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美文 > 九頭鳥,其實從未遠離我們

九頭鳥,其實從未遠離我們



作者 | 謝決明


形色註冊名「期野益智花」,自然愛好者


天上九頭鳥,地下湖北佬。誰將此鳥比鄂人? 齊東野語無稽考。我在鄉賢口得之,從頭說與君知道……只有鄂人張居正,憂君憂國心如搗,隆慶年間初入閣,有心盡把污塵掃。……為此與人結怨多,被人咒詛九頭鳥。


——摘自余遠謀《九頭鳥歌》


先把上面這段文字翻譯成大白話:


天上最讓人害怕的是九頭鳥,地上最精明刁鑽的是湖北佬。是誰把這種鳥和湖北佬聯繫起來的呢?南宋周密的《齊東野語》都沒有考證(作者註:齊東野語指的是齊國東部地區鄉野鄙俗之語,最早見於孟子語本孟子˙萬章上:「此非君子之言,齊東野人之語也。」孟子 認為此地的傳言多不靠譜。比喻沒有憑證,荒誕不經。南宋的周密以此為書名,書中記載一些民間傳聞)。我是在鄉間有賢德的人那裡聽到的,仔細說給大家聽……明朝隆慶年間(作者註:隆慶是明朝第十二位皇帝,穆宗朱載垕(hòu)的年號,穆宗性格暗弱,朝政被徐階、高拱等大臣把持,出現很多弊政),出生湖北江陵的張居正,憂國憂民,後來聯合太監馮保拿下高拱,開始入閣為相,開始了一系列改革,想把弊政都掃除乾淨。……這樣做肯定會招來既得利益者保守派的嫉恨,因此結下的冤家也很多,人們就把張居正和九頭鳥放在一起,認為他也不是什麼好鳥。


從上面的這段話中,不難想見九頭鳥在民間的口碑不是很好。令人感興趣的是,直到張居正(1525年-1582年)所處的明朝中期,九頭鳥這種中國神話傳說中的鳥居然還在民間很具象化,或者說是大家比較熟悉的鳥,不然不會用它來做比喻。


那麼,九頭鳥到底是一種什麼樣的鳥呢?

九頭鳥之說最早出自神話小說《山海經》《楚辭》,又稱

九鳳

,被認為是一種不祥的鳥。明朝楊慎在他的《楊升庵全集》卷八一《鬼車》條有這樣的描述:


「周公居東周,惡聞此鳥,命庭氏射之,血其一首,餘九首。」


看明白了嗎?它原來是十頭鳥,第十個頭是被周公旦命令獵師射掉的,射掉一個頭後,這種怪鳥就始終以血淋淋的十頸九頭的怪異形象出現了。


這裡提到一個名詞「

鬼車

」。 因古漢語中"九"和"鬼"音似,所以

被稱為九鳳的九頭鳥也叫做鬼鳥

再次科普一下,古代發音跟現在的普通話是存在很大差異的,漢語拼音誕生的年代並不久遠,我們是如何知道古代文字發音的呢?有個捷徑:唐代的古詩非常講究押韻,我們可以根據詩詞的韻腳來推斷古音的讀法。舉個栗子:


唐代詩人杜甫的《戲作俳諧體遣悶二首》中有這樣一句:

家家養烏鬼,頓頓食黃魚。


用現在的讀音來讀,你會發現「烏鬼」(古人對鸕鶿的稱呼)和「黃魚」並不押韻,但我告訴你,「鬼」字發「jǔ(舉)」這個音時,是不是和魚(古音yú或者nǚ)很押韻呢?在現在的滬浙地區,鬼字在方言中依然被讀成「jǔ」,而九字,也帶有「舉」這樣的發音,所以不難理解古漢語中"九"和"鬼"兩字有時候會被通借。有趣的是,車字在古代也有「jǔ」的發音,這樣一來,「九」、「鬼」、「車」三個字又有可能被讀成類似「ju、ju、ju」的發音,「鬼車」不過是其中的兩個「ju」罷了。


還有種說法是,

九頭鳥的別稱」九鳳」是身有九首的鳳

,是戰國時代楚國先祖所崇拜的神鳥。這就有點望文生義了,這種說法找不到可靠的史料佐證,倒是前面提到的《齊東野語》對九頭鳥的外形有如下描述:



「李壽翁守長沙, 曾捕得此鳥。狀類野鳧(野鴨),赤色,身圓如箕。」

居然像赤色的鴨子,跟鳳凰的形象實在差距太大,這裡的鳳多半不是指傳統概念中的鳳凰了!(《太平御覽》卷九二七引《三國典略》:"齊後園有九頭鳥見,色赤,似鴨,而九頭皆鳴。")


