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這個皇帝四娶寡婦、傳位外姓,是趙匡胤的膜拜偶像

這個皇帝四娶寡婦、傳位外姓,是趙匡胤的膜拜偶像

這個皇帝四娶寡婦、傳位外姓,是趙匡胤的膜拜偶像。皇帝重情義:一後三妃皆寡婦。

一提到「黃袍加身」,人們自然就會想起在「陳橋兵變」後創立了319年大宋基業的宋太祖趙匡胤。其實,第一個「黃袍加身」的並非趙皇帝,而是建立後周政權的後周太祖郭威,趙匡胤之所以會導演一出「黃袍加身」的輕喜劇,都是向其前領導郭威學習與模仿的結果。

郭威與趙匡胤的人生有著許多相似之處,都是出身寒微,靠軍功進步,最終又以「武力」「和平」攫取大位。郭威生於亂世,長於軍伍,勇武有力,豪爽負氣,略通兵法,善撫將士,以軍功累遷至樞密使高位。終以軍事實力為後盾,取後漢而代之,是五代時期軍人專權的代表人物。

1/被皇帝逼反的邊將

也許,郭威的本義並不想造反,但是,由於碰到的領導後漢隱帝劉承祐太不靠譜,這位少年天子上位不久就開始濫殺大臣,並且,還派使者到郭威的防地鄴都(今河北大名)去誅殺郭威。郭威可不是一般的地方守將——

對於劉承祐而言,他是輔佐有功之臣;乾祐元年(公元948年)三月,劉承祐剛剛繼位為帝,後漢河中節度使李守貞、永興節度使趙思綰、鳳翔節度使王景崇等三藩鎮先後舉兵造反,劉承祐派出三路大軍分別討伐,但是,都是久戰無功。

關鍵時刻,劉承祐想起父親信任的名將郭威,於是任命郭威為同中書門下平章事,率部去督促諸將 ,討伐叛亂。在郭威的平叛隊伍中,就有一個新近投軍的年輕人——趙匡胤。

「會周祖以樞密使征李守真,應募居帳下(《宋史·太祖本紀》)。」

次年夏,郭威首先到達河中攻打李守貞,攻破河中外城,李守貞與妻子自焚而死,趙思綰和王景崇相繼投降 ,幫助劉承祐平定了三藩叛亂。

對於後漢而言,他是戰功卓著的戰無不克的悍將:郭威是從最底層一路拼殺出來的將領,他十八歲從軍,因其長得很魁梧、勇力過人,澤潞節度使李繼韜將為收為「牙兵」(藩帥的親兵)。李繼韜被李存勖擊敗後,郭威被編入李存勖的親軍「從馬直」。其後,郭威又成為劉知遠手下的得力幹將,劉知遠攻下開封后,稱帝建立後漢。郭威因助劉知遠稱帝有功,升戳為樞密副使、檢校司徒,成為統帥大軍的將領,位至宰相。

不久,後漢高祖劉知遠病逝,郭威和蘇逢吉同時受命,立其子劉承祐繼位,是為後漢隱帝。郭威被任命為樞密使,掌管全國的兵權。平定三藩叛亂後,郭威又移師北伐,大敗契丹,以功進封鄴都留守、天雄軍節度使,兼樞密使,河北諸州郡皆聽郭威節制。

輕易對這對樣一個位高權重、擁兵一方的人輕易動手,往往會適得其反。本無反心的郭威,被逼到這一步,也不能不反了。

2/置之死地而後生

郭威採用謀士魏仁浦之計,偽作詔書,宣稱劉承祐令郭威誅殺諸將,致使群情激憤,推舉郭威起兵討伐,以「清君側」。劉承祐見郭威起兵造反,一邊便派兵抵禦,一邊派宦官瑽脫偵察郭威的動向。瑽脫被郭威軍抓住,郭威叫瑽脫奏請劉承祐把國舅李業等人縛送軍中。劉承祐拿著郭威奏章給李業等人看,李業等都說郭威的反狀已明,就把郭威在京的家屬全部殺死。他命令將郭威家族的所有成員推上刑場,這裡包括郭威還尚在襁褓中的兒子。

「隱帝得威奏,以示業等,業等皆言威反狀已白,乃悉誅威家屬於京師(《新五代史》)。」

家人被害,這更激起了郭威的鬥志,於是,一鼓作氣拿下後漢的都城開封。郭威率軍抵達汴京城下時,劉承祐到城外觀戰,因後漢軍大敗,想逃回城去,不料開封尹劉銖據城不讓其入內。劉承祐只得帶著茶酒使郭允明等人向西北奔逃。逃到趙村,忽見後面塵埃大起,劉承祐以為是追兵,便倉皇下馬,打算躲入村民屋中。郭允明見形勢危急,想以劉承祐作為進見禮投降追兵,猛然趕上幾步,狠命一刀,將劉承祐刺死。其實後面並不是追兵,而是劉承祐的親兵趕來護駕。郭允明見自己弄巧成拙,也就橫刀自刎而死。

3/黃袍加身

元兇已死,郭威帶兵入京,覲見李太后(李三娘)。已據勝券的郭威並沒急於攬權,而是讓李太后臨朝聽政,並且假意擁立劉氏宗室武寧節度劉贇為帝。隨後,他又製造了契丹南下犯邊的假消息,於是率軍北上。途徑澶州(今河南濮陽)時,數千將士發生兵變,以黃旗加於其身,擁立他為帝。

