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春節冷知識,看了之後回家就是文化人!比如正月不理髮

春節冷知識,看了之後回家就是文化人!比如正月不理髮

春節冷知識,看了之後回家就是文化人!比如正月不理髮

春節是我國最隆重的傳統節日,是一家人團聚的日子,每當這個時候,不管身在何方,都要回家一家團圓。

話說我們過了這麼過年的春節,但春節的一些冷知識估計大多數人都不知道。今天我就給大家介紹一下關於春節的冷知識,看了之後回家就是文化人,再也不擔心沒有話題可聊了。

1、春節的狹義和廣義

狹義上的春節指的是農曆的正月初一,也就是歲首;廣義上的春節指的是從臘月初八或是臘月二十三、二十四的祭灶開始,一直到正月十五元宵節,這段時間都是春節,學生、工人、很多上班族等都是放假到元宵節。

2、古代春節不叫「春節」,叫「元旦」

現在我們說的狹義上的春節是農曆正月初一,但在古時不是叫「春節」,而是「元旦」。而我們現在所說的元旦則是公曆的正月初一。

這個變化是是因為辛亥革命之後採用西方各國通用的公曆,所以公曆的1月1日變為元旦,而農曆的1月1日則成為春節。

據說國民黨曾試圖廢除春節,但被全國人民強烈抵制,而後以失敗告終。

3、古代的「春節」不是節日,而是節氣

「春節」這個詞在中國古代早就有之,但不是指現在的含義,而是指二十四節氣中的立春。到了南北朝,春節又指整個春季。

4、連續兩個春節?

有可能出現連續兩個春節嗎?有!這就好像有人會過兩次生日一樣,不是陽曆和農曆都過,而是兩個農曆。

這就要說到閏月了,可能有的小夥伴不知道,農曆是有閏月的,通俗來說,就是連過兩個相同的月份,比如閏七月,就是連過兩個七月,然後到八月。

春節在正月,所以閏正月是有機會的。從公元 1645 年使用歷理置閏制開始,閏正月發生過一次,是在1651年,下一次是在2262年,然後是2357年、252年、2539年、2634年。話說,好像我們是等不到了。

5、年夜飯在大年三十,也可能是二十九

細心的朋友可能知道,我們在一年的最後一天吃年夜飯,經常說大年三十,但也有可能是大年二十九,之前就有。

我們的農曆是根據地球、月亮、太陽三者的運行周期來制定的,每月的初一必須是看不到月亮任何明亮的部分,月亮從圓到缺的平均周期是29.53天,而月份是整數不能是分數,然後就有了大、小月,也就是30天和29天。

如果這個月剛好是臘月,那麼就沒有大年三十,而是大年二十九了。

6、拜年時抱拳的知識

春節開始拜年時,我們都會抱拳,抱拳也是有講究的。男子拜年時抱拳要「左抱右」,因為傳統習慣是「左為上」,這叫「吉拜」,女性抱拳則相反。

7、初一到初七的不同慶祝內容

我們現在初一到初七好像沒有特別的講究,初一休息,初二拜年。但其實初一到初七是有含義的,初一到初七分別是雞日、犬日、豬日、羊日、牛日、馬日和人日。這是因為傳說女媧用六天時間先後創造出了雞、狗、豬、羊、牛、馬,有了經驗之後才在第七天創造出了人。

8、不只是中國人才過春節

世界上不只是中國人才過春節,很多國家也會過,比如韓國、朝鮮、越南、緬甸、汶萊、馬來西亞、新加坡,這些都是東亞國家,這些國家中有很多中國人,甚至個別國家都是中國人建國的。他們過春節,原因是受到中華文化的影響,要知道這些都是中國的周邊國家。以前日本也是過農曆新年的,但是後來明治維新廢除了農曆,新年就放到了陽曆。

9、「福」字倒貼

家裡帖「福」字時,有時會倒貼,這是諧音「福到了」,但是倒貼是有講究的,可不是哪裡都能倒貼的。

首先,大門上的「福」字不能倒貼。其次,水缸、垃圾桶上可以倒貼,這是為了避諱倒水、倒垃圾時把福氣倒走,所以在這些地方倒貼,用「福至」抵消「福去」,有點「負負得正」的意思。

10、正月不理髮

有沒有小夥伴的家裡人會這樣說?正月之前趕緊理髮,正月到了就不能理髮了。這樣的說法其實是有一定的科學依據的,《黃帝內經》中的「四氣調神大論」說:「春天是萬物萌發的季節,應該讓頭髮自由生長,而不是剪短,診察發爪可以斷重病、決生死」。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午時三年 的精彩文章:

變了味的壓歲錢

TAG:午時三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