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時尚 > 38厘米,你與天空的距離

38厘米,你與天空的距離




自從2014年以來,Nike不僅賦予3月26日——這個元年Air Max 1的上市日期以特殊意義,更是會在這個日子裡推出一系列或是致敬經典、或是開創未來的Air Max系列新作。如今,儘管距離2019年Air Max Day還有兩個月的時間,但Nike已經「迫不及待」地開始為我們展示今年Air Max家族新的主角——Air Max 720。在昨天進行的媒體預覽活動現場,我們不僅聽到了其設計師Jesi Small對於Air Max 720的詳細解讀,也以一種前所未有的方式,重新領略了Air Max系列的底蘊與震撼力。



在開始今天欄目的正題之前,不妨讓我們先來簡單地回顧一番,Nike在過去歷年Air Max Day上的表現。



2014年,或許是對於Air Max Day理念尚處於摸索階段,Nike並沒有在這一年的Air Max Day推出革新的產品或龐大的企劃。一雙帶有Vintage做舊風格的Air Max 1,以鞋身上獨特的「3.26」彰顯身份,雖然有些保守,卻也以最本真的方式傳遞出Air Max Day的真諦——從Air Max 1開始,一個「將空氣踩在腳下的時代」真正來臨,又有什麼比那一天更值得紀念的呢?




2015年,Nike在Air Max Day之際發布了一款比Air Max 1誕生更「早」的Air Max作品,並將其命名為Air Max Zero——早在Air Max 1誕生之前,Tinker Hatfield曾繪製過另外一個版本的鞋款草圖,但最終因為各種原因,草圖上的鞋款並沒有在當年被生產市售。因此,你可以將Air Max Zero理解為Air Max 1誕生之前的「隱藏鞋款」,也可以把它視作為Air Max 1的最原始形態,總之,當年Tinker筆下的草圖,因為2015年的Air Max Day,而來到了現實世界。




2016年,有了上一年度Air Max Day大獲成功所帶來的信心,Nike在這一年為Air Max Day請來了HTM這三位大神坐鎮。除了參與NikeiD項目來賦予Air Max經典老鞋新的光彩,三人更是分別親自操刀設計出了自己最愛的ReDesign款式,這也是HTM組合首次以「單兵作戰」的形式推出限定產品,藤原浩的Air Max LD-Zero H、Tinker Hatfield的Air Max 90 Ultra Superfly T,以及Mark Parker的Air Max Ultra M,都在那一年與那些充滿童趣的宣傳海報一起,成為了深刻而美好的記憶。



此外,Nike還在同時開啟了Air Max家族的「Vote Back」企劃,他們首先從此前29年中總共所推出的9728雙Air Max鞋款中挑選了100雙最影響力的候選鞋款,再由全球鞋迷可以通過網路投票,選出自己摯愛的經典Air Max鞋款,得票最高的款式將在之後一年的Air Max Day上迎來複刻,而atmos x Nike Air Max 1 "Elephant Print"最終脫穎而出,成為了Air Max系列二十九周年歷史上的人氣之王。


2017年,Nike除了如約帶回了atmos x Nike Air Max 1 "Elephant Print",更是在Air Max Day期間推出了Vapormax——或許是2006年Air Max 360之後最具科技革命性的Air Max鞋款。




Vapormax的異軍突起,加上其他經典Air Max鞋款的相繼回歸,給了創想家們更多的創作靈感與空間。Marc Newson、Riccardo Tisci、Arthur Huang以不同的方式演繹了他們對於Air Max的理解。




此外,那一年的Air Max Day期間,Nike還發起了一個名為「Vote Forward」的投票活動,12位來自世界各地的創造者以自己的方式,為Air Max系列塑造新時代的風格,而得票最高的作品將被最終市售。顯然關於這個結果,以及那雙最終市售的Air Max鞋款,都成為了接下來一年中SNEAKER領域最熱門的話題。


