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劉備的下一代,和曹操的下一代比較,誰更優秀?

劉備的下一代,和曹操的下一代比較,誰更優秀?

本文由【見微知著說歷史】獨家發佈於企鵝號,擅自轉載必究!歡迎轉發分享~

劉備 「性寬和,寡言語,喜怒不形於色」(第一回 )這是個好事,使他可以不被敵人看破,一定程度上是防備的手段。可是不難發現,他似乎時時刻刻都是處於這樣的一種行為,連所謂的「真情流露」時長也是用來迷惑別人的手段。這最大的弊端是,別人很難辨別他是否處於真心,從而對行為做出判斷。長期下來,會是一種十分壓抑的環境,這對於劉禪來說,未必是一件好事。

劉備本人有這一個毛病--優柔寡斷。這也是為什麼軍國大事常常由諸葛亮決斷的原因。而這個性格,害的還不止他一人。像他的兒子劉禪,長期在這種氛圍的熏陶下,寡斷程度更勝其父,終導致其淪為亡國君。此後劉備也一直流浪,居無定所,直到赤壁大戰之後才借得荊州,這才算穩定下來。按說荊州地處江南這個才子輩出的好地方,劉禪應該可以接受到不錯的教育。無奈此時的劉禪已經錯過了最好的啟蒙的時期,再加上多年的戰亂和流浪,也一定對劉禪產生了不小的心理和精神上的影響。這樣一看,劉禪不如老曹家哥幾個成材,也就容易理解了。

其次,遺傳因素。古諺曰:虎父無犬子。但是總有特例。曹操,劉備本都是英雄,雄才大略,足智多謀。但是從遺傳學角度看,由於遺傳因素的不確定性和不可控性,有可能導致了劉禪沒有完全繼承劉備的優秀的方面,而曹操的幾個兒子繼承的就相對比較好。

劉備去世之時「遣使往成都,請丞相諸葛亮、尚書李令嚴等,星夜來永安……魯王劉永、梁王劉理,來永安宮見帝(第八十五回)」總之叫了一大票人來見證自己的傳位後,對諸葛亮說「君才十倍於曹丕……君可自為成都之主」(第八十五回)諸葛亮當然不可能當著這麼多人的面傻不拉幾的說什麼「謹遵聖旨,臣必回怎麼怎麼樣」這就相當於告知於眾我要反了!

所以說這時候劉備有相當大的可能是在試探諸葛亮是否有野心,是否會忠心於他。而通過這個事件也極大程度上框住了諸葛亮,使他勤勤懇懇的給蜀國打工,養著劉禪。也極大程度上導致了劉禪的不思進取。為什麼啊?我老爹給我找了個人把我要做的都給做了,我還努力什麼啊!

劉備早期時常常處於一種被別人打著跑的境地,所以說基本喪失了對兒子的管教能力,想管也沒時間管。不難發現劉禪常常是被各種夫人輪著抱,各種大將搶來搶去的。劉備的夫人們基本上充當了劉禪的啟蒙老師的身份。可是有一句話 「慈母多敗兒」,劉禪沒敗,卻也優柔寡斷起來,這和他的生長環境有莫大的關係。

曹操是都尉出身,參與了平定黃巾起義,經歷了何進掌權、董卓亂政,在刺殺董卓失敗後逃回老家許昌,組建了自己的部隊。自此以後,許昌作為曹操的根據地,一直比較穩定,少有戰亂。在曹操迎接獻帝之後,許昌甚至被定為都城。這就使得曹操的幾個兒子在早年的時候有著極好的生活條件,接受最優良的教育。因此,曹操的這幾個兒子能夠成材便順理成章。

反觀劉備,桃園結義後參加了討伐黃巾,立了些戰功,給了個縣令。沒過多久因為某些原因干不下去了,有先後投靠了公孫瓚,曹操,陶謙,劉備,袁紹,呂布等人,人生可謂風雨飄搖。在長坂坡一戰中,還在襁褓之中的小劉禪就失去了親娘,幸得猛將趙雲保護,才撿回一條命。算命先生給他的一句話「子治世之能臣,亂世之奸雄也」 (第一回)註定了他不平凡的一生。小小年紀便詭計多端「操心生一計,見叔父來,詐倒於地,作中風之狀……後叔父但言操之過,嵩並不聽」(第一回) 在這種環境下生長,曹操的兒子想不聰慧都難。

再者說,劉備只有三個兒子,一個養子,所以劉禪無需多麼出眾便可獲得他父親為他留下的一切。可是曹家這邊就不這麼簡單了,曹操本人有25個兒子!這就說明了他們之間必然會存在爭權奪利,而最大的資本便是老爹對自己的喜愛,所以就加倍的努力。其實潛移默化的道理在這裡也行得通。曹操本人就是一位偉大的文學家,詩歌作品有很多。在他的教育下,像曹植就是極其有文採的人。

反觀劉備,其文採好不好還真不好說,反正還真沒見到他流露過,沒有了父親的影響,自己再不努力,劉禪還怎麼和曹操的兒子做比較?再說曹操本人,比劉備出身富貴,在劉備還在流亡的時候,他自己已經是個「大地主」 了。這種情況下,他便有足夠多的時間實行對自己兒子的教育工作,其中包括帶自己的兒子上上戰場。條件影響,曹操的兒子就是比劉備的兒子見的多,懂得多。

自古有:聞道有先後,術業有專攻。一說。曹操的幾個兒子都出類拔萃,但也均非全才。曹丕善於朝政,曹植善於文學,曹彰善於征戰。劉禪也是如此,可能他擅長別的方面而不是當皇帝,但無奈劉備就他一個兒子,他不當不行,所以就顯得他很笨拙,不如曹操几子。

參考文獻:《三國志》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見微知著說歷史 的精彩文章:

吳越國的最後一代君王,雷峰塔的建造人,死後葬在此地
許昌發生大火,一群大臣來救火,曹操卻二話不說把他們全都殺了

TAG:見微知著說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