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互聯網證券風生水起,誰動了誰的乳酪?

互聯網證券風生水起,誰動了誰的乳酪?

金評媒JPM

ID:JPMMedia

美股、港股背後千億級別的市場已經引起券商們的激烈競爭。

文 | 小丫

在大批新經濟公司赴美港股IPO的背景下,一大批金融科技的創業者們早已蠢蠢欲動,富途證券、老虎證券、華盛證券等港股、美股投資券商、中介紛紛應運而生,並且也將自己送上了資本市場的舞台。

01

富途、老虎相繼IPO

美國政府停擺,害苦了不少人,富途證券就是其中之一。

一直以來,富途證券就希望儘快赴美上市。但由於美國政府的關門風波,直到2018年12月29日,互聯網券商富途證券母公司富途控股有限公司(下稱「富途控股」)才公開遞交赴美IPO招股書。

招股書顯示,在2018年前三季度,富途控股營收5.84億港元,與去年同比增長227%,2018年前三季度實現凈利潤1億港元。

作為一家港美股全牌照集團公司,富途控股持有香港證監會認可第1/2/4/5/9類牌照以及美國Finra頒發的證券經紀牌照。

富途控股的收入主要來自交易傭金及手續費收入、利息收入以及其他收入(IPO認購服務等企業服務收入),並逐漸向多元化發展。截至2018年第三季度,上述三項收入的佔比分別是50%、44.1%和5.4%。其中交易傭金及手續費收入佔比降低,融資融券利息和存款利息顯著提升。截至2018年9月30日,利息收入為2.577億港元。

截至2018年9月30日,富途有530萬註冊用戶,其中超過45.7萬用戶已開設交易賬戶成為客戶,2018年前三個季度交易額達6780億港元。活躍個人客戶數持續增長,從2016年的3.5萬、2017年的8萬,到2018年前三季已達12.5萬。

富途證券的投資方包括騰訊、經緯中國、紅杉資本。

與富途證券爭奪中國互聯網券商赴海外上市第一股的,是老虎證券。2018年10月,據彭博報道,老虎證券計划進行規模2億美元的美國IPO,預計最快於2019年第一季度在美國上市。

根據公開資料,老虎證券成立於2014年,是一家以證券經紀業務為主的新興互聯網券商,主要提供美股、港股、英股、A股(滬港通/深港通)全球四大市場的股票投資服務。目前,老虎證券已取得美國、紐西蘭等市場的牌照,同時是美國證券投資者保護公司(SIPC)成員。

在經紀業務之外,老虎證券還面向機構推出私募孵化服務並涉足資管業務。

老虎證券的投資方包括小米科技、華爾街知名投資人吉姆·羅傑斯(Jim Rogers)、美國頂級券商盈透(IB)等。

富途證券做港股起家,後業務擴展到美股。老虎證券做美股起家,後業務擴展到港股。雙方早已爭鬥多年,所謂狹路相逢勇者勝。

02

互聯網證券的機遇與挑戰

據一位業內人士的分析,這幾年,由於以騰訊、阿里為代表的中概股漲勢連連,港美股已經走入很多大陸投資者的視野。但很多人往往並不知道怎樣才能投資港美股,或者對傳統及國外券商產品服務體驗並不滿意。

據悉,開通滬港股通賬戶,不但門檻高,需要有50萬的A股持倉,而且只能交易300多隻股票;找香港傳統券商開戶,但開戶流程複雜、交易體驗差、傭金收費高。

而且,傳統金融信息服務商提供的APP,行情和交易是分開的,需要來回切換;大陸投資者看實時港股、美股行情需要付費;一般證券公司客戶資金的進出,流程繁瑣耗時。

在日益增長的投資需求和傳統券商體驗服務差之間,孕育一批港美股互聯網券商。

據統計,在港股已上市的企業中,有近50%企業來自內地。尤其近幾年以來,眾多內地知名優質企業紛紛赴港上市,如騰訊、平安好醫生、小米、美團、海底撈等,早已撐起了港股市場的半邊天。

而且,香港證券市場有2000多隻股票、2000多隻權證、另外有大量的公共基金、債券等,可投資的品種非常豐富,投資者有充足的選擇空間。

互聯網證券公司一方面對傳統券商底層交易系統進行技術革新,重新構建券商後台基礎設施,在交易速度和容量處理、擴展能力上進行突破。另一方面,還將行情等各類數據免費提供給用戶。

無論是老虎證券,還是富途證券,他們未來發展的趨勢都是構築港股、美股交易平台與投資理財社區,提供一站式投資平台產品,成為中國版的嘉信理財。

資料顯示,嘉信理財(Charles Schwab)成立於1971年,被稱為美國財富管理零售之王。目前,嘉信理財的用戶已經突破1000萬,資產管理規模超過3萬億美元,市值近600億美元。

對於券商們而言,隨著交易費率越來越低,零售業務從證券經紀走向財富管理,已是行業共識。目前,中信、銀河等幾家券商經紀部門已經宣布更名為財富管理部門,並進行相應組織架構調整。

除了中美兩國公司制度和文化方面的不同,國內尚未出現中國版嘉信理財的一個重要原因就是監管風險,這也是懸在互聯網券商頭上的「達摩克利斯之劍」。

據悉,國內的互聯網證券公司並不持有任何在中國提供證券經紀業務的許可。除了QDII和滬港通機制外,證監會也沒有批准任何境內外機構為境內投資者參與境外證券交易提供服務的業務。這可能會使國內的互聯網證券公司面臨進一步查詢或糾正。

*熱議「炸鍋」,央行購買ETF傳言攪動A股市場

據說點一點好看能避雷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金評媒 的精彩文章:

情報:熊貓金控收購標的股東成失信人;招聯消費金融增資20億
決定網貸行業2019年發展的四大要素顯現

TAG:金評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