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書畫 > 初學書法,寫不好這一個字,再寫多少年也是白搭!

初學書法,寫不好這一個字,再寫多少年也是白搭!

入門初學書法的人一定會聽說過永字八法。不管是古人還是今人,學習書法都提倡從永字八法開始學起。尤其是楷書,更為如此,這幾乎已經成為了一種潛在的傳統規範。

那麼,為什麼我們學習書法一定要從「永字八法」入手呢?這其中究竟有什麼道理可言呢?

比較流行的解釋有兩種,一種說法認為是因為書聖王羲之;一種說法認為是因為永字本身的特點決定了它的書法地位。

第一種說法之所以要和王羲之扯上關係,原因就在於王羲之著名的書法作品《蘭亭序》中第一個字就是這個「永」字。

因為後世學習王羲之行書的人很多,所以大家都在鑽研這個字,因此逐漸形成一門學問。

當然也有傳聞說是因為王羲之研究這個字超過了15年,所以這個字裡面大有學問。

關於「王羲之研究永字十五年」這一說法,見於《法書苑》:

王逸少工書十五年偏攻「永」字八法,以其八法之勢,能通一切。

但是這個記載並未有任何相關說明和證據,到底是當時編書的人隨便亂說的,還是確有其事,我們已經不得而知。《法書苑》的編撰者是明代的王世貞,非魏晉時期的人物,所以說法可疑。

但是這句話後半部分卻點出了「永字八法」的優勢所在,即它「以其八法之勢,能通一切」。

實際上我們從筆畫的角度去分析「永」這個字,也能很清楚的看到這一點。永字拆開來看,總共是有五個筆畫,即:

右點、橫折鉤、橫折撇、短撇、捺。

八法就是在這五個筆畫中分解出來的。但是從上面五個筆畫的種類上我們可以看到,永字的筆畫種種不同,幾乎囊括了中國書法最基本的幾種筆畫形態。

這一點,清代馮武在他的《書法正傳》中的《書法三昧》裡面這樣說:

凡學必有要,若網在綱,有條而不紊。『永』字者,眾字之綱領也,識乎此,則千萬字在矣。

意思基本上是說,只要學好了這一個字,那麼其他字也就差不多了。

但它的代表性還不光在筆畫這方面,從結構方位的布局上來看,永字這幾個筆畫,從上到下,從左到右,從結構上來講,也是具有學習價值的。

但是,如果我們考察「永」這一個字的字體演變,就會很清楚的知道,「永字八法」所適用的對象僅在於楷書之中。

篆隸書體的「永」字並不像我們前面說的那樣,筆畫法勢完備,只有楷書的「永」字是這個樣子。

唐張懷瓘在他的《玉堂禁經》中曾經說過:

八法起於隸字之始,後漢崔子玉曆鍾、王以下,傳授所用八體該於萬字……大凡筆法,點畫八體,備於『永』字。

需要注意的是,隸書的「永」字和楷書「永」字筆畫形態完全不一樣。因此,張懷瓘在這裡說的「隸字」實際上應該當作楷書來理解。古代關於楷書和隸書的稱謂多有變化。

張懷瓘在這段話里認為永字八法在後漢的時候,隨著楷書萌芽的出現而出現,而王羲之和鍾繇等人也都傳授過「永字八法」。

由永字五筆引申而來的「永字八法」分別是:

側法、勒法、策法、掠法、趯法、努法、磔法、啄法。

每一個法則都有一定隱喻性和一個形象性的說法。比如「勒法」是永字橫折鉤的「橫」這一部分,之所以取名為「勒」,實際上跟駕駛馬車的一個動作有關,即「懸崖勒馬」的「勒」。

這一個動作即在告訴人們,這一筆不能寫的太過,要守得住。從字形上看。永字橫折鉤的橫是取的斜勢,就好像一個人在駕駛馬車的韁繩一樣。

其他的法則和勒法大同小異,啄法講的是要像鳥一樣,尖啄有力;磔法是古代的一種「凌遲」酷刑,用刀片在人身上斜著割肉,要強勁有力;努和趯是豎鉤,策、掠都有輕輕一掃的意思,比如「策馬揚鞭」的「策」,「浮光掠影」的「掠」。

我們了解這些筆法背後的含義,對於我們寫其他字也有幫助。這也是為什麼古人這麼重視「永字八法」的原因。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松風閣書法日講 的精彩文章:

從魏晉到明清:論中國書法審美取向的演變
學習楷書字,如何把握字的間架結構?

TAG:松風閣書法日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