害,追問天京城裡的財寶去向,外加繼續申飭對此應負全責的曾國荃。

到這時,曾國藩才深刻意識到慈禧這個女人的厲害。

你想登峰,她卻要你就範。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黑句本 的精彩文章:

慈禧死後有多少人想辦袁世凱?敵人多到可怕,袁的應對堪稱梟雄!
陷人生絕境!曾國藩如何進取解困?李鴻章如何聰明自保?都是高人

TAG:黑句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