2018年的Air Max Day上,著名潮流店鋪RoundTwo的聯合創始人Sean Wotherspoon和他的Air Max 1/97成為了最閃耀的明星——Sean筆下那款採用了燈芯絨材質,並結合Air Max 1與Air Max 97兩款經典作品設計元素的Air Max 1/97最終在「Vote Forward」投票中名列第一,並被Nike在那一年的Air Max Day期間限量發售。時至今日,Air Max 1/97依然是很多鞋迷眼中,最能夠代表2018年Air Max系列甚至整個SNEAKER領域的經典作品。




除了備受關注的Air Max 1/97,Dylan Raasch和他的設計團隊打造出了Air Max系列的全新成員Air Max 270,其後跟巨大的Max Air氣墊也在當時打破了記錄,成為了Nike歷史上最厚的氣墊。而在經典回歸方面,儘管沒有了「Vote Back」的光環,但Nike還是聯手atmos復刻了2006年紅極一時的Animal Pack。以往頗為低調的atmos設計總監小島奉文,也在2018年的Air Max Day期間積極投入到鞋款的宣傳當中。


顯然,Air Max Day已經成為了SNEAKER領域中,每年最重要的節日之一。帶著這份期待,我們來到了這次媒體預覽活動的現場。當「將空氣踩在腳下」早已不再是一句豪言壯語,Air Max系列的每一次革新,似乎都再讓我們,距離天空,再近一點。



在活動現場中,精彩的部分當屬精心布置的Nike Air檔案室。在這裡,不僅展示有歷代Air Max系列的經典作品,有關Air Max主題的裝置藝術,更是在點滴細節中,體現出了Air Max系列甚至Nike在科技上的底蘊與創新。



檔案室的故事從1977年Frank Rudy與Nike達成合作協議,並開始研發Air氣墊開始。而1987年那款Air Max 1,則讓運動鞋的科技就此改寫。關於Air Max 1的種種故事,相信大家早已是如數家珍,但其實它在誕生背後卻也經歷了不少坎坷——在產品Sample出爐之後,Nike公司內部對這款跑鞋反對的聲音不絕於耳,尤其是市場部門,Tinker這樣回憶:「我覺得在設計方面越是大膽創新,人們的反對意見就會越強烈,特別是公司內部的。他們擔心新產品會超過常見的底線,他們害怕未知的事物,因為他們只想萬無一失地賺錢。」當然,最終的結果表明,Air Max 1成為了Nike歷史上最會「賺錢」的鞋款之一。



誕生於1992年的Air 180,在很多人眼中是Nike在Air Max系列上一次有趣的嘗試,在「檔案室」中,它自然要佔據一席之地。「Air 180是一雙在開發時難度很高的作品,我們最終運用了和Air Max 1類似的氣墊結構。在之前的Air Max 90和之後的Air Max 93上,我們都希望氣墊可以在鞋底覆蓋更大的面積,但Air 180的重點是在於去除氣墊下的泡沫填充,讓氣墊更貼近的地面。」Tinker曾這樣將解釋過Air 180的奇特之處。




Air Max 95與Air Max 97則是很多人眼中Air Max系列在科技創新與設計上的巔峰。對於前者,設計師Sergio Lozano和他的設計團隊也曾在研發階段面臨過質疑,而他在堅持自我的同時,進一步完善了自己的設計,在以人體的肋骨、脊椎骨、肌肉和皮膚作為創意靈感,同時以科羅拉多大峽谷般的條紋分割著鞋面。也正是因此,我們今天在「檔案室」中見到了如此的裝置藝術。而Air Max 97,則正式宣告了全掌大氣墊時代的來臨。


當時間跳轉到2017年,當我們的想像力已經難以為Air Max系列勾勒未來的時候,Vapormax的橫空出世讓我們再一次感嘆Air Max系列的魅力。它不僅經歷了200名運動員、15個不同版本、300000英里跑步測試,更是通過與Comme des Garcons、CLOT的先後聯名,打破了跑步與潮流的界限。



