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職場 > 20萬年前就有的這個地方,你一定沒聽說過

20萬年前就有的這個地方,你一定沒聽說過

文秦銘 魚舟 暢恆 樊根信

鎮原

鎮原位於甘肅省東部、慶陽市西南部,是中華農耕文明發祥之地,戰國秦長城穿境而過,秦漢絲綢之路橫貫全縣。這塊古老而神奇的土地,以其美麗的山川風物、悠久的歷史遺存、厚重的文化意蘊、傳奇的人物故事聞名遐邇,使踏上這塊土地的人無不為之驚嘆。

千年遺韻

早在20萬年前,人類就在這裡活動,先民們在悠悠的歷史長河中創造出光輝燦爛的文化。現存的姜家灣、寺溝口等舊石器遺址,是甘肅省發現較早的、有人類生活的舊石器時代遺址。

姜家灣遺址

常山下層文化遺址

1979年,中國科學院考古研究所專家胡謙盈帶領的考古工作隊,對鎮原的常山遺址進行了挖掘,並把這一仰韶文化向齊家文化過渡的獨特性文化遺存,命名為常山下層文化。距今約4900年前,常山先民們就智慧性地創造出半地穴式的房子,室內用白灰面防潮,地面用火燒烤除濕,斜穿式的門道頂部有「人」字形雨棚,有效防止了風雨侵蝕,這實際上屬於一種極為先進的「窯洞式房子」。之後,周先祖不窋將這種半地穴式的房子改良為窯洞;常山先民創製的陶水管,亦成為中國排水管道的鼻祖。「彭陽丞印」秦封泥、秦詔版的出土,印證了早在先秦時期這裡就已封置設署。彭陽縣作為甘肅最早設置的郡縣之一,雄踞蕭關道,成為秦漢時期關中與塞北之間的交通要衝,西漢大軍征伐匈奴的重要軍事通道。

向右滑動,你將看到武溝白草窪戰國秦長城遺址

戰國秦長城是甘肅境內最早的長城,途徑鎮原境內3個鄉鎮,長約45公里,遺存尚好的白草窪、城牆灣、梁台等8處長城殘牆高達丈余,猶如巨龍盤卧在山樑之上,數十里之遙即可望見,連綿不斷,巍峨壯觀。長城經過的地方,留下了不少有趣的傳聞。三岔鎮庄門村農民因為祖先居住長城內外而習俗不同,長城內的每年十月一日有燒紙送寒衣的習俗,長城外的人則無此俗。

石空寺2號窟造像

鎮原是絲綢之路重鎮。旌旗獵獵、僧侶熙熙、駝鈴陣陣的壯觀場面雖早已湮沒在歷史的塵煙中,但車轍的痕印、史書的記載尚存,專家的論證更是無可辯駁。石道坡夯土層和車轍清晰可辨,茹河兩岸佛教遺址星羅棋布,勝景應接不暇,無不印證著「絲綢之路又稱宗教之路、石窟之路」。自東向西,石窟多達15處。北石窟寺規模宏大,玉山寺藻井壁畫風格鮮明。石空寺創國內宋代石佛造像身高之最。東漢史學家、文學家班彪紀行賦作《北征賦》中,有三處清晰地記載著東漢時鎮原境內的絲綢之路。其行走的這條絲路古道,從東到西穿越了鎮原縣全境。

茹河道古絲綢之路車轍

著名史地學家、蘭州大學教授劉滿實地考察後撰文說:「當時在茹河北岸的山原上就有一條自東向西橫貫今鎮原縣全境的道路,這是自長安、咸陽通往關中、西北地區最早的道路,也是最早的絲綢之路。」

山川形勝

隴東黃土高原博大深髓的氣質,就是渾厚壯美。鎮原奇特的地勢地理孕育出獨特的人文景觀,山川形勝,多姿多彩。

翟池風景區

翟池、太陽池和白馬池,似三顆絢麗奪目的明珠鑲嵌在高原之上,魚翔淺底,鴨戲葦叢;潛夫山古柏參天,仙靈之氣氤氳,漢王符居此潛心治學,立說資政;雞頭山峰巒突兀,狀似雄雞長鳴,秦始皇登臨祭奠黃帝,叩拜始祖。姚新莊、岳庄、白家川等地砂岩奇觀風光旖旎,別具特色,令人叫絕。佔地18.92平方公里的北石窟驛景區,作為隴東早期人類生存繁衍與文化融合交匯之地、古絲綢之路東線出邊入塞的起點,與鎮原悠久的歷史文化相映生輝, 再現了千年古道黃沙漫漫、駝鈴聲聲、艱難跋涉的歷史畫卷。

新集姚河砂岩奇觀

人間三月天,杏花鬧春意,漫山如霞;層林盡染時,蘋果累枝頭,漫野飄香。奇花異木廣布其間。曹路村已有600年樹齡的文冠果(俗稱降龍木),樹榦表皮久經風霜,粗糙呈皰狀。遠看形似「華表」,近看又似一柱鐫有「百獸圖」的浮雕,令人嘆絕!

