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從半人半獸到漢武帝的女神,歷史上的西王母如何「改頭換面」?

從半人半獸到漢武帝的女神,歷史上的西王母如何「改頭換面」?

【本文為騰訊獨家,未經授權嚴禁轉載】

文/小謝

說起西王母,人們腦子裡浮現的,或是雍容華美的貴婦,或是那威嚴無上的女王,這種印象的形成,當然有大眾影視文化的一份功勞。其實,西王母的形象,本身也是經過了重重演變才走到今天,歷經了一個蠻荒性漸為褪去、人為性逐漸豐滿的過程。

影視劇《西遊記》與《歡天喜地七仙女》中的「王母娘娘」形象

一、本來面目的西王母

《山海經》中呈現出了西王母最原本的形態。

書中記載的西王母,可不是什麼天人之姿、女王風貌,而是一位半人半獸的凶神,豹尾虎齒而善嘯,蓬髮戴勝,司天之厲及五殘。第一次看到這個形象,筆者內心都產生了一絲不適。這位「西王母」樣貌可怖也就罷了,還掌管天地間的刑罰與災禍,看來是沒有半點溫存可親的形象在了。

清汪絨圖本《山海經》中的西王母

為何西王母會出現如此可怖的原型呢?筆者認為,豹齒虎尾的西王母,並不是為了迎合人們對彼岸世界的期待而成為某種宗教模範,也不是為了正名統治者的政治權力而成為某種素材。她只是先民對自己所處世界的一種解釋:我們的生活朝不保夕,遍地皆災厲,處處是磨難,而這一切全為昆崙山上的一位天神所降,她擁有尖利的爪牙與強大的神力,發起怒來讓我們凡人無所遁形。

只能說,西王母的這種形象源於先民對自然的切身感受,而努力在自然中求生存的先民,利用自己的想像,來填補對自然認知的空白。對於西王母,他們或是敬仰,或是畏懼。而沒有融入太多的善惡價值、道德因果,有的只是世界的本來面貌,僅此而已。

明蔣應鎬圖本《山海經》中的西王母

二、與周天子邂逅的西王母

周穆王可稱得上是我國最早的「旅行博主」,《穆天子傳》便是以其巡遊活動為中心的一部典籍。天子的旅行札記可不僅僅是「流水賬」式的紀實寫法,而是多了許多「人神交流」的段子。若非如此與眾不同,又能如何證明自己是神祇授予的「天選之子」呢?這部書中就描繪了周穆王與西王母之間的一段故事。

在一個風和日麗的吉日,天子在瑤池邊見到了傳說中的西王母。天子畢恭畢敬地獻上膝蓋與見禮,西王母悠然坐在瑤池旁,為天子吟唱。畫面從青天白雲、山川大道的遠景,拉到瑤池旁翹首以盼的西王母身上。一邊是既見君子的歡喜,一邊又是西土蠻荒的現實。西王母感嘆世事無奈,二人都有各自的使命,只得戚戚然訴諸別離。

不得不說,周穆王所際遇的西王母,可是位款款深情而又深明大義的天神。書中雖沒有對西王母形象的具體描述,但我們可以想見,瑤池邊翹首以盼的西王母,與周穆王邂逅相遇,為其歌謠,為其吟唱,有著同天底下尋常女子一般的情感,其體態形象應該是柔美可親的。這是何其浪漫的想像,早已隱去了那「豹尾虎齒而善嘯」的可怖樣貌了!

西王母形象的改變,很好地契合了與周天子之間的浪漫經歷。但《穆天子傳》的重點似乎不在於這些男女邂逅的「花邊新聞」上,鋪陳了這麼久,便可藉助西王母這位天神之口,傳達周天子的權力為神所授的意思。所以,身為帝女的西王母在臨別之際,才道出了故事的精髓:「世民之子,唯天之望」。穆王你便是那天選之人,萬民的希望,去擔負你的使命吧!