我灰常喜歡的記載古時候趣聞傳說的《酉陽雜俎》(唐代段成式著)中有這樣的記述:



「鬼車鳥,相傳此鳥昔有十首,……一首為犬所噬。」


《齊東野語》卷十九記述:



「鬼車,俗稱九頭鳥,……世傳此鳥昔有十首,為犬噬其一,至今血滴人家為災咎。……身圓如箕,十脰環簇,其九有頭,其一獨無而鮮血點滴,如世所傳。」


很多古籍中在記述九頭鳥時,幾乎都提到「鬼車」這個別名,

這個名字很容易跟現代的一種鳥掛上鉤,那就是

貓頭鷹

,它如今依然有著「鬼車」的別名。


其他的古籍記載還有:


明代崇禎末年張自烈撰《正字通》記載:

「鶬鶊,一名鬼車鳥。一名九頭鳥,狀如鵂鶹,大者翼廣丈許,晝盲夜了,見火光輒墮。」


這個記述中還牽出一個名稱,「鵂鶹」,不用說了,這也是某些小型貓頭鷹的別稱,百度上就可以查得到。


說到現在,幾乎就可以斷定,

九頭鳥九成就是某種貓頭鷹的神化版本

了。各種古籍的佐證:



《博物志》

:鵂鶹鳥,一名鴟鵂,晝目無所見,夜則至明;(貓頭鷹夜間視力很強)


《嶺表錄異》

: 春夏之間,稍遇陰晦,則飛鳴而過;(春夏夜間貓頭鷹求偶,愛鳴叫)

《齊東野語》

:狀類野鳧,赤色,身圓如箕。(貓頭鷹羽毛多為赤褐色,體圓如箕)


《酉陽雜俎·羽篇》

: 夜飛晝隱;(夜行性活動)


國內最熟悉的《本草綱目》:時珍曰∶

鬼車狀如鵂 ,而大者翼廣丈許,晝盲夜了,見火光輒墮。

(貓頭鷹中的大塊頭雕鴞翅膀寬闊,白天較少活動)


古籍中關於九頭鳥和貓頭鷹的描述



上世紀末,湖北一家報紙的報道:



1982年11月的一個陰天的上午10時左右,農民張新全在神農架林區泮小張八角廟燕子附近的承包土地上種土豆,突然聽到空中有鳥的奇特噓叫聲,像沉悶的哨音,跟他以前聽到的各種鳥叫聲不同(雕鴞的嘯叫了解下)。感覺到很奇怪,便抬頭望去,令他大吃一驚:發出怪叫聲的是一隻簸箕大的巨鳥,包括翅膀在內大約有兩米,其羽毛黑灰色;更令他驚駭的是該鳥有一簇腦袋,大約有九個頭,嘴巴呈紅色;它的尾部也很奇特,呈圓扇形,既像孔雀開屏,又像車輪,旋轉而飛。一會兒,這隻九頭鳥便飛進了遠方的山林。


這就是典型的野外貓頭鷹「非典型」觀察記錄。



從某種角度看起來


貓頭鷹(九頭鳥)是不是有點像個大簸箕?


圖片摘自WWW.HBW.com


下面,我來解釋一下大家最關心的幾個問題:




  • 九頭鳥(貓頭鷹)為何給人感覺有九個頭?


貓頭鷹具有圓圓的臉盤,它的兩隻眼睛在一個平面上,最像人臉,處在一個平面上的眼睛最適合判斷物體的遠近,但同時也帶來視野不夠寬廣的不足。


貓頭鷹通過十分靈活的脖子轉動來彌補這樣的不足,它們的脖子可以旋轉270度左右,確保它在身體不動的情況下也能看清包括背後等任何角度的物體,這樣不會發出聲音驚動附近的獵物,非常適合夜間潛伏守候。


設想一下,當一隻貓頭鷹注意到你的時候,你圍著它轉,它能在身體不動的情況下始終拿正臉朝向你,感覺上是不是它具有多個腦袋?下面是我做的貓頭鷹轉臉示意圖,能看到它的臉可以多角度轉動而毫無違和感:



不管它是不是用身體的正面對著你



貓頭鷹總能讓你看一張大圓臉


有些小型的貓頭鷹(鵂鶹)在後腦勺上會有類似大眼睛的黑斑,當它們白天在樹枝上睡覺的時候,會讓附近的小鳥認為它始終警覺著,從而不敢貿然打攪它。這也在一定程度上給人以「它有多張臉」的印象。


看下面這段視頻:



(視頻說明:領鵂鶹   摘自WWW.HBW.com)



大家都知道,貓頭鷹是捕獵動物,尤其是幼鳥接受餵食動物碎塊時,嘴裡都是血淋淋的,這就是人們看到的「斷一首」的錯覺。




  • 九鳳(九頭鳥別名)的「鳳」作何解?


