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短暫的人生中蕭寶卷難得英明1次,放了許多大臣1馬;不過也就這1次

短暫的人生中蕭寶卷難得英明1次,放了許多大臣1馬;不過也就這1次

閑話南北朝之天下歸一——混亂南齊(3)

北魏佔了便宜,顯然吃虧的就是南齊了;而且說吃虧,都是輕的;壽陽的失陷可以說給南齊帶來的是災難性的後果——

以前南北交鋒,南朝軍隊即使野戰打不過對方,至少可以借淮河天險憑險固守。現在北魏軍過了淮河,鮮卑騎兵可以在淮南千里平川之地肆意縱橫,南朝對北魏的戰略防禦體系完全陷入被動,幾乎萬劫不復。

這麼大的事兒,蕭寶卷再傻也知道北魏軍過了淮河對他和南齊意味著門戶洞開。

公元500年4月,蕭寶卷下詔,平西將軍崔慧景率大軍,向北魏發起反擊。

短暫的人生中蕭寶卷難得英明1次,放了許多大臣1馬;不過也就這1次

不過,蕭寶卷可不知道,崔慧景這一走,對他而言,差點兒就釀成了塌天大禍。

要說蕭寶卷對這次反攻,那還是非常重視的,不僅設宴為崔慧景壯行;而且還單獨召見了崔慧景。

二人說的啥,史料中未曾記載;不過等崔慧景出來的時候,據說笑的很嗨。

為了確保反攻萬無一失,蕭寶卷在正面安排了崔慧景,同時在側翼也布了一手棋,他讓新任豫州刺史蕭懿率軍3萬,駐紮在小峴(今安徽含山北郊)。

時不我待,如果讓北魏軍在壽陽方向站穩腳跟,再打難度就大了;於是崔慧景辭別蕭寶卷帶兵出發。

但是,走到廣陵城北也就幾十里的地方,崔慧景下令,全軍紮營,眾將到大帳開會。

將領們N臉懵逼的來了,不趕緊走開哪門子會啊。

等到了中軍大帳,崔慧景第一句話就讓小夥伴震驚了——

「我深受高皇帝、武皇帝、明皇帝三世厚恩,且受明皇帝託孤之重,本當儘力輔弼幼主。但昏君無道,枉殺重臣,禍亂民間,若不矯枉,社稷危矣。我為拯萬民於水火,決定推翻昏君,諸公有意與崔某共匡社稷否?」(「吾荷三帝厚恩,當顧托之重。幼主昏狂,朝廷壞亂;危而不扶,責在今日。欲與諸君共建大功以安社稷,何如?」)

何如?

何唄!

崔慧景一說,眾將高呼響應,願從將軍!

既然大家思想統一,崔慧景也不廢話,當場下令全軍開拔;不過不是去壽陽,而是調頭哪兒來的回哪兒去。

從後面看,崔慧景打算造反不是一天兩天,而是早有準備;他剛回到廣陵,守城司馬崔恭祖便開門放崔慧景進城。廣陵是建康在江北最重要的門戶,離首都朝發夕至。

而且,在這兒崔慧景意外的碰到了一個『盟友』,不費一槍一彈就過了長江。

怎麼呢?

按南齊行政劃分,廣陵對面是京口,也就是現在的鎮江;此處是南齊南徐、兗州治所。守將是蕭寶卷三弟、江夏王蕭寶玄。

短暫的人生中蕭寶卷難得英明1次,放了許多大臣1馬;不過也就這1次

這會兒蕭寶玄正跟他哥蕭寶卷慪氣呢。

蕭寶玄的媳婦兒喚作徐氏,兩口子感情很好;不過這位徐氏是前首輔大臣徐孝嗣的女兒;徐孝嗣被賜死後,蕭寶卷非要棒打鴛鴦,逼著蕭寶玄跟媳婦兒離婚;這給蕭寶玄恨瘋了都要。

本來就對蕭寶捲來氣,崔慧景來了一煽呼,說事成之後擁立蕭寶玄為帝;後者立刻就同意了;不僅殺掉了蕭寶卷派來的使者,同時放開防線,讓崔慧景的部隊順順噹噹的渡過了長江。

「北伐軍」突然變成了「南征軍」,蕭寶卷魂都嚇飛了,直罵崔慧景不是東西,然後趕緊下令給左衛將軍左興盛率軍聲討反賊崔慧景和蕭寶玄。

不知道蕭寶卷是不是急瘋了,生怕左興盛不中用,居然有本事「請」動了二百多年前的東漢末年秣陵縣尉蔣子文,就是南朝史籍中經常提到的「蔣侯」。蕭寶卷真是闊氣,封蔣子文為相國、太宰、大將軍、錄尚書事、揚州牧,並晉爵鐘山王,假黃鉞,代天子出征。