隨後,郭威率部返回汴京,逼太后任他為「監國」,奪得國政。廣順元年 (951年)正月丁卯日,郭威正式稱帝,國號大周,定都汴京(今河南開封),史稱後周。

郭威稱帝,趙匡胤補任東西班行首,拜滑州副指揮使。廣順三年(953年),郭威養子柴榮(後周世宗)為開封府尹,趙匡胤轉為開封府馬直軍使。可以說,這是郭威與柴榮在為自己挖坑,它為趙匡胤日後的「黃袍加身」打下了堅實基礎。當然,此是後話,略過不述。

「廣順初,補東西班行首,拜滑州副指揮。世宗尹京,轉開封府馬直軍使(《宋史·太祖本紀》)。」

4/勤儉治國

郭威自小經歷了很多苦難,對民間疾苦有親身體會,當上了皇帝之後,他首先提出要減輕百姓的負擔。郭威為此主要做了兩件事:一是罷除不合理的牛租,二是撤消營田務。「讓百姓得利,就像國家得利一樣,朕要這些錢幹什麼?」

在他的精心治理下,中國長期戰亂的局面開始轉向統一,開始顯露出民富國強的跡象,為周世宗也為趙匡胤的事業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郭威除了改革利民之外,自己也非常注意節儉,盡量減輕人民的負擔。他生活異常儉樸,衣食住行都很節儉。他對大臣們說:「朕出身微寒,嘗盡人間疾苦,也經歷了國與家的災難,現在當了皇帝,怎麼能養尊處優拖累天下百姓呢!」

病危之際,他仍不忘節儉,郭威鄭重地留下了遺言,「要薄葬,不要強征民工,也不要宮人長年守陵」,只需每年的寒食節不忙時適當派人到陵上祭奠一下就行了;如果沒有人去,遙祭即可!」

郭威一共在皇位上坐了三年,從正月里稱帝,正好又在正月里病逝,終年僅五十一歲。死後葬嵩陵,一後三妃皆陪葬(是死後入葬,不是人殉)。

5/一後三妃皆寡婦

郭威的確「一後三妃」四任正室,分別是柴氏、楊氏、張氏、董氏。相比於開國創業,郭威在情感和私生活方面更為傳奇,原因是他的四任正室,在嫁給他之前均嫁過人,有的還不止嫁過一次。

柴氏:她原是後唐庄宗李存勖的嬪妃,庄宗去世後,被後唐明宗裁撤出宮,發遣回鄉。回鄉途中,柴氏遇見了當時擔任低級軍官的郭威,兩人一見傾心,一見鍾情,於是排除干擾而結成夫妻,時年郭威24歲。但沒幾年,柴氏便病逝,郭威稱帝後,追封她為柴氏為「聖穆皇后」。因郭威無子嗣,將柴氏的侄子柴榮養在身邊,非常器重,並最終將帝位傳給了他(即周世宗),可見郭威對柴氏的感情之深。

楊氏:她曾兩次嫁人,兩次守寡。楊氏年輕時,以美貌而被選入後梁趙王宮中為姬妾。後來趙王死於宮廷政變,楊氏流落民間嫁給平民,但沒幾年第二任丈夫也死了。此時,郭威的結髮妻子柴氏已過世,郭威聞聽楊氏美而賢,在楊氏之弟的極力撮合,娶為繼室。後來楊氏同樣英年早逝,郭威稱帝後,追封她為淑妃。

張氏:出身於官宦世家,父親在後梁趙王手下任職。前來平亂的軍隊禆將看到張氏的美貌,而帶回太原老家做兒媳婦。後來,張氏丈夫去世。而此時身在太原的郭威,由於第二任正室楊氏已逝,便娶了張氏。在郭威起兵反漢時,張氏和羈留在東京的郭威其他家屬一起被斬首。郭威稱帝後,追封張氏為貴妃。

董氏:原是一個底層小吏的女兒,戰亂中曾與家人失散,十三歲時回到親人身邊,由大哥做主嫁給一位後晉官員為妻。後晉滅亡後,她的丈夫被擄身亡。郭威帶兵路過洛陽時將寡居的董氏聘納為妾。郭威稱帝後,沒有正室,於是將董氏升為正室,冊封德妃,成為郭威的賢內助。郭威對董氏也是一往情深,在董氏病重期間,連續率兵征戰的郭威不忘牽掛;在董氏死後半年,一介健壯武夫的郭威竟然身心崩潰,緊隨而去。

6/為他人做嫁衣裳

郭威深愛其元配妻子柴氏,在其妻亡後,不再另立皇后,後進者皆稱妃。郭威這樣做,一方面是為了紀念亡妻柴氏,一方面也看到柴氏的侄子柴榮的確有才,所以,最終他才決定將帝位傳給了沒有血緣關係的妻侄柴榮。能這樣做皇帝,在中國歷史上是唯一的。歷史證明,他的選擇是正確的。

柴榮繼任後,將他的未竟事業發揚光大。歷史上對柴榮的評價很高,歐陽修的《新五代史》說「其英武之材可謂雄傑」,《舊五代史》則稱其「神武雄略,乃一代之英主」。後人更是譽他為「中國十大賢君」之一。可惜的是,柴榮當政6年後即英年早逝,享年39歲。

由於柴榮當年在開封的家人也被株連,這才導致其長子柴宗訓即位時只有6歲。由於新皇太年幼,守不住郭威與柴榮打下的家業,後來只有白白送給了趙家。

(圖片來自網路)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老黃說史 的精彩文章:

16歲考上清華20歲收穫真愛,21歲成名詩壇29歲跳江自殺
苦熬14年當了3天國君就駕崩,兒子在位僅3年,孫子是千古一帝

TAG:老黃說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