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拜謁「沈從文」墓地:長眠於聽濤山,墓碑上刻16個字,引人深思

拜謁「沈從文」墓地:長眠於聽濤山,墓碑上刻16個字,引人深思

拜謁「沈從文」墓地:長眠於聽濤山,墓碑上刻16個字,引人深思

說起沈從文,相信很多朋友都聽說過這個名字。他的《邊城》更是家喻戶曉,這部中篇小說入選了20世紀中文小說100強,並且排到了第二名,僅僅次於魯迅先生的《吶喊》。

拜謁「沈從文」墓地:長眠於聽濤山,墓碑上刻16個字,引人深思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圖片

沈從文出生於湖南鳳凰。十四歲的他選擇參軍,帶著一身熱血準備報效祖國。在1922年沈從文又脫掉了軍衣,選擇拿筆,來到北京之後他希望自己能成為一名大學生。可是他只讀過小學,也沒有任何的經濟來源,根本完成不了大學夢,只好在北京大學借這機會聽課。後來他報考燕京大學國文版班,可是也失敗了,繼續在北京大學旁聽。

拜謁「沈從文」墓地:長眠於聽濤山,墓碑上刻16個字,引人深思

在這期間他陸陸續續寫了一些作品,並向一些雜誌社投稿,功夫不負有心人,他的文章被發表在《晨報》、《語絲》等雜誌上。有了名氣的他也有了工作,吳淞中國公學邀請他去任教。在任教期間,他在胡適辦公室中第一次見到了女學生張兆和。

胡適誇獎沈從文說,他是中國小說家中最有前途的一個人,簡直就是一個天才。但是張兆和卻不以為然,認為胡適可能就是客套一番。沈從文在不經意間愛上了這位美麗的女學生,他給她寫信,連綿不絕的表達著心中的愛意。有一封信最為出名,內容中提到他願意當作張兆和的奴隸,他說,多數人喜歡在君王的腳下當一名奴隸,而他只喜歡做張兆和的奴隸。張兆和到最後終於被沈從文打動了,兩人在北京中央公園結婚。

拜謁「沈從文」墓地:長眠於聽濤山,墓碑上刻16個字,引人深思

在1934年沈從文完成了他小說創作的巔峰—《邊城》。後來沈從文受到右翼文化節猛烈批判,因為受不了政治壓力自殺,幸運的是獲救了。在1983年,沈從文突然患上了腦血栓,又在1984年大病了一場,在1988年心臟病突發後搶救無效去世。

拜謁「沈從文」墓地:長眠於聽濤山,墓碑上刻16個字,引人深思

沈從文去世後,就被葬在他出生的鳳凰縣城中。在橋頭山坡上,經過八十六級石階就能走到沈從文的目的,這一條曲折的石頭階梯恰好就象徵著沈從文八十六年曲折的人生道路。說是墓地,也算不上是墓地。

僅僅埋著骨灰盒,上邊立了一塊五彩石,上面鐫刻著沈從文被放大過的親筆手跡:「照我思索,能理解『我』;思我思索,可認識『人』。」這十六個字反應了沈先生的生活態度,更引人深思。

拜謁「沈從文」墓地:長眠於聽濤山,墓碑上刻16個字,引人深思

背面是沈從文妻子張兆和留下的句子。據說沈從文在生前和家人說,一個人或生或死,名字並不重要,可能正因為如此,這塊石頭上沒有墓志銘,也沒有名字。雖然他的作品一直都被人質疑,可是他卻一生都在追求美,這也是每個人都需要學習的,大家怎麼看?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歷史天嬌 的精彩文章:

俗語:「男不三,女不四,五十虛,六十足」,老祖宗說的有道理嗎
人人皆知「飽暖思淫慾」,下半句才是千古名言,說了你不一定信

TAG:歷史天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