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道學 > 《道藏舉要》形成記

《道藏舉要》形成記

編輯:葉宗辰 | 參考資料:《中國道教史》

若有收穫,請順手轉發,功德無量!

在晚晴至民國時期,在道教發展史上有一定意義的事,除了部分道書的創作和編纂之外,還有一件很有意義的事,就是明版《道藏》韓芬樓影印本的印行。

明版《正統道藏》和《萬曆續道藏》成書後,頒賜給全國各地宮觀。據陳國符《道藏源流考》記載,明清時期賜有《道藏》的宮觀約50處,這些存於宮觀的《道藏》,後多毀於兵燹,所存無幾。到清末民初,只有北京白雲觀,蒲州府永濟縣通元觀,茅山元符宮、乾元觀(1938年兩觀被日本侵略軍所毀),江西龍虎山大上清宮,四川省三台縣雲台觀,盛京奉天府承德縣太清宮,以及上海白雲觀等宮觀尚存有《道藏》(見《道藏源流考》上冊《歷代道書目及道藏之纂修與鏤板。明清各處道藏》。)

搶救這些為數不多的珍貴文化遺產已經是刻不容緩,而存放於北京皇城道觀大光明殿的明《道藏》經廠刊板,不可能再用原板印行,因此,民國初年,即用影印的辦法,重印明版《道藏》。

影音明版《道藏》所依據的原本為北京白雲觀藏本。北京白雲觀在明正統十二年(1447年)賜有《道德經》,後並有萬曆《續道藏》。到了近代曾予以重修。清道光二十五年(1845年),鄭永祥、孟至才撰《白雲觀重修道藏記》云:「蓋此藏之存於觀中者非一日矣,閱藏者不一其人,主事者弗介乎意,遂至三洞真經,頗多殘缺」,雖欲重修,力不從心,幸本觀大檀越王公廷弼,「欣然資助,原為修補。於是借諸山補入之經,繕本補入,數月之間,竟成完壁。」經過此次修補後的白雲觀《道藏》,儘管仍有殘缺,但在當時各地所存屈指可數的幾部《道藏》中,確實為齊全的。因而,為民國初年影印所本。

守一子撰《道藏精華錄序言》說:「大總統東海徐公,借北京白雲觀《道藏》,縮為石印六開小本,每梵本二葉並為一葉,始將梵本改為方冊(線裝)本,每部實價八百銀圓,請前教育部總長傅沅叔先生總理其事。」摹影勘校,始於1923年10月,止於1926年4月,由商務印書館以上海涵芬樓名義影印,每藏1120冊,凡印350藏。

商務印書館又從影印的全部《道藏》中,選出最有資於學術的經書百餘種,分為十類,印成《道藏舉要》計:

第一類 道德真經52種100冊,自唐傅奕校正道德真經,至五代杜光庭述道德真經廣聖義。

第二類 南華真經12種50冊,自南華真經及唐成玄英南華真經註疏至宋褚伯秀南華真經義海纂微。

第三類 沖虛至德真經6種12冊,自沖虛至德真經及唐殷景順沖虛至德真經釋文,至宋林希逸撰沖虛至德真經齋口義。

第四類 周易參同契10種10冊,自殷長生注周易參同契,至儲華谷注周易參同契。

第五類 諸子21種35冊,自鬼谷子至意林。

第六類 道書19種58冊,自黃帝陰符經集注,至張君房雲笈七籤。

第七類 史傳地誌25種26冊,自唐王瓘述廣黃帝本行記,至明查志隆輯岱史。

第八類 攝生16種76冊,自無名氏四氣攝生圖,至晉葛仙翁肘後備急方。

第九類 術數9種17冊,自黃帝宅經至漢焦延壽易林。

第十類 道家文集6種11冊,自蜀杜光庭廣成集,至元郝大通太古集。

以上十類,共道書176種、398冊,均為道藏重要經籍,合印之取名為《道藏舉要》。

--參考卿希泰《中國道教史》第四卷

以下為廣告本人經營的產品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人間道教 的精彩文章:

鄭瑞陽所頒布的「道士清規榜」
做個好人

TAG:人間道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