打仗憑的真本事,迎風灑狗血的勾當只能淪為笑柄,蕭寶卷也不傻,再派驍騎將軍張佛護和直閤將軍徐元稱等六名軍主率兵守住竹里要塞(今江蘇南京龍譚鎮東)。

蕭寶玄不想讓張佛護過來添亂,派人勸降張佛護,沒想到張佛護對蕭寶卷忠心不二,不睬蕭寶玄。崔慧景見張佛護不識相,那就不要怪爺們下手狠了。因崔慧景的手下多是江北悍卒,而且他們屬於機動作戰,沒有多少儲備糧,為了吃飯,就必須玩命。官軍雖然也拚命抵抗,但還是沒有玩過這伙不要命的,大敗,張佛護和另外四位軍主戰死,徐元稱見勢不妙,立刻反了水。

短暫的人生中蕭寶卷難得英明1次,放了許多大臣1馬;不過也就這1次

竹里的失陷,幾乎讓蕭寶卷抓狂,他可不想做第二個劉劭,再賭一把吧。蕭寶卷派太子詹事王瑩率兵駐紮湖頭,連同蔣山的官軍,足有數萬人。崔慧景見官軍這陣勢,確實有些發怵,如果發動正面進攻,以他的本錢,未必有勝算。

正好他手下有個叫萬副兒的當地人,給崔慧景出了個主意:「官軍駐守蔣山,我們從正面突不進去,不如從蔣山上抄小路入城。」崔慧景大喜,挑了一千多精壯漢子趁著夜色,悄悄從蔣山西岩攀爬過來,騷擾官軍。

官軍真夠威武雄壯的,叛軍不過區區千人,居然就把數萬官軍嚇的魂飛魄散,還沒打呢,全都跑了。王瑩根本不是塊打仗的材料,但天生是個游水的好手,王大人跳到水裡,抱著塊木頭拚命劃回了城裡。

王瑩跑了,另一路的左興盛也不甘示弱,丟下駐守北籬門的三萬多弟兄,狂呼亂叫的逃了,但左將軍運氣不好,沒跑多遠就被崔慧景活捉了,砍頭示眾。

崔慧景也沒想到官軍這麼白菜,笑的合不攏嘴,指揮弟兄們包圍了皇宮,準備吃蕭寶卷的豆腐。官軍在蔣山的潰逃給城內樹了一個壞榜樣,建康全城崩潰,崔慧景趁熱打鐵,打著宣德太后王寶明的旗號,廢蕭寶卷為吳王,準備擁立蕭寶玄。

就在這個時候,竟陵王蕭子良的兩個兒子、巴陵王蕭昭胄和弟弟永新侯蕭昭穎突然投奔崔慧景。因為蕭昭胄是世祖武皇帝蕭賾的正牌嫡孫,比旁枝末味的蕭寶玄更正統,所以崔慧景又打算拋棄蕭寶玄,擁立蕭昭胄,但卻一直猶豫不決。

崔慧景按兵不動,蕭寶卷就得了寶貴的戰略緩衝時間,現在朝中已經無人可派了,蕭寶卷萬不得以,將駐守小峴的豫州刺史蕭懿調回來平叛。蕭懿是永元朝僅有的柱石之臣,最是忠心不二的。

蕭懿正在吃飯,皇帝派人來調他,二話不說,丟掉筷子,帶著3千勁卒去了京城。蕭懿的到來給人心惶惶的京城打了一針雞血,形勢立刻穩定下來,他們相信蕭懿註定是崔慧景的剋星。

雍州刺史蕭衍聽說大哥帶兵進京,覺得這是除掉蕭寶卷的最佳時機,蕭衍派心腹虞安福勸蕭懿趁進京的時候幹掉蕭寶卷,咱蕭家兄弟坐天下,蕭懿素稱忠義,哪肯做這種事情,當然不從。

蕭懿現在一門心思對付崔慧景,其實就雙方兵力來說,不相上下,但叛軍內部卻出了問題。崔慧景的兒子崔覺和崔恭祖爭搶竹里之捷的功勞,兒子和同宗兄弟掐架,弄的崔慧景兩頭安慰,好不尷尬。

崔恭祖倒還講情份,以大事為重,勸崔慧景派人守住秦淮河,阻止蕭懿過河。但崔慧景卻幻想官軍不戰自潰,不同意。崔恭祖請戰蕭懿,崔慧景卻讓崔覺出戰,肥水不流外人田。結果崔覺不經打,被蕭懿殺的潰不成軍,死傷二千多。

短暫的人生中蕭寶卷難得英明1次,放了許多大臣1馬;不過也就這1次

崔恭祖見這爺倆也不像成大事的,加上前幾天崔恭祖搶走了幾個貌美如花的東宮歌伎,還沒來及憐香惜玉,就被崔覺給搶走了。崔恭祖一怒之下,帶著崔慧景心腹猛將劉靈運投降了官軍。