此時,西王母類似於「神諭」的使命便已完工,已然可以功成身退了。

跳出這個故事的浪漫外殼,便可看出西王母與周穆王之間「君權神授」的政治意圖。這添了人性人情的西王母,也更多地被權力「綁架」起來了。

三、漢武帝「長生夢」中的西王母

如果說周代是君權神授、敬天保民的思想沃土,那麼漢代則是一個信仰天人感應、天人合一的時代。而在這種語境下,西王母更多地被納入了政治、宗教素材。

漢武帝一生霸道天下,臨了了做的仍是帝王的千古一夢——長生。在武帝的故事裡,則少不了對不死葯的掌管者——西王母的想像。

西王母遣一青衣女使給漢武帝捎信,「七月七日,我當誓來」。漢武帝不敢有半絲不敬,「 以紫羅薦地,燔百和之香,張雲錦之帳,然九光之燈……為天官之饌」,待一切準備就緒後,盛服立於殿前,靜靜地等待女神的到來。

在一片簫鼓聲中,女神乘著紫雲之輦、駕著九色斑龍,來到承華殿西,東向而坐。只見她「著黃錦袷襡,文采鮮明,光儀淑穆。帶靈飛大綬,腰分頭之劍。頭上大華結,戴太真晨嬰之冠,履元瓊鳳文之舄。視之可年卅許,修短得中,天姿掩藹,容顏絕世,真靈人也。

可謂此美只應天上有,漢武帝際會的西王母,儼然便是道家仙娥的天姿。看那出行的陣仗、華美的衣飾以及絕美的容顏,此時的西王母早已「改頭換面」,成為了名副其實的女神。

緊接著,一場令人眼花繚亂的仙家盛宴呈現在武帝眼前。武帝拜過女神之後,直入正題,向其討教長生大法。仙人作了友情點撥:你雖然廣招方士,祭祀神靈,然並無卵用,若不能從根本上改變你暴、淫、酷、奢、賊的本性,想要長生那你可別白費功夫了。

武帝聽罷深以為然,積極認錯,但堅決不改。「興起台館,勞弊百姓,坑殺降卒,遠征夷狄,路盈怨嘆,流血皋城。」最終,西王母與眾仙家們放了大招,無論武帝再怎麼祭祀、祈求,再也不搭理他了。自此,武帝長生夢滅,自然病逝。

這個故事出現在《漢武帝內傳》中,一般認為是魏晉間人士所作。借著漢武帝求仙無果的經歷以及霸道強權的風格為由頭,「義正言辭」地進行了一番宗教說教。

漢末魏晉的社會,烽火連天、殺伐不斷、百姓流離,而這種環境滋生了五斗米教、方仙道等道教宗派,人們在思想上趨於逃避現實,倒向脫離人間疾苦、追求安樂長生的宗教世界。

於是就有了《漢武帝內傳》中西王母帶著眾仙班,向漢武帝授予長生之密的故事。而漢武帝因不聽勸誡、執意苛政,致使自己離長生的目標越來越遠。在整個故事中,西王母乃是道教所塑造的「主宰者」,具有解釋萬物的權力和能力,而與之背道相馳的漢武帝,當然是不會有好結果的。種說法既是對當時流行的苛政與殺伐的否定,也是宗教上權力終極性的暗示,此時西王母的形象,又被鍍上了一層閃閃發光的宗教外衣

人膜拜著神,祈求獲得安樂甚至長生;神也向著人性靠攏,以更為貼合人的想像,滿足人對彼岸世界的期待。魏晉之後,西王母的人性與神格變得更為豐滿。。在道教神仙世界的建構中,西王母具有「制召萬靈,統括真聖」的法力。她居於鏞城之中,統率著崑崙女仙。也有丈夫、有兒女,偶爾下凡示現,沒事紅塵渡劫。

一方面,她是道家的「形象大使」,向世人傳遞著教中真義;一方面,站在崑崙之巔的西王母,儼然一個世間統治者,映射著世俗的統治秩序。

後世對西王母的形象已經默認為道教女仙、天上女王的形象了,像西遊記這類小說也不會特意地去描述她的形象。其形象開始負面化,是既得利益享有者、規則制定者、傳統秩序的維護者,來表達人對傳統的解構與反抗、對自由的追求。

參考文獻:

《山海經》

《穆天子傳》

《漢武帝內傳》

馬昌儀,《古本山海經圖說》

張澤洪,《道教神仙學說與西王母形象的建構》

薛瑞澤,《晉唐時期西王母形象的世俗化趨勢》

王秀妍,《兩漢時期西王母形象的仙化》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歷史研習所 的精彩文章:

阿骨打的崛起:高傲的大遼帝國如何垮在一個女真青年手上?
朱棣五次討伐蒙古,為什麼沒能征服蒙古?

TAG:歷史研習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