北石窟驛風景區

文脈恆昌

這是一方文化厚土。鎮原曾是《詩經》的發祥地之一,勤勞的先祖在墾荒漁獵的勞作中踏歌而行,創作了《詩經》中《豳風·七月》《生民》《公劉》等詩篇,描繪的就是包括鎮原在內的豳地的農村生活。這些文化至今仍然傳承在鎮原人的衣食住行、婚喪嫁娶之中。如喪葬中孝服的背面,仍有「蓼蓼者莪,匪莪伊蒿,哀哀父母,生我劬勞。欲報之德,昊天罔極」之句,以表哀思,形成了背著《詩經》葬尊親的獨特習俗。漢晉時期,溯茹河蜿蜒西去的絲路古道,僧侶往來,商賈絡繹,外來文化和鎮原本土文化的交流、融合,使得鎮原人文蔚起,才俊迭現,相繼湧現出王符、皇甫規、皇甫謐等在中國哲學、文學、史學、醫學等領域獨樹一幟的鄉賢名士,開創了鎮原歷史上著書立說的鼎盛局面。

日本刊《潛夫論》

王符隱居所著的《潛夫論》共10卷、36篇、6萬多言,是探討治國安民之術的政論,涵蓋了當時的政治、經濟、教育、軍事、文化、道德等諸多領域,既是一部東漢社會的百科全書,也是中國古代政治思想史及文學史上一部影響深遠的名著。

東漢政論家、文學家、思想家王符雕像

皇甫規所著《女師箴》被視作「漢族婦女道德規範的典則」,被錄入大型類書《初學記》。皇甫謐撰著的《針灸甲乙經》被稱為針灸學的開山巨著,《皇甫謐集》《玄晏春秋》《鬼谷之注》和《三都賦序》,並詩誄賦頌,藏珍納萃,字字珠璣,在文學領域獨樹—幟。北魏怪才胡叟「披讀群籍,在閱於目,皆誦於口。好屬文,既善為典雅之詞,又工為鄙俗之句」。北魏宣武帝皇后胡充華的《楊花詞》在中國文學史上被作為北朝文學代表之作,推崇備至。唐代皇甫鏞善屬文、工詩,所交皆知名人士,與張仲方、白居易、李紳私交甚密,時稱「洛陽四老」。

慕壽祺所著《甘青寧史略》

民國時期,一代鴻儒慕壽祺的出現打破了甘肅學界長期沉寂的局面。其修學淵博,治學謹嚴,博古通今,著述等身,計有專著75部,涉及古今中外各種用世之學,上至易傳、數理、博古、史地、音韻,下及野史、小說、兵略、戰策、民俗、宗教。其中,尤以《甘寧青史略》《春秋解》《西北道路志》《文字學概論》《十三經要略》等皇皇巨制膾炙人口,影響深遠。詩詞歌賦更為其得心應手之技,留有《詩抄》《集句詩抄》《楹聯匯存》等專輯。

劉福安繪畫四條屏

先賢的引領,文學的熏陶,使鎮原書畫藝術璀璨綿長。剪紙、刺繡、香包等民俗文化絢麗多姿。書畫人才層出不窮,代有奇士。北朝文士胡方回的《蛇祠碑》,後周王獻可的彭陽西禪院碑,明進士許理、監察史張凱皆博文善書,領一代風騷。清嘉慶翰林院庶吉士劉之藹,《明史》記載其「書法超妙」。清末民初,鎮原「書法八大張」名聞西北,善畫花鳥的劉福安、善畫墨竹的張清儒、留日學者劉養峰等文化名人都有很高的書畫造詣,特別是張孝友的書法,被于右任先生評為「今海內尚吾書者眾,唯慶陽張氏獨得」。之後,鄧博五、段思坎等書畫家各領風騷,享譽隴原。厚重的書畫文化積澱,深深融入鎮原人民的血脈之中。人們常以「櫃中金銀終有盡,書畫足可雅家風」為榮,素有「家家有字畫,戶戶掛中堂」的習俗。剪紙藝術質樸典雅,原始粗獷,既有圖騰文化的多神崇拜,又有東方古老的民俗特色和審美情趣。20世紀80年代,一位鎮原籍小腳老太太祁秀梅走上中央美術學院的講台,以神奇的剪紙藝術震驚了學術界,法國藝術局執行主席、法中友好協會藝術委員會主席讓皮埃爾·吉萊姆將其作品推薦到日本、義大利、新加坡等國家。鎮原先後被國家文化部、中國書法家協會命名為「中國民間文化藝術之鄉」「中國書法之鄉」。