二人的出逃對叛軍士氣的打擊相當沉重,叛軍內部一片混亂。崔慧景看到這個樣子,知道這回算栽在蕭懿手上了,但他已經和蕭寶卷翻了臉,除了北逃鮮卑魏,也沒第二路可走。

崔慧景帶著幾個心腹人悄悄逃出大營,準備過江投奔魏朝,蕭懿沒發現崔慧景,率擊攻擊叛軍本部,叛軍早就不想打了,一觸即潰。崔慧景也夠嗆,剛逃到蟹浦,就被一個打漁的壯漢發現了,一刀砍死崔慧景,人頭放在魚籃里,送往建康邀功。

崔覺沒和老爹一起逃,而是化裝成一個道士,但還是沒逃脫,被人發現捕拿,砍頭。最虧的就是崔恭祖,雖然投降了朝廷,但蕭寶卷並沒有放過他,一刀送上西天。

崔慧景的失敗,還直接把江夏王蕭寶玄暴露在光天化日之下,蕭寶卷豈能饒了他。想取代我做皇帝,先去地下問問先帝同不同意吧。

蕭寶卷為了解恨,讓一夥小廝用布帳將蕭寶玄圍在中間,幾十個人擂鼓吹號,蕭寶卷對著蕭寶玄冷笑:「老三,現在知道瓮中之鱉的滋味了吧。」蕭寶玄已為人刀上魚肉,只求速死,這點大哥倒滿足了他,「少日殺之」。至於巴陵王蕭昭胄和弟弟蕭昭穎,蕭寶卷難得發了一回善心,沒殺他們,踢到府里老實做窩囊王爺。

看來蕭寶卷沒白跟老爹蕭鸞學本事,不僅殘害骨肉的功夫青出於藍,甚至玩起政治手腕,蕭寶卷也不遜老爹。崔慧景敗後,官軍搜查出許多朝廷大佬私通崔慧景的信件,都是提前畫保命符的。

有人勸蕭寶卷大開殺戒,誅殺逆賊,肅清朝野。蕭寶卷卻難得的英明一回,讓人把這些信件全都燒掉,告訴手下人:「攀龍附鳳這是人的本性,蕭寶玄尚且知道,更何況外人,算了吧。朕以後還指望他們辦差呢。」

蕭寶卷難得英明一次,放了許多大臣一馬;您可記著,就這一次!

接下來,就該論功行賞了。

平定慧景之亂,首功自然是蕭懿的;沒有蕭家大爺兼程回援,這會兒蕭寶卷指不定什麼德性呢。

蕭寶卷也沒虧待蕭懿,封蕭懿為尚書令,蕭大爺由此成為南齊政界的二號人物。

不過,這種封賞對蕭大爺而言,真的難說是福還是禍——

蕭懿為人忠正耿直,處事公允,如果在明君手下,絕對是輔弼良工;可是在蕭寶卷這號兒昏君手下,蕭大爺顯然遲早是要被黑的。

這不,剛當上尚書令,蕭懿就跟蕭寶卷兩條忠實的狗,茹法珍、王咺之發生了衝突;原因巨簡單,後面這倆貨太貪。這顯然跟蕭懿的三觀不合;於是蕭大爺以人民的名義順理成章的斷了那倆貨的財路。

再於是,這倆貨懷恨在心,一封秘折呈給蕭寶卷,洋洋洒洒一堆廢話,中心思想四個大字:蕭懿謀逆!(「懿將行隆昌故事,陛下命在晷刻。」)

蕭寶卷看完,二話不說就讓人把蕭懿抓了;抓完之後,一杯毒酒,賜死!說這話兒,是公元500年11月。

其實,蕭大爺完全有機會不死。

說兩件事兒,第一件事兒,就在蕭懿回師建康,擊敗崔慧景之後,他弟弟蕭衍就派人秘密跟蕭懿說過這樣的話,「誅賊之後,則有不賞之功。當明君賢主,尚或難立;況於亂朝,何以自免!若賊滅之後,仍勒兵入宮,行伊、霍故事,此萬世一時。若不欲爾,便放表還歷陽,托以外拒為事,則威振內外,誰敢不從!一朝放兵,受其厚爵,高而無民,必生後悔。」

結果,蕭懿的反應是,「不從」。

第二件事兒,就在蕭懿當尚書令的這段時間,蕭寶卷見天兒瞎跑出去玩兒,有人勸過蕭懿,這領導,廢了得了(「時帝出入無度,或勸懿因其出門,舉兵廢之。」);蕭懿的反應是,「不聽」。

這還不算,蕭懿平時人緣兒不錯,這次蕭寶卷派人抓他,已經有人通過秘密渠道向他通風報信兒,告訴蕭懿江邊有船,您趕緊出城奔襄陽。

結果蕭懿的反應是,「自古皆有死,豈有叛走尚書令邪!」

而且,就在臨死前,蕭懿還把弟弟蕭衍給賣了,他告訴蕭寶卷,我弟弟蕭衍虎據雍州,一旦有變,必為朝廷大患(「家弟在雍,深為朝廷憂之。」)。

愚忠至此,也是醉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