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狂妄大將自比為諸葛亮,宣稱率軍三萬便能橫掃中原,結果全軍覆沒

狂妄大將自比為諸葛亮,宣稱率軍三萬便能橫掃中原,結果全軍覆沒

文/格瓦拉同志

宋太祖趙匡胤通過政變上台後,聽從宰相趙普的建議,決定採取「先南後北、先易後難」的方針,順次消滅各地的割據政權,最終實現中國的重新統一。為了檢驗軍隊的實力,宋太祖率先拿實力最弱的荊南(高繼沖)、湖南(周保全)「開刀」,幾乎不費吹灰之力便將他們消滅。拿下荊南、湖南後,宋太祖信心大增,隨即將注意力轉移到割據四川的後蜀政權身上。

狂妄大將自比為諸葛亮,宣稱率軍三萬便能橫掃中原,結果全軍覆沒

趙匡胤稱帝後,志在削平群雄、統一海內

自孟知祥佔據四川開始,到宋朝建立之初,孟氏割據蜀中已有30餘年時間,此時在位的皇帝是孟昶。四川號稱「天府之國」,由於境內生活安定、百姓富足,加上四境都被高山峻岭包圍,鮮有對外擴張的動力,所以時間一長便滋生出驕縱怠惰的習氣。面對危局,孟昶非但沒有進行匡正,反而每日沉溺於享樂之中,在這種情況下,國家的滅亡便不可避免。

當然,孟昶非常不希望國家亡在他的手裡,所以當他得知宋朝意圖吞併後蜀時,便在大將王昭遠的建議下,派遣使者攜帶蠟丸密信去聯絡北漢,希望雙方同時出兵騷擾中原,讓宋朝無暇向西南進軍。不巧的是,後蜀密使剛剛進入宋朝境內便被抓捕,而蠟丸密信隨即被宋太祖得到,後者遂以此為借口,派大將王全斌等人分路伐蜀,時在乾德二年(964年)年底。

狂妄大將自比為諸葛亮,宣稱率軍三萬便能橫掃中原,結果全軍覆沒

孟昶委派王昭遠為主將,率軍抵禦北宋

孟昶聽聞宋軍出兵的消息後,連忙委派王昭遠為主帥,趙崇韜為都監,率領大軍前去抵禦。早在孟昶做太子的時候,王昭遠便開始侍奉他,並因為聰慧伶俐、善解人意極得主子的喜愛。等到孟昶稱帝後,王昭遠的地位隨之「水漲船高」,由捲簾使做起,先後晉陞為諸司使、通奏使、知樞密院事等職,最終出任山南節度使,成為國中勢力極強的藩鎮,被孟昶視為「棟樑之才」。

孟昶對於此次出征非常看重,所以在宮中召見王昭遠時,語重心長地對他說道:「愛卿當初跟朕建議聯絡北漢、攻伐中原,如今他們率軍來侵,真好比是你招來的。既然如此,愛卿當施展平生所學,儘力為朕立功,若能擊退敵軍,朕必有重賞。」王昭遠聽後連連跪拜,聲稱絕不會辜負皇帝的重託。

狂妄大將自比為諸葛亮,宣稱率軍三萬便能橫掃中原,結果全軍覆沒

諸葛亮治蜀有功,在四川被奉為神明

經過一番緊張的準備後,王昭遠正式率軍出征。在臨行前,孟昶命宰相李昊等人在城外設宴,為王昭遠等人餞行。王昭遠雖然身居要職,但本質上卻是個輕浮虛誇、言過其實的傢伙,胸中並無韜略,牛皮卻吹得老高。只見王昭遠手執鐵如意,做出一副指揮若定的架勢,一邊帶著李昊等人檢閱軍隊,一邊向他們詢問自己跟諸葛亮相比如何。

李昊等人皆是官場上的「老油條」,知道王昭遠極受皇帝寵幸,便可勁地恭維他,稱其治軍嚴整,能力絕不亞於諸葛亮,此次出師必定會高奏凱歌。王昭遠聽後大為受用,再加上灌了幾杯黃湯,便更是不可一世,竟然趁著酒勁、舉著手臂對李昊說道:「王某此次出兵何止是為了退敵,等到敵寇退卻後,我還要率領這兩三萬的健兒出川作戰,彼時攻取中原易如反掌!」

狂妄大將自比為諸葛亮,宣稱率軍三萬便能橫掃中原,結果全軍覆沒

王昭遠極度驕狂,自比為諸葛亮

蜀主謂昭遠曰:「今日之師,卿所召也,勉為朕立功!」昭遠頗以方略自任,始發成都,蜀主命宰相李昊等餞之城外。昭遠手執鐵如意,指揮軍事,自方諸葛亮。酒酣,攘臂謂昊曰:「吾此行何止克敵,當領此二三萬雕面惡少兒,取中原如反掌耳!」見《續資治通鑒·卷四》。

然而王昭遠雖然牛皮吹得很響,但等到走上戰場後便很快「歇菜」。當年十二月,王昭遠率領的蜀軍正式與王全斌率領的宋軍交手,結果剛一接觸,久疏戰陣的蜀軍便一敗塗地,在三泉、大漫天寨等地被打得落花流水。此後又經歷兩次戰役,王昭遠依然是大敗虧輸,無奈之下只好逃往利州,藏匿在民房中避難。

狂妄大將自比為諸葛亮,宣稱率軍三萬便能橫掃中原,結果全軍覆沒

北宋滅後蜀形勢圖

然而王全斌的行軍速度實在太快,王昭遠前腳剛到利州,宋軍隨即便趕到,並在百姓的告發下,將王昭遠擒獲。王昭遠全軍覆沒後,成都城內一片驚恐,孟昶自知無力回天,便在次年正月率眾投降,立國31年的後蜀滅亡。後蜀滅亡後,王昭遠被押送至汴梁,並被拜為左領軍大將軍,多年後病死於家中。王昭遠自比諸葛亮,但最終卻落得全軍覆沒的下場,不知他到了地下後,是否問心有愧?

史料來源:《舊五代史》、《新五代史》、《十國春秋》、《資治通鑒》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文史磚家 的精彩文章:

比劉伯溫還明智的奇才,幫朱元璋奪取天下,因急流勇退而得以善終
「囊螢照讀」的主人公,由貧寒子弟躍升為重臣,因反對權臣被逼死

TAG:文史磚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