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科技 > 花 10 塊錢三分鐘就能洗好車,無人洗車要成為千億級大生意?

花 10 塊錢三分鐘就能洗好車,無人洗車要成為千億級大生意?

本文作者: 王藝瑾

2018 年 12 月,智能洗車公司「驛公里」宣布獲得阿里巴巴的 B 輪獨家戰略投資,標誌著該賽道第一次吸引了巨型資本的注入。

事實上,2018年也是過往三年里、智能洗車公司落地運營數量最多的一年。

驛公里在 2017 年 8 月正式投放智能洗車機,是最早入局的公司之一。除了驛公里,36氪還採訪了另外 6 家智能洗車公司,包括洗車貓(原名「蟲蟲洗車」)、大盒子、鵬達新、閃洗客、車洗捷、摩爾社區洗車。

目前,這些公司的洗車機站點數量從0到200多個不等。而在 2019 年,他們打算少則鋪設幾十個站點,多則鋪設 500-1000 個。

新玩家的入場、老玩家規模化的開始,都意味著智能洗車很可能在2019年形成賽道。

對於這個即將形成的賽道,我們主要關注以下幾個問題,將在本文討論:

  • 智能洗車會是一個千億級賽道,如果成為車後市場流量入口,天花板還將更高
  • 智能洗車公司的站點投放和擴張模式各有不同,但收入模式大同小異,1-2年回本
  • 智能洗車的投資風險主要在於設備性能不夠穩定、商業模式還未完全跑通

智能洗車會是一個千億級的賽道

「現在幾乎所有的洗車店都不怎麼賺錢。他們的房租高、人工成本高、水電成本高,所以就會出現車主去洗車的時候,今天辦了卡,明天(洗車店)就跑路。」車洗捷的CEO申曉鵬說。

「為什麼這兩年4S店和美容店都在陸陸續續使用全自動或半自動的洗車設備,就是因為洗車人員不好招、流動性大,那乾脆就用機器。」鵬達新的CEO嚴偉說,根據他過去十年與4S店、汽車美容店打交道的經驗,汽修職業學校出來的年輕人,越來越不願意做洗車這種繁重、機械的勞動密集型工作,而更想做修理和銷售。

其實,傳統洗車店的這些弊端不僅讓經營者困擾,也讓消費者困擾,因為人工洗車往往要排隊半小時以上、洗車店營業時間又有限、洗車價格也一再攀升。目前各大城市傳統人工洗車價格大概在30-35元之間,個別地區甚至達到45元以上。而在北京,因為環保政策,市區三環內很少有洗車店,四五環以內、不辦卡的單次人工洗車要100元以上,辦卡需要充值上千元。

很明顯,無論是對供給端還是需求端,洗車都是一個痛點。

按照人類歷史以往的經驗,人工不足和效率低下,必然會刺激新技術的產生。而針對洗車這件事,智能洗車正在成為一個重要的解決方案。

智能洗車指的是機器「全自動」洗車,用戶可在手機APP或微信小程序上通過掃碼/輸入車牌號與洗車機對接,把車輛停入洗車機內指定位置,洗完後在線支付費用。

其特點是低價、7*24全天候、無人值守、服務標準化、配備污水回收再利用系統。也就是說,理想狀態下,智能洗車可以把傳統洗車店的人工、房租、水電、效率、服務不標準化的問題,都統統解決。

那麼,智能洗車這個市場到底有多大呢?

目前,智能洗車單價基本是在10-15元之間,洗車時間從3到7分鐘不等,每個站點每日洗車數量在30-150輛之間。

根據公安部的最新統計,截至2018年年底,全國汽車保有量達2.4億輛。其中,小型載客汽車(包括跑車、轎車、微型麵包車)的保有量達到2.01億輛,私家車的保有量達到1.89億輛。

如果這 2 億輛小型載客汽車都使用智能洗車機,平均一年洗70次,按照10-15元/次的市場單價,智能洗車的年市場規模可達1400億到2100億元人民幣,按照每個站點日均洗60台車來算,大概需要30萬台智能洗車機。

這樣一個能解決痛點、市場規模可達千億的賽道必然會引來投資者的關注。但在2018年年底之前,幾乎沒有巨型資本進入這個領域,一些智能洗車公司還遇到「見了幾十個投資人但大部分都不看好」的窘境。