走出「檔案室」,便輪到了真正的主角登場——

Air Max 720


與包括Vapormax在內的以往大多數Air Max鞋款不同,雖然Air Max 720仍然保持了高科技跑鞋的血統,但它的定位卻更偏重日常步行。在擺脫了功能需求的束縛後,設計團隊可以將更多的精力投入到舒適性與視覺衝擊力方面的提升。於是,Nike Air在Air Max 720身上實現了一種前所未有的震撼——其無論是水平還是垂直視角皆360度可見的氣墊形態,正是Air Max 720這個名字的由來。並且,這種全新形態的圓環式Max Air在厚度上達到了38毫米,打破了此前Air Max 270以32毫米創造的氣墊厚度記錄。



除了Air Max 720本身,這種全新的氣墊形式還將在2019年運用到眾多其他鞋款上。在預覽活動的現場,便陳列了一款Jordan Brand的大氣墊鞋款Jordan Proto-Max 720。



預覽過後,我們特別邀請到Air Max 720的設計師Jesi Small來到我們的鏡頭前,並邀請她來為我們講述有關Air Max 720誕生背後的種種故事。


Q


今年其實已經是你加入到Nike的第十年了,那麼可以和我們介紹一下你之前的工作經歷么?


Jesi:

這是一段非常豐富的經歷,我剛加入Nike的時候,是去了SB部門,去設計滑板鞋,後來去了ACG,再到後來做一些足球鞋系列的生活化產品,比如Mercurial系列。到了NSW之後,我開始從事一些有關跑鞋的項目,比如Sock Racer。大概是三年前,我加入了Air Max的設計團隊。總的來說,我最初接觸的工作大多有著比較強的功能性,比如SB時期,但之後會更偏重於潮流類產品的設計。


Q


NSW的工作很多都是將經典元素與新興創意進行融合,譬如你之前參與的The 1 Reimagined企劃就是如此,那麼你如何平衡經典與創新在設計中的關係?


Jesi:

The 1 Reimagined是一次非常有趣的嘗試,十位女性Nike設計師參與其中。在整個過程中,平衡都是設計的核心,在保留產品核心故事的同時,我們需要讓產品更為女性消費者考量,這又是一個全新的領域。




Q


如今這雙Air Max 720則是一雙全新的產品,那麼在設計過程中,遇到最大的挑戰是什麼?


Jesi:

我覺得最大的挑戰開始如何應用氣墊,同時如何把氣墊做得更大。我很喜歡它的一點是,Air Max 720真正將科技的主題體現出來,它是一次有趣的進化,也是一段難忘的經歷。說回到困難,尋找到氣墊與腳的關聯是至關重要的,尤其是在氣墊體積如此之大的情況下,它需要實現穩定與舒適,保持從一而終的優秀體驗。


Q


在去年的Air Max 270上,你擔任了鞋面設計師的角色,那麼對於這次的Air Max 720,它的鞋面又有什麼獨到之處?


Jesi:

在鞋面設計上,我們將「能量」一詞作為核心。能量可以塑造萬物,也能摧毀萬物,非常神奇,所以我們希望將能量爆發的衝擊力從視覺上融入到Air Max 720的鞋面設計上,並且和氣墊融為一體。




Q


1987年,Tinker用Air Max 1開啟了一段傳奇,那麼作為全新一代Air Max鞋款的設計師,你是否有著特殊的使命感?


Jesi:

當然,並且Air Max 1也是我自己最喜歡的鞋型。其實在當年,Tinker冒著很大的風險,將氣墊科技以最具爆炸力的效果展現出來。三十年後的今天,我們其實依然沒有背離當時他的出眾,那便是更好的減震效果和視覺效果。


Q


去年Dylan和我說過他希望研發出更大的氣墊,現在Air Max 720來了,真的是突破了我們的想像,那麼對於未來,有什麼可以透露的計劃和方向給我們么?


Jesi:

我們會不斷推動科技的發展,去嘗試我們所能嘗試的一切。




以設計驅動藝術——


對話Under Armour Curry 6設計師Leon Gu



▲13年前,科比得到81分的那個夜晚,


還發生了些什麼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L7SNEAKER 的精彩文章:

花大幾千買 AJ1 和 Yeezy,不如選這些......
我們選出了2018年Air Jordan正代的Top 10,"康扣"11排在了第二位

TAG:L7SNEAKE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