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哲理 > 五戒的內容是什麼?有什麼意義?

五戒的內容是什麼?有什麼意義?

五戒是一切佛教戒律的基礎,大家可能會覺得戒律是一種約束,會讓自己的生活不自在,所以很多人雖然也信佛學佛,但不願受戒,其實還是因為不了解五戒的內容和意義。

五戒的內容包括:一,不殺生;二,不偷盜;三,不邪淫;四,不妄語;五,不飲酒。從表面上看起來,五戒只是消極的不作惡,而無積極向善的作用。其實不然,能夠守持五戒,本身就是慈悲心的表現。所謂慈悲心,就是推己及人,對一切眾生的同情悲憫之心,就是孟子所說的「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為什麼不殺生?就是因為我們自己不願意被人殺害,所以也就知道他人以及一切眾生都不願意被人殺害。為什麼不偷盜?就是因為我們不願意自己的財物被別人偷盜搶劫,所以我們也就會明白別人也不願意被偷盜。為什麼不邪淫?因為我們不忍看到自己的妻女姐妹被別人姦淫,所以知道人同此心,我們也不能邪淫。為什麼不妄語?因為我們不希望被人欺騙、誹謗、咒罵,又怎麼可以對別人妄語呢!為什麼不飲酒?因為酒多亂性,一旦喝醉了,以上四條都難免控制的住,很容易犯戒,做出傷害別人的事來。

所以五戒在佛教經典中也被稱為五大施,五戒能夠持到底,絕不僅僅是消極的止惡,更應該做到行善,五戒拓展開來,不但不殺生,還要護生;不但不偷盜,還要行布施;其他三戒也是以此類推。為什麼叫五大施呢?因為我們持五戒,也是為了施與一切眾生的無畏懼心,讓眾生避免受到威脅。

目前的人類世界,人人都生活在恐懼之中,有些人為了追求財色名利,什麼事都乾的出來,我們看新聞上就知道,每天都會有很多人間悲劇發生,而這些罪惡的類別,一般都不出殺盜淫妄的範圍。雖然有世間的法律保障我們的權利,但法律只是在悲劇發生以後才會去制裁,卻不能防患於未然。要殺人的、要盜搶的、要姦淫的、要騙人的,依然我行我素,該怎麼樣還怎麼樣,等他犯罪了,你再去制裁他,對於受害者來說,已經有點晚了。在這個世界上,沒有一個人敢保證說,自己不會受到殺盜淫妄等災難的威脅,

所以佛教提倡五戒是非常有意義的,只要有一個人受戒,這個社會就減少一份製造災難的威脅,如果所有人都能持五戒,那我們的社會就是人間凈土了。

因為我持不殺戒,所以別人不必害怕受到我的傷害;因為我持不偷盜戒,別人就不必擔心我偷盜他的財物;因為我持不邪淫戒,別人就不會擔心我姦淫他的親屬家眷;因為我持不妄語戒,人家就不必擔心被我欺騙;因為我持不飲酒戒,別人也就不擔心我會耍酒瘋鬧事。所以這五大戒,其實也是五種布施,可以令眾生生無畏懼心。

五戒雖然只有五條,但要論其細則,卻很複雜。五戒的毀犯,也有輕重之別,輕罪可以悔處,重罪不可悔除。五戒的殺盜淫妄四戒都有可悔與不可悔罪,只有飲酒一戒,即使犯了,也可以通過懺悔消除。前四戒屬於性戒,無論世出世間法都是不允許的,只有飲酒戒是佛教獨有的,是佛陀為了讓弟子防患於未然而定的遮戒,在世間法來說,飲酒並不犯戒。

五戒雖然是佛教的戒律,不僅是佛弟子修行的基礎,對每個人、對整個社會也都有很重要的意義,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國學雜談 的精彩文章:

幸福究竟是什麼?
什麼是「八識」?

TAG:國學雜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