可成為車後市場的流量入口

談及阿里巴巴的投資原因,驛公里的CEO施恆之告訴36氪,智能洗車高頻、低價、可複製性強,是汽車後市場新零售最重要的流量入口。阿里這次的投資也是看中了智能洗車的引流效應和業務協同。

2018年8月,阿里巴巴把汽車後市場業務剝離出來,與金固汽車超人、康眾汽配成立了合資公司「新康眾」,阿里占股30%-40%。關於這次合作,新康眾CEO商寶國曾告訴36氪記者,康眾過去給修理廠提供零部件,開了大量的線下店;汽車超人做輪胎、潤滑油業務;淘寶、天貓有品牌旗艦店,沒有線下落地的。三者天然互補。

而這次,阿里又用智能洗車去補全自己在汽車後市場上缺失的一角。驛公里稱,本輪融資後,他們會和阿里在投放渠道、金融服務、供應鏈上進行合作,合作領域包括洗車、美容、保養、維修、保險、查違章、二手車等車輛全生命周期服務。

其他智能洗車的創業公司告訴36氪,不管阿里打的是什麼算盤,這個投資消息都給他們帶來了信心。

和驛公里一樣,大部分智能洗車公司都不只想做洗車這個生意,而是想以高頻次的汽車外洗服務作為流量入口,逐步把業務擴展到整個汽車後市場。

為了實現這個目標,他們的智能洗車機都配置了車牌識別功能,能獲取車主個人信息和洗車頻次,再與第三方數據供應商合作,綜合描摹出車輛畫像,包括車輛日常活動軌跡、消費習慣等。

可以想像,當這些智能洗車公司的規模足夠大、用戶和站點足夠多的時候,他們也可能演變成數據提供商,成為加油站、保險公司、汽車廠家等的戰略合作夥伴。這意味著,行業的天花板不止千億。

「設備只是我的一個載體,我甚至認為,有一天我的設備可能是免費送給這些人……我需要的是使用後台數據去做汽車的後市場服務,」申曉鵬說,「我投入大量的精力生產設備,只是為了讓我的數據未來有更好的入口,別人更願意用。」

話雖這麼說,但也有一些公司想專註做洗車,因為洗車是剛需、且掙錢。鵬達新的CEO嚴偉是這麼想,大盒子的CEO林燕也是這麼想。

林燕曾經在阿里巴巴工作了10年,做過天貓汽車的業務,親身體驗了車後服務的非標和信息不對稱等問題。她說,大盒子以後不會去做汽車後市場,至少未來三年都會專註在洗車這件事情上。


選址和擴張方式各有不同

洗車機作為一種固定設備,投放場景的選擇非常重要,因為它直接決定了可觸達用戶的範圍和數量。一旦搶佔優勢地理位置,便具有天然排他性。

市面上這些智能洗車公司,大部分都把加油站作為投放首選,因為加油站是車主流量最集中、最高頻的地方,日均車流可達500到1000輛。此外,這些公司還會在寫字樓、商場地下停車場、汽服門店等地投放洗車機。

洗車貓的CEO樂冬凱說,雖然加油站流量大,但流量大也導致排隊嚴重,即使5分鐘能洗完一輛車,但如果前面有5輛車在排隊,也得等半個小時,會大大降低洗車效率、引起客戶不滿。因此,洗車貓也會在加油站周邊1公里內的社區鋪設站點,作為分流措施。

同樣對加油站有疑慮的是摩爾社區洗車公司的CEO白東才,他認為,加油站的客戶一般都是路過、比較匆忙、不願意排隊等待,而車流量在500或1000輛以上的社區是更好的布局位置,因為社區車輛往往長期停駐,能夠做精細化服務。

而對於申曉鵬來說,圍繞車主的「生活圈」進行布局是最理想的方法。所謂的「生活圈」,包括了充電站和加油站、家和單位的停車場、出遊的高速公路服務區和景區。

當然,也有人提出疑問:如果加油站自己運營洗車機怎麼辦?樂冬凱表示,加油站做過類似的嘗試,路走不通。因為洗車不納入業務考核指標,為洗車新成立一個部門也不可能,而如果站點自己做,因為不熟悉洗車這個垂直品類,在管理和執行上都存在問題。