前面說過了,九頭鳥有個別名叫九鳳,人們就以為鳳就是傳統意義上的鳳凰,絲毫不顧及古人已經明明白白說清它像只鴨子的事實。其實古人所說的「鳳」詞義含糊,也可以泛指被眾鳥追隨的其它鳥,譬如烏鵲和鴟鴞(貓頭鷹)。


野外觀鳥的朋友經常可以看到小型猛禽被一批小鳥圍著驅趕的有趣場景,繁殖期的鳴禽會驅趕進入巢區的入侵者,哪怕對方比自己強大許多!貓頭鷹在白天休息的時候經常會受到小鳥的圍攻和騷擾,這是因為貓頭鷹夜間遊盪覓食,天亮的時候隨機找樹叢棲身,而周圍的小鳥夜裡是睡覺的,早上醒來突然發現自己的領地里有個不速之客,第一反應就是群起而攻之,古人錯以為這是眾鳥追鳳也是不奇怪的。




  • 人們難道分不清身邊的貓頭鷹和傳說中的九頭鳥嗎?


兩種情況:一是人們確實分不清,畢竟古時候人們夜生活不豐富,九頭鳥們活躍的時候,大家都已經進入夢鄉,偶爾看到,也因為夜間出鬼魂的傳統文化讓人不敢過於接近看個究竟;還有一種情況是人們需要神靈的傳說來讓大家保有敬畏之心,故意將某些動物神秘化,貓頭鷹凄厲的叫聲、像人一樣的大眼睛、以及飛行時幽靈般地杳無聲息都成為構成九頭鳥傳說的要素。




  • 九頭鳥的傳說為何青睞湖北這塊地方?


這要從湖北特定的風俗文化說起。湖北的人們具有信神的傳統文化土壤,湖廣大地上的神話傳說流傳至今特別多,譬如炎帝神農傳說、七仙女傳說、黃鶴樓傳說,野人傳說等,古今的神鬼傳說特別多,流傳也特別廣(有機會跟大家聊聊野人的傳說),九頭鳥的傳說只是眾多傳說中比較具有代表性的一個罷了。


最後,用宋代歐陽修的《鬼車詩》作為結尾吧!


昔時周公居東周,厭聞此鳥憎若仇,夜呼命庭率其屬,彎弧陴遂出九州,射之三發不能中,天遣天狗從空透,自從狗嗤一頭落,斷頭至今清血流,邇彌相距三千秋,晝藏夜出如鵂鶹。每逢陰黑天外過,乍見火光驚輒墮,有時余血下點呼,所遭之家家必破。我聞此語驚且疑,反祝疾飛無我禍,我思天地何茫茫,百物巨細理莫詳,占凶在人不在物,一去兩頭反為祥。



  雕鴞,九頭鳥的主要原型之一 



圖片摘自WWW.HBW.com


-END-



編輯 || 刀刀


重 拾 自 然


— 

讓科普更加科學  讓科學更接地氣 —



長按識別二維碼關注公眾號


微信號:

zhiwufenleiqun


新浪微博:

重拾自然


註:本公眾號由重拾自然工作室運營


重拾自然工作室長期承接:


野外科學考察 | 物種鑒定 | 科研材料採集 | 戶外拓展活動與博物旅行


家庭園藝 | 自然、文創課程分享 | 自然類自媒體運營與主題影展


基礎農產品推廣與自然農業傳承



長按識別二維碼

關注重拾自然工作室

,了解更多活動和產品

聲明:本文為原創內容,歡迎閱讀者在個人網路媒介進行由原文鏈接轉發的全文轉載;謝絕改編、摘錄、部分轉載,謝絕全文複製或重新編輯後自創新的鏈接發出。轉載時保留能夠跳轉至原文的鏈接,並保留本聲明。超出上述許可的範圍如其他微信公眾號或印刷品等,如需轉載或使用,請先發函至郵箱zhiwufenleiqun@yeah.net聯繫。如有非法轉載,將追究一切侵權行為。公眾號長期接收自然類原創文章,投稿可發至郵箱zhiwufenleiqun@yeah.net,謝謝。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重拾自然 的精彩文章:

穿越時空,和宋徽宗一起觀鳥
野莧三兄弟

TAG:重拾自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