資源稟賦

這是一方資源的沃土。杏產品種類繁多,風味獨特,產量名列全國第二,素有「紅杏之鄉」的美譽。 黃花菜苞長肉厚,營養豐富,明時曾被欽定為「御菜」,現享譽全國。蘋果、西瓜、萬壽菊及中藥材冠絕西北,特產「白羽雞」俏銷南北,石油、天然氣、煤炭、砂石儲量豐富,開發前景廣闊。

宜賞宜葯的萬壽菊已成為鎮原重要的扶貧產業

獨特的地理環境,傳統農業縣的產業定位,使得鎮原縣贏得了黃花基地、蔬菜基地、蘋果基地的認定,也打造了以鎮原老席、黃酒、糖油餅為代表的「鎮原美食」品牌。

鎮原傳統老席特色鮮明,為西北獨有。相傳,明正德年進士、給事中許理從朝廷帶回宮廷宴席烹飪技術,並在鎮原發揚傳播,形成了具有宮廷特色與民間傳統烹調技術相結合的獨特老席。主要形式有「十七國宴」「十三花」「十全」等。其中「十三花」比較常見,以13個大菜為主,配以8個小菜,各上8次,一菜一湯色香味俱顯,一呈一擺寓涵尊老迎客之道。如今,鎮原老席已被列為非物質文化遺產,成為鎮原文化中一道獨特的風景。

鎮原傳統飲食文化的代表——鎮原老席

鎮原黃酒是人們喜愛的飲品,最具特色的吃法當屬盛行的罐罐黃酒,飲用時,將發酵後的黃酒糟舀入瓦罐或瓷罐,加水煮沸,以竹或芋子筒作為吸管,一端蒙以紗網或用冰草根編製如蠶繭形狀的網(用於隔酒糟),插入罐中吸飲,俗稱咂酒罐子。「千顆明珠一瓮收,君王到此也低頭。五嶽抱住擎天柱,吸盡黃河水倒流。」這首霸氣的《咂酒謠》是對鎮原人吸飲罐罐酒頗為形象的描繪。

1935年10月10日,中央紅軍長征經過鎮原,毛澤東同志當晚住在三岔鎮的一個天主教堂內。現闢為紀念館。

鎮原又是一塊紅色熱土。在1927年就有了共產黨的早期活動,揭開了黨在鎮原開展革命活動的序幕。土地革命時期,紅軍長征的經過,播下了革命的火種;援西軍的進駐使這裡成為陝甘寧邊區的重要組成部分。抗日戰爭時期,鎮原人民竭盡全力支援抗日前線,維護了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大局。解放戰爭時期,在黨的基層組織領導下,鎮原人民開展了全民游擊戰爭,並踴躍支前,以實際行動為迎接全國解放做出了積極的貢獻。

鎮原從遠古走來,古風猶存,古韻依然。

鎮原向未來奔去,充滿生機,充滿魅力。

鎮原——這座承載歷史積澱的重鎮,正迸發出文化大縣的生命力與青春色彩,沐浴著新時代的春風,跨越歷史,走向燦爛的未來!

本文圖片由鎮原縣博物館、圖書館、文化館、外宣辦、旅遊辦及張笑陽、鄭繼隆、張富成、李新等提供。

來源:《讀者欣賞·甘肅民航》總第42期)

主編 | 劉孟宇

編輯 | 王琳

- END -

(本文系作者原創文章,

文字和圖片版權歸作者本人

和《讀者欣賞·甘肅民航》所有)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讀者·原創版 的精彩文章:

這些大實話過於真實引起不適
Burberry,這才是中國人的全家福

TAG:讀者·原創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