在規模化擴張方面,大多數智能洗車公司採用的是「打陣地戰」的方法,想在某個省市形成規模效應之後,再往外擴張。

具體來說,洗車貓在以重慶、四川為主的西南片區落地了10個站點,鵬達新在以深圳為主的珠三角片區落地了33個站點,閃洗客在鄭州落地了6個站點,車洗捷在鄭州和南陽落地了3個站點,驛公里在以浙江為核心的7個省落地了200多個站點。

但也有一些公司採取全國性「撒網」的建站模式,比如,大盒子在全國16個省市運營了60個站點。這種方法的弊端在於跨省市運維成本高、在特定區域難以形成規模效應,容易被對手鑽空子。

但林燕告訴36氪,這種布局是源於她的戰略規劃,他們打算在2021年布局6000個站點,倒推回去,就決定2018年做寬度,覆蓋多個省市,2019年通過加盟與合作等方式、落地做深度。


收入模式大同小異

目前,智能洗車公司的收入模式主要分兩種,第一是洗車費收入,給加油站或物業10%-20%左右的營業額分成,給區域加盟商/代理商高比例的營業額分成;第二是出租/售賣洗車設備的收入,4S店和汽車美容店會是租借/購買設備給汽修客戶提供免費洗車服務。

智能洗車公司也會尋找B端合作夥伴,保證穩定的收入來源,主要包括:

1.與加油站/汽服門店合作,當消費者的加油或汽修金額達到一定數額,會獲贈洗車券;

2.與共享汽車合作。比如,閃洗客與鄭州EVCARD簽約,鄭州的500輛EVCARD共享汽車都將在閃洗客洗車;

3.與新能源汽車合作。比如,大盒子與小鵬汽車簽約,小鵬G3的中控屏幕可以一鍵導航到附近的大盒子站點,車進入洗車房後可自動洗車,無需手機操作;或者,當任意車輛進入大盒子洗車房時,如被識別為小鵬,汽車中控屏幕會自動開啟洗車系統。大盒子還計劃在小鵬汽車的充電站、停車場、直營門店鋪設智能洗車站點。


既然可盈利,要不要融資?

36氪接觸到的智能洗車公司單個建站成本多在15萬-50萬之間,根據站點流量不同,基本能在1到2年回本。

雖然可盈利,但利潤不足以支撐大規模擴張。大部分智能洗車公司都說自己簽約了成百上千個站點,但苦於體量不夠、資金不足,無法立馬落地。

樂冬凱此前與上海的EVCARD商談,後者有多達1.5萬輛共享汽車。「他們的數量太大了,我們承受不了。如果我們能在上海放一百個店,可能勉強能夠滿足他們的需求。」

嚴偉告訴36氪,中石化從2018年開始在全國加油站推動安裝智能洗車機,智能洗車把他們的油品銷量提升了3%-5%。「既然中石化有這個需求,中石油也可能有,而國營單位的特點就是全國大規模地上,不會一點一點地做。」

面對這種情況,一些公司選擇引入外部資本,以快速擴張,但一些公司對融資仍然抱有審慎態度。

大盒子的CEO林燕告訴36氪:「普通的VC對我的意義不大,我可以從銀行貸款,沒必要釋放我的股權來拿錢……但是我照樣還是會融資,當然我們可能會往產業、往戰略的角度去考慮。如果你有更多的除了錢以外的幫助,而且能夠真正地讓我們認真去做好洗車這個事兒,我們才會接受。」


智能洗車存在的投資風險

設備性能不夠好、故障率高,是這個行業目前最大的痛點。

現在這些智能洗車公司多採用「龍門式」洗車機,一次洗一輛車(區別於可同時洗3輛車的「隧道式」洗車機)。他們大部分是自己設計機器外觀和軟體系統,從外部廠家購買硬體(整機和零部件),進行組裝。這樣的設備大概可以用5-8年。在機器生產環節參與越多,對後期運維的掌控就越強。

從洗車方式來說,主要分為「接觸式」和「非接觸式」。接觸式使用的是毛刷,非接觸式使用的是高壓水刀。毛刷的缺點在於,直接接觸漆面,一旦設備故障,容易刮蹭車身;高壓水刀的缺點在於,可能洗不幹凈。

