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母嬰 > 家長養孩子總強調食物營養,這5類心理營養卻不一定給夠,挺遺憾

家長養孩子總強調食物營養,這5類心理營養卻不一定給夠,挺遺憾

家長養孩子總強調食物營養,這5類心理營養卻不一定給夠,挺遺憾

根據慢媽我的育兒經驗,我覺得育兒分為兩步驟,一是身體營養得夠,畢竟孩子的身體還正處在生長發育中,從食物中獲取的營養,是支撐孩子成長的「硬體」;二是心理營養得夠,畢竟孩子不是機器,他還有情感,有心理活動,因此滿足他的心理需求,才能真正將孩子養好,這是支撐孩子成長的「軟體」。

心理學家把孩子需要的心理營養分為五類,家長對照一下,看你都給夠孩子了嗎?

家長養孩子總強調食物營養,這5類心理營養卻不一定給夠,挺遺憾

第一種營養:無條件接納(0-3個月)

寶寶一出生,離開了溫暖舒適的子宮,外面的環境忽冷忽熱,人聲嘈雜,這會讓寶寶心理惶恐。再加上尿了餓了帶來的不適,會讓他總是用哭來表達。這時候家長要做到的,就是「無條件接納」。具體該怎麼辦呢?很簡單,滿足寶寶的一切需求,具體到細節就是,寶寶一哭就去哄。

但現實中,很多人會阻止新手媽媽這樣做,原因是「怕把寶寶慣壞了」。記得慢媽我剛生下樂樂的時候,家人就這麼說過。還說,多讓寶寶哭會兒,鍛煉肺活量。好在慢媽我遵從內心直覺,就是「溺愛」著寶寶,樂樂一哭我就去哄,才有了現在活潑的樂樂。

家長養孩子總強調食物營養,這5類心理營養卻不一定給夠,挺遺憾

第二種營養:隨時回應寶寶需求,讓寶寶覺得,「我最重要」(0-3個月)

跟第一種基本類似。在這裡要警惕各種以「哭聲免疫法」為原理的睡眠訓練。其實寶寶前三個月因為神經系統發育不全,有可能他覺得抱著睡才更有安全感。如果家長因為不堪勞累,嘗試各種各樣的睡眠訓練,任由寶寶哭鬧多長時間,對寶寶心理發育不利。

第三種營養:安全感(4個月到3歲)

安全感是孩子心理健康的基礎。該如何給予呢?首先父母關係要融洽,和睦的家庭孩子的心理發育才會良好;其次家長要勤於向孩子表達愛意,愛不能僅藏在心裡,也要通過擁抱、親臉頰等形式表現出來,讓孩子感受得到。

家長養孩子總強調食物營養,這5類心理營養卻不一定給夠,挺遺憾

第四種營養:肯定和讚美(4到5歲)

人人都愛聽好話,孩子也一樣。在孩子做錯事時,家長如果能在肯定孩子的動機之後再適當指出來,相信孩子會容易接受。總是一股腦地批評孩子,會挫傷孩子的積極性,打擊孩子的自信。

第五種營養:樹立學習榜樣(6到7歲)

這裡的學習不光是指在學校的學習,還指在平時處事中的榜樣。比如如何管理自己,使衣物整潔、整理書桌,保持房間乾淨,和同齡人有矛盾了該怎麼處理等等。如果孩子有一個榜樣,他就會從榜樣身上學習這些知識,遇到問題時就不再困惑。這個榜樣一般是自己的父母。因此,這個年齡段的孩子,父母的教育重點應該放在「以身作則」上。想要孩子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先看看自己平時的衣著是否做到乾淨整潔、家裡是否收拾得一塵不染?想要孩子多交朋友,首先自己要做到常和朋友們聯繫,這樣才能讓孩子「有樣學樣」。

這五種心理營養,你給夠孩子了嗎?

-----------------------

關注【育兒秘籍】,你想了解的母乳餵養、輔食添加、疫苗接種、疾病護理、成長發育,都能在這裡找到答案。

除了原創漫畫文章,我們還會給您定期奉上實用育兒生活小常識,讓你用科學的方式輕鬆帶娃。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育兒秘籍 的精彩文章:

這幾種食物是寶寶的「助長器」,幫助發育長得高,你家菜單里有嗎
為啥有的寶寶走路早,有的寶寶走路晚?差別大是因為這3點

TAG:育兒秘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