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佛學 > 什麼該忍,什麼不該忍?

什麼該忍,什麼不該忍?


 《修心七要》


讀書會筆記


-33-





-01-



有寶寶說,在修四加行的時候,有的道友一觀輪迴、無常,經常會因為觀修得入心,而流下淚來,或懺悔,或感恩,或慶幸,或恐懼。



但有的寶寶卻時常哭不出來,不但哭不出來,還會笑——介個盆友,是不是有點不正常?是不是一定要哭,看起來特別有感觸才是觀修得好呢?



其實這也不一定,觀修哭不哭不是修行好壞的唯一標準,

大圓滿就有十二金剛大笑,能說笑就是修行不好咩?


以前看到很多人,一見到上師就淚流滿面,但自己卻很難哭得出來,所以特別羨慕他們,還跟上師討論過這件事。但上師也說過,一開始哭得太多,以後可能就沒什麼眼淚了,最後學不學都還不一定。學佛這條道路上,需要感性,但理性和堅定更重要。



所以每個人不必用同一種標準要求自己,修行最重要的是看自己有沒有進步,自己改變了多少,煩惱消失了多少 。




-02-


曾經問上師,一開始修出離心和菩提心的時候,有沒有必要修空性呢?上師回答說:「還是要修的,對空性隨時串習是很重要的。

修完加行以後,更要多修空性和菩提心,最好同時進行。



我們在日常生活中可以經常修:比如某個人對我忘恩負義,所以我很不爽,那就對這個人修;如果這幾天自己對某件事或某個狀況放不下,特別執著,那就修一個無常。總之,

泛泛地修一下可能效果不是很明顯,也不對症;

有針對性地修,這樣效果最好。



其實我們經常都會遇到或多或少的問題,咯噔一下,嚴重的,大發脾氣,吵一架,不嚴重的,放在心裡,鬱悶憂惱,很長時間才消化。其實最好就是每天針對當時具體的問題,好好觀一觀,把內心每一個小渣渣都抓出來——剛才我為什麼不爽?為什麼要那麼說話?為什麼不舒服?追根溯源,肯定是缺少出離心、菩提心和空性見。

學了什麼就要用起來。

比如學了某一部論典,就要在遇到問題的時候應用在對治自己的煩惱上。前段時間某寶寶被師父修理,就安住在了《法界寶藏論》里,感覺還不錯。



講真,沒有任何一個煩惱是安住其中解決不了的。




-03-


前些時候,某寶寶遇到一個特別大的違緣,師父說,那怎麼辦,你要不要到山上躲一段時間啊?他回答說,不是要修行嗎,那在輪迴的監獄裡待著可能效果更好。後來一直積極應對,事情好像也並非原先那樣嚇人。



關鍵是我們如何看待生活中發生的事情,如何對待密法課,如何去修。如果聽了很多高級的課,但一點都不用,那煩惱敵軍來的時候,你還是很快陣亡了,那些高級裝備對你究竟有什麼用?



當然,對於初學者而言,選擇清凈的環境的確很重要,這是對自己修行的保護,但山裡頭由於太多清凈,也沒有什麼對境,又怎麼修呢?當然,山上倒是有野獸、蟲蛇,應該可以對著它們修一點忍辱吧。有一個修行人在山洞裡打坐,一天突然動了一個念頭,想對眾生生一個慈悲心,下座的時候,一抬頭,山洞裡到處都是黑壓壓的壁虎來考驗他了。然而,他剛才的菩提心已經跑得無影無蹤,只剩下了害怕。



山中的生活確實不是我們想的那麼浪漫

——

天高雲淡,坐著坐著就成佛了。氣候嚴寒即便不成問題,遇到病痛時也不能及時醫治,有時候也會缺吃少穿,那時候心裡還是很苦惱的。



學霸的分享是,就在平時的生活中找對境,找到後就好好去修,很多時候真的是煩惱立刻就沒有了,立竿見影。不但能很快處理情緒,內心也不會被負能量充斥。況且我們有那麼多的辦法可以用,跟煩惱作戰也是其樂無窮滴。


-04-

當然了,一些過於嚴厲的對境還是要遠離,比如說師父壞話的人等等。就像兩夫妻吵架,一個人坐在家裡還沒事,但兩個人杠上了就容易越吵越狠。其實很多話在沒有對境時是說不出來的,說出口後往往無法挽回。



之前就有個人,天天都對某寶寶說某某上師的壞話,制止過幾次無果,直接拉黑了。對於某些人,在某種情況下,確實不適合一直跟他叨叨叨,說得越多反而他造的業越多,還不如直接不理,這樣他也沒說的機會



雖然對別人誹謗上師零容忍,但卻很珍惜說自己壞話的人,畢竟真話很難聽到。有的話如果沒有人說,可能自己一直都不會發現,所以即使有的人對自己說話不客氣,還是很高興能聽到這樣的聲音,否則,人在一定階段,很容易被「捧殺」,被人天天誇,天天奉承,不見得就是一件好事。

-end-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靜怡苑?心靈樂園 的精彩文章:

為何糟心的事情那麼多?因為你不知道這個破解妙招
發心時,好機會為什麼也要讓出去?

TAG:靜怡苑?心靈樂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