為了解決毛刷刮蹭問題,一些公司重新設計了洗車步驟:首先高壓沖水,去除泥沙等刮蹭介質,然後噴泡沫(含泥土鬆動劑),之後用毛刷擦車。車洗捷在最後這個環節加入了「柔性桿」,使擦車壓力始終保持在3公斤,與傳統洗車的人手擦車壓力相同。

但德加福的聯合創始人傅鵬智告訴36氪,毛刷並不是造成車身刮蹭的主要原因,設備故障才是。

德加福從2013年開始生產智能洗車機,2018年賣給運營商400多台。根據他的經驗,洗車機會在以下幾種情況下對車輛造成刮蹭:第一,立刷突然閉合,沒有打開;第二,風機降下來,沒升上去;第三,車沒有停正,機器就啟動了。此外,很多洗車機都內置感測器,可以根據車型大小,決定噴水擺臂距離車身的遠近,但如果感應失靈,距離不合適,要麼導致水壓不夠、洗不幹凈,要麼就刮蹭車身。

傅鵬智認為,機器故障是難以完全避免的,但如果有足夠的安全保護措施,就能避免事故發生。「假設編程有1000步,但如果編了1300步,多出來的300步就是對每一個環節起干涉作用。」

除了設備故障問題以外,閃洗客的CEO李翼飛告訴36氪,他接觸的投資人對這個賽道的擔憂還包括:

第一,投資人認為洗車必須是內飾和車身一起洗,外洗不能滿足客戶需求。但李翼飛認為,外洗高頻,內洗低頻,本來就可以分開,美國洗車市場就是這樣,已經驗證好幾年;第二,前幾年上門洗車和自助洗車的互聯網公司都沒有做成規模,很多經驗主義VC會覺得這個市場出現不了巨頭;第三,共享單車和共享充電寶等重資產企業的失敗,讓大家不敢碰這類前期需要投資的企業。

此外,一些關注智能製造的投資者告訴36氪,他們擔心洗車機沒有很強的技術壁壘,後來者通過多次試用就能學到洗車技術和操作流程。而所謂的後台大數據分析,必須建立在能積累大數據的基礎上,否則天花板很容易見頂,無法成為車後市場的流量入口。

雖然有諸多擔憂,但在汽車銷量增長趨緩、保有量逐漸穩定的情況下,對車後市場的改造和提升,已經成為很多投資人共同認可的、未來3-5年的投資主題。

樂冬凱告訴36氪,2019年,一旦智能洗車的賽道出來,會出現兩個態勢:

第一,會有巨型資本往頭部注資,注資額很有可能達到億級以上的體量,注資主要是為了擴張;

第二,可能會有一些跟風者出現,但很可能會被有運營經驗的公司所教育。因為這個行業需要很深的技術沉澱,洗車設備的性能和故障率差別很大,如果直接去買現成的設備,可以很快搭起平台,但運營一年下來,可能有一半時間是在維修和停擺。「這種狀態你沒法做生意的,也沒有任何的市場好評度,用戶的年卡也沒有辦法賣。」樂冬凱說。

也有人說,阿里投資驛公里、入局智能洗車行業之後,很可能意味著其他初創公司不再有競爭優勢。

關於這一點,36氪接觸到的智能洗車公司普遍認為,這個賽道目前不可能一枝獨秀,只會百家爭鳴。

一方面,全國洗車市場太大,一家公司傾其全力也做不完,頭部公司如「驛公里」目前也只有200多個站點、集中在幾個省市;另一方面,大部分消費者還不習慣使用全自動洗車機,這種新模式要想站住腳,必須依靠很多家公司在全國廣泛鋪設站點、給消費者洗腦,就像當初移動支付的普及一樣;而且,智能洗車的玩家運營數據不多、對彼此的技術壁壘都沒有充分了解,無法區分出優劣。

此外,申曉鵬猜想:「當阿里去找驛公里的時候,京東和騰訊他們不會說坐著,這個市場我不要。」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氪星情報局 的精彩文章:

故宮「新生」:進宮過大年背後,是被忽略的文化 IP 金礦

TAG:氪星情報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