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黃興北伐為何以失敗告終?

黃興北伐為何以失敗告終?

文/王凱迪

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義的一聲炮響擊碎了清王朝260餘年的天朝迷夢,緊接著,中國大地上十八個省份宣布獨立,滿洲的天下就此土崩瓦解。然而,苟延殘喘的大清皇室依然不放棄最後一絲的求生希望,派遣袁世凱為內閣總理大臣負責鎮壓南方的革命軍力量。

眾所周知,這次南北方的較量最終以袁世凱成功奪權上位告終,孫中山以袁氏同意共和為條件宣布下崗。其實,孫中山為首的革命黨人之所以向北洋軍閥妥協,是源於一場失敗的北伐,也葬送了一次即將成功的北伐。

黃興北伐為何以失敗告終?

圖/武昌起義


01 黃興坐鎮,直搗黃龍

1912年1月9日,就在孫中山就任臨時大總統之後,由黃興主持的陸軍部正式成立。面對北方袁世凱的咄咄緊逼,革命黨人決定根據孫中山和臨時政府的決定,部署六路北伐計劃:湘鄂為第一軍,由京漢路前進,寧皖為第二軍,沿津浦路前進,前兩路軍隊約定會師於開封、鄭州一線,第三軍與第四軍則分別由煙台、江蘇淮北出兵圍攻濟南,第五軍則以秦皇島匯合關外軍隊,與山西陝西之第六軍合力直指北京城。

黃興北伐為何以失敗告終?

圖/孫中山與黃興商討北伐事宜


02 東北先鋒軍

最先取得戰機的是聚集於煙台一帶的原東北革命軍力量,當年2月,東北軍原統領藍天蔚接到黃興指令,改變作戰方向,乘輪船在遼南地區登陸,企圖光復東三省,從而達到從外側包圍北京,截斷滿清歸路的宏偉戰略目標。登陸部隊從花園口、大孤山一帶上岸,藍天蔚親自到大連指揮進軍事宜,率領部隊向東與堅守的庄河起義軍匯合,並於十日之內,連克瓦房店、庄河等城,清軍連戰皆敗北,革命力量在遼南迅速發展起來。

黃興北伐為何以失敗告終?

圖/藍天蔚在上海召集革命武裝

北伐軍登陸後連續發布《安民布告》與《傳單》,向東北人民承諾免除清政府的不合理捐稅,進行政治改良,建立新的共和政體。這些思想統戰工作馬上收到了成效,遼北地區的鐵嶺與黑龍江的濱江先後發生革命黨起義,一時間東三省群情激奮,革命看起來勢在必行。

03被出賣的北伐

聲勢浩大的六路北伐雖然看起來咄咄逼人,但是面對軍力強悍的北洋新軍,革命軍的進展異常緩慢,湘鄂與山陝的兩路軍隊徘徊不前,寧皖,蘇北一帶同樣遭到了北洋軍的猛烈抵抗。此時,袁世凱開始在軍事鎮壓之外施加政治威懾,混跡於革命黨人內部的立憲派與封建官僚讓本來就不統一的革命黨人內部出現分化,一批革命黨人鑒於敵人力量的強大開始選擇妥協與談判。鑒於袁世凱已經同意共和,以孫中山為代表的革命黨人本著「袁氏可為善,勿逼其為惡」的態度正式交出政權,向北洋軍閥妥協。

黃興北伐為何以失敗告終?

圖/南北和談

就這樣,本來在東北奮戰的藍天蔚軍團瞬間成為了孤懸在外的流浪者。2月15日,南京臨時政府陸軍部命令藍天蔚停戰,其後數天內,大批北伐軍從遼東半島撤回煙台,遼南的戰果悉數重歸敵手。次年春天,這批軍隊被袁世凱全部繳械遣散,一度截斷滿清政府歸路的關外北伐軍就此消失於歷史長河中。

以黃興為首掀起的北伐雖然旬月便告終結,但是其一度威脅了清王朝在整個北方地區的統治基礎。然而,由於革命黨人自身對於袁氏力量的畏懼與妥協,再加上北洋軍閥本身的雄厚軍事力量,從而使得這場意在挽救辛亥革命的北伐功敗垂成。

參考文獻:1.近代東北史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生猛歷史 的精彩文章:

30萬還是20萬?南京大屠殺到底死了多少人?
法西斯軍隊是如何丟掉北非的?

TAG:生猛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