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秦朝的青銅劍VS古羅馬的鐵劍,誰會贏?刀劍真能削鐵如泥?

秦朝的青銅劍VS古羅馬的鐵劍,誰會贏?刀劍真能削鐵如泥?

法律顧問:趙建英律師

各位讀者至親

終於拔劍了,劍氣一出,代表著春節前的工作告一段落了,小編接下來會和一位名叫「休閑」的女子私會幾天,共度佳節,百來斤的身軀就暫時不屬於大家了。春節一年就一次,大家都好好休整一下。直觀學機械資料庫的鑰匙我就放在最後一條內容里了,你們自取便是。祝大家新春快樂,節後再會。

思來想去,今天還是捧一捧咱們的古劍吧,畢竟春節的習俗是古人傳承下來的,咱們搞機械的這個節骨眼找來古劍這個話題絮叨一下還是應當的。

古代形容刀劍的鋒利,一般都會說:削鐵如泥,吹毛斷刃。不過這種刀劍,到現在還沒有發現,也沒有製造出來。是現在的製造工藝不行嗎?還是原有的技術已經失傳了?

《水滸傳》裡面,楊志賣刀的時候,牛二逼他試驗刀的鋒利,楊志在地上擺放了一摞銅錢,一刀下去劈開了。

請注意,這只是銅錢,銅的質地很軟,在保證刀刃夠厚、劈下的速度夠快的情況下,常人也可以做到的。

口吹斷髮

在銅裡面添加其他的金屬,可以改變銅的機械性能。純銅是玫瑰紅色的,切開因見空氣而氧化後,變成紫紅色。純銅裡面加入鋅後變成黃銅,銅與除鋅、鎳以外元素組成的合金叫青銅。古代的青銅,一般是含錫的普通青銅。

圖為春期晚期的青銅劍

銅裡面加入合金,一般是為了提高銅的強度。不過合金的組成是有要求的,拿青銅來說,隨著含錫量的增加,青銅的強度、塑性不斷升高,含錫量達到5%~6%時塑性下降,含錫量達到20%時強度也開始急劇下降。由此看來,古時作兵器的青銅,含錫量應在10%~20%之間。

雖然青銅的強度比純銅高,但是也達不到削鐵如泥的地步。這個和金屬的強度、韌性和硬度有關。對刀劍來說,最重要的機械性能是強度、硬度和韌性。硬度太低韌性好但是容易卷刃,硬度太高了韌性變低又容易折斷。

圖為西周時期的青銅劍

怎樣解決這個矛盾,古人花費了很長的探討過程。

先說說淬火工藝。淬火是提高鋼硬度的最簡單有效的方法,不過只適用於含碳量較高的鋼,含碳量過低,淬火時形不成馬氏體。淬火後鋼的硬度提高,就是因為得到了馬氏體。不過淬火後應力太大,還需要回火。

一般來說,刀劍的淬火,為了防止淬火後變形,需要垂直插入淬火介質中進行淬火,當然,淬火用的介質比較多,這個根據需要選擇,一般有水、鹽水、油。淬火時,先把刀劍加熱,現在有測溫儀,以前沒有,靠的是觀察。

當刀劍加熱變色呈櫻紅色時,就達到了淬火溫度,迅速取出,蹭掉上面的氧化皮,這樣做是為了便於觀察色變。垂直放入淬火介質中,攪動幾下,迅速取出,看刀刃的變色,開始的時候是白色的,然後變成黃色,然後是藍色。刀劍的硬度和韌性的最佳匯合點,就是當變色到黃色快藍的時候,再放入水中,就可以了。

不過這樣雖然刀刃的硬度夠了,不過是很脆的,側面敲擊就會折斷。在漫長的探索中,古人領悟到需要增加刀劍本體的韌性,就加厚刀劍本體,不過這樣產生了笨重問題,後來就用在本體上附加其他東西的方法,就像現在的隔熱層。

以前記載的比較好的刀劍,我覺得就是淬火比較好的刀劍。所以一個好的鑄劍師在當時是很有名氣的,例如幹將莫邪。那些和好刀劍交手就斷的刀劍,大多都是淬火淬的太硬了。有一個例子大家可以試一下:銼刀是很硬的,可以銼鋼鐵之類的東西,不過它從高處掉到地上,就可以摔成好幾段。

因此如果硬度明顯大於被削鐵器的話,青銅器是可以斬斷鐵器的。比方說:秦青銅兵器,外部的硬度,兵馬俑中出土的秦劍檢測數據是106HRB,約296HV。(《秦俑坑出土的兵器》《絲綢之路》 1999年01期)。實驗結果證實,這種青銅劍內韌外堅,外部硬度約290HV,可以印證兵馬俑秦劍的檢測結果。

古代西方一直沒有開發出鑄鐵柔化技術和炒鋼技術,兵器一直使用塊煉鐵, 當時西歐最好的鐵出在西班牙,因為那裡有很好的鐵礦,從西班牙Almedvilla墓出土的鐵劍含碳極少,屬於熟鐵,硬度僅有95~135HV。還不到秦劍的一半。另外的一把劍含碳稍高,約0.2%~0.3%,但它的硬度也只有70~117HV。

圖為凱爾特劍

兩把Basel博物館裡的凱爾特長劍,「not very much better", 一個含碳量0.04~0.1%,也是熟鐵,不過硬度達到160~191HV, 著名的羅馬短劍Gladius和公元2世紀後出現的長劍Spatha都是沒有經過熱處理的, 德國地區出土的Gladius雖然內外含碳量不同,但硬度都沒有超過200HV的。

綜上分析,如果秦朝的青銅劍遇上古羅馬的鐵劍的話,秦劍可以輕鬆的斬斷古羅馬的鐵兵器。大家不要認為鐵質武器就一定比銅的好,其實關鍵在於鐵和銅怎樣的鍛造還有其他的冶煉方法還有添加的各種不同元素,只有這些都具備的情況下或者差不多的情況鐵質兵器才能比銅質武器好。

深入分析,為什麼秦國寧願採用相對技術落後的青銅劍而不用較高技術的鐵劍。原因是:一是那個時代打造鐵兵器需要像歐冶子這樣的大師,而這種人才非常少;二是那時候鐵劍製造技術還不是很成熟,只達到硬度較低的低碳鋼程度;三是打造鐵兵器需要反覆燒紅摺疊鍛打,很費人力物力,特別是後期的淬火工序,更是刀劍的一次浴火重生,廢品率極高,一些技藝水平不高的刀匠在淬火時候,10把刀燒裂了9把;四是而青銅器只需要鑄造,短時間可完成,技術成熟質量較穩定,秦國打的是舉國之戰,標準化製造、便宜、實而不華的秦劍更適合統一戰爭。

削鐵如泥是存在的,但是必須是削的物體的硬度和密度都比被削的物體明顯的大才能做到。

最後咱們看幾個鋒利的刀劍的動圖

仿古刀劍刺護甲

手杖劍砍草席

短劍砍鐵絲

清刀(仿古)刺鐵桶

大龍泉劈子彈

End

來源:材易通、中華刀劍、冷兵器研究所、直觀學機械

評論處大家可以補充文章解釋不對或欠缺的部分,這樣下一個看到的人會學到更多,你知道的正是大家需要的。。。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直觀學機械 的精彩文章:

鋼廠老師傅的一封信:「安全帽」是為誰戴的?
2019年腦洞最大的漫畫,看完讓你忘記所有的不開心

TAG:直觀學機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