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天下 > 雙城生活:廣漂二代的「精英」教育

雙城生活:廣漂二代的「精英」教育





故   事

/


Vol. 

458



以孩子教育為起點的雙城生活




  為了下一代  


「我不只是為了自己,還為了我的家人和孩子,我一定要在北上廣深購房入戶,就算把自己填進去,我也要把這個坑填平了。你填的好,今後你的孩子,就可以平平穩穩的走過去了。如果你選擇了放棄,那麼你的孩子二十年後又會走你的老路,而且更加的艱辛。」這是前兩年一篇公號文章《為了你的下一代,請死守北上廣》里的最後一句話,用一種壯士扼腕的氣勢,旨在激勵那些想逃離一線城市的年輕人,理由就是『為了下一代。』



一線城市,集中了全中國最優秀的所有資源與福利。而在中國,孩子的教育問題,是每個家庭過不去的坎兒。




都說在廣州生活的人里,每3個人中就有一個新廣州人。在2017年廣州市總出生人口中,「漂二代」佔比為27%。也就表明,每10個出生的嬰兒中,有3個為「非廣州戶籍。」同年,僅有6001人成功通過積分入戶廣州,社保積分排名最低分數為130,即連續繳納社保11年。硬核條件之一就是必須有房。




對於這群外來務工人口子女來說,「非廣州市戶籍」是一個大標籤,它常常與各種資源福利相關,最能直接影響的就是入學。



父母在廣州打拚後卻沒能紮根於此,這群漂二代也註定擁有一段漂泊的童年和未來在「去與留」中的被動抉擇。雖說現在不流行將孩子放在家裡成為留守兒童,但最後自己努力的步伐卻趕不上瘋狂增長的房價和嚴格的戶口政策,也讓這群廣漂們安家的夢想變得遙遙無期。



非戶籍生想要享受本地的教育資源,能走的幾條路。要麼是入戶成為廣州人,要麼是花高額的價錢來獲得學位資源,不管是交贊助費或是買學區房,亦或是讀民辦學校。在資料上,「借讀生」三個字定義了這群特殊群體的求學身份。



在教育不斷普及的今天,讀書在廣州成了一種奢侈。所謂的「精英」教育,也往往只對戶籍生敞開大門。「生在北京這種大城市,所以在教育資源上享受這種得天獨厚的條件,很多外地孩子,或者農村的孩子享受不到的,所以這就決定了,我在學習的時候,確實能比他們走很多捷徑。」一個北京高考狀元的清醒發言,也再次佐證了大部分的社會「精英」,來自於大城市。



為了更好的讓孩子接受精英教育,避免孩子成為漂二代。越來越多的廣漂將目光投向廣州周邊的城市安家,過起了雙城生活,為下一代搭好了一條不那麼完美的梯子。




  平凡人沒有故事


  只有生活 



早上6:30分,家住肇慶大旺高新區的沈培明匆匆起床洗漱。因為寒假的到來,他不再需要匆匆忙忙的送兩個女兒去學校,起床也就比平常遲了一點。不用大早上耗費力氣與女兒鬥智斗勇,這一點讓他感覺很輕鬆。手上提著昨晚妻子打包好的飯盒和早餐,7點準時開車從小區出發。



天灰濛濛的,路上基本沒有什麼車。沈培明的目的地是75公里外的廣州珠江新城,他每天辦公的地方。半個小時後,他熟練地到達廣佛肇高速公路入口。迎接清晨的第一縷陽光,沿著高速一路飛馳,40分鐘後他就可以「到達」廣州,當然只是通過廣州的入口。



按照平常的日子,沈培明一般要在廣州城入口塞上半個小時左右才能真正意義上進入廣州。最近年關將至,進城的車比以前少了一點,但依然還是塞。

「這一年,你說自己有什麼改變,大概就是脾氣變好了。廣州這個交通,就算你有天大的脾氣,也給你磨得沒脾氣了。」就這樣一路邊塞邊走,9:10分到達公司樓下停車場,有時早一點,有時晚一點,基本能趕在9:30分之前到達。



沈培明這樣兩地奔波的日子,已經堅持了490天。每天4小時,來回160公里,一年半下來,汽車裡程數將近九萬公里。



4年前,供職於一間大型電商平台的沈培明,從肇慶分公司調到了廣州總部,妻女最初也隨他來廣州住了一年,隨著大女兒上學年齡的逼近,解決孩子的教育問題成了燃眉之急。



沈培明是湖北人,長於長江邊的一個小村鎮。自己因為在鄉下有地,目前兩個女兒的戶口都隨自己的農村戶口。



「當時也打聽很多了廣州小學的學位資源,好一點的小學贊助費就要數十萬,差一點的都是一些村辦小學或者比較偏遠的學區。學位房和好點的民辦學校自然不用多說,主要是家裡還有個老二,兩個小孩算下來,教育支出太大。」



後來沈培明和老婆一合計,決定自己留在廣州。妻子則陪女兒回到以前的工作地肇慶大旺上小學。早兩年他也曾獨自一人在廣州生活。後來,他辭掉了那份忙碌的工作。這個一周一回的候鳥爸爸,開始每天歸家了。



每月約4000元的通勤費,跟留在廣州的教育支出相比,連零頭都及不上。偶爾沈培明也會做做拼車的生意,貼補一下油費。



身邊像他一樣過著雙城生活的家庭並不在少數,其中以佛山最為常見。現在,沈培明已經在廣州供起了一套二手房,平時加班的時候他偶爾也會住在這邊。他在等一個時機,讓女兒也能享受精英教育的時機。




比起沈培明,廣州人阿寶的小孩上學則簡單地多。父母在越秀舊小區有兩套房子,一套自己住,一套給小孩上學住。雖然目前小孩還在上幼兒園,但未來不管升小,還是升初,他只需要按照地段分配按部就班的升學。



阿寶和丈夫每月只需負責自己家庭的日常開銷,孩子大部分也是退休的父母幫忙帶。所以每月兩個人只需收入過萬,就不會有太多的生活壓力,還能抽空一起外出旅行。



「大概沒有拚命努力工作的必要。不會過得太好,也不會過的太差,就一般啦」阿寶有點開玩笑似的說。



比起「戶籍人士」的悠閑,廣漂們對生活的焦慮是源源不斷的。如果30歲沒房沒戶口,如何安家,在大城市無非是吃一口青春飯,租一個單間,總不能混到40歲。但是熬下來的那些人,總是有機會成為贏家。



一線城市的人口暴增,教育資源的緊缺已成為趨勢,「漂二代」的教育問題是避無可避。頂著買不了房,孩子上不了學的焦慮。以孩子為起點的雙城生活,對這批可以為了孩子放棄自身利益的廣漂父母來說,總歸是一條沒有出路的出路。






註:文章中人名均為化名



- END -




本期故事製作團隊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有故事的店 的精彩文章:

一個人環遊世界15年:我對陌生的世界瘋狂上癮
一次捐精,讓我人財兩空

TAG:有故事的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