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書畫 > 元 倪瓚《樂圃山居圖》

元 倪瓚《樂圃山居圖》

有些人註定相遇,比如你和我

有些事註定要做,比如關注我

獲取本月最新【冰雪藝術】期刊

請識別文章最下方二維碼

趙春秋工作室網路教學班2019年招生

1、【傳統山水畫】系統專項學習網路班

2、【冰雪山水畫】系統專項學習網路班

視頻、圖片、語音加文字

群內答疑 導師親自點評作業

隨時隨地學習,體驗繪畫之美!

和敬清寂

茶界 II

巫娜

00:00/05:12

元 倪瓚 樂圃山居圖

作品鑒賞

倪瓚(1301-1374),元末明初畫家、詩人。初名珽,字泰宇,後字元鎮,號雲林子、荊蠻民、幻霞子等。江蘇無錫人。倪瓚家富,博學好古,四方名士常至其門。元順帝至正初忽散盡家財,浪跡太湖一帶。倪瓚是影響後世最大的元代畫家,他簡約、疏淡的山水畫風是明清大師們追逐的對象,如董其昌、石濤等巨匠均引其為鼻祖,石濤的書法題畫,從精神到體式皆是以倪瓚為法的。

倪瓚亦是一個以復古為旗幟,而追求藝術個性化的書法家,與張雨、楊維楨一樣,既屬於這個時代,又不屬於這個時代,這就是藝術對時代的超越性價值。他的畫前景與遠景的墨色並無明顯的差別,似平畫面的深度消失,令人覺得近景被推遠,遠景被拉近。宋入山水中三度空間的層次感被他破壞,變成了平面結構的圖式,而近乎抽象化的表現,這顯然是畫家主觀意識的增強。

倪瓚生活於元代後期,其時文人繪畫的創作理念和紙本山水畫的「干筆皴擦」筆墨技法已經完善,勾、皴用筆燥而靈動,山石以其特色的折帶皴勾、皴,而土坡則兼用披麻皴乃至解索皴,使土和石的形態及質感更為分明;樹分別以2株和4株聚合,枝幹挺拔,彰顯「正直特立」,而樹葉則2株以線勾,4株為點葉,或橫點,或直點,或介字點,前濃後淡,錯落有致。以干筆在樹身和坡石的結構折轉處及暗部略施擦筆,然後以淡墨破染,濃墨點苔,達到結構紮實,層次分明的效果。

倪瓚的筆墨枝法具有獨創性,畫山石是以枯筆變化披麻皺,兼采斧劈皺側筆皴擦(畫史亡稱他的皺法為「折帶皴」,一名「疊糕皴」),石塊似方而圓,有一種拙樸的趣味。他的用筆所形成的線條具有特殊的魅力。他多用干筆側鋒,行筆深沉雄健,筆凋始終保持文靜閑雅的風致,而且淡淡的、乾乾的,一筆——劃都有一種微妙的均衡和張力。從樹木枝幹的描繪,就可以體悟到這種張力的效應,筆墨不多而生氣盎然,充滿了秋天的寒意,同時使大片空白變成空靈的境界。這是倪瓚以簡勝繁的超人之處。

倪瓚在中國古代繪畫史上的地位突出,早在他生活的元代時期,他的畫名與人品就已經為人所知。倪瓚是元四家之一。然而,與其他畫家相比,倪瓚的繪畫作品以其特有的「空靈」之態給人一種寧靜而悠長的雋永。倪瓚這種繪畫風格與元四家中另一位畫家王蒙截然相反,儘管王蒙與倪瓚生活時期大抵重疊,但是他們之間的繪畫風格差距很大。倪瓚的作品畫面乾淨而空靈,而王蒙的作品則畫面飽滿,顯得非「熱鬧」而繁複。

倪瓚這一風格的繪畫作品在元代就頗受世人追捧。士大夫之間甚至以彼此家中是否藏有倪瓚作品而評定此人是否歸屬清流,是否有資格進入文人士大夫階層。這種社會風氣的形成,一方面顯示出倪瓚作品被士大夫階層追捧的程度,另一方面也體現出了倪瓚作品所流露出的氣息,正好與傳統士大夫階層的審美相符合。然而,倪瓚山水繪畫的風格卻又不是一蹴而就的。仔細比對倪瓚不同時期的作品,我們會發現這些作品中說流露出的繪畫風格和氣息是不太相同的。

題識:余來城郭,暑氣甚熾。偶憩甘白先生樂圃林居,不覺數日。相與 蔭茂樹,臨清池,觀羲文之象爻,彈有虞之《南風》,遂以永日。忽已淹留久如,閑成此詩小冊,呈甘白以寓笑樂耳。甲寅六月十六日,倪瓚。閑靜幽人宅,蕭條樂圃亭。炎暑浹旬劇,遠山當戶青。涼生猶病差,愁解如酒醒。卧看風篁影,落月滿階庭。

鑒藏印:欣遇、惟允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冰雪藝術研究 的精彩文章:

人生似雪,大抵一場繁華
國畫入門:勾線筆的種類及用途解說

TAG:冰雪藝術研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