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化 > 墓中文物堆積,盜墓賊「光顧」多次卻未盜一物,專家進入恍然大悟

墓中文物堆積,盜墓賊「光顧」多次卻未盜一物,專家進入恍然大悟

近代考古事業發展得比較晚,相較而言,盜墓這個行業則有著悠久的歷史,他們積累起來的盜墓經驗和技術絕對令人驚嘆,「十墓九空」的說法實際上也一點都不誇張,後來的考古學家們很難做到第一個到達「現場」,總是在盜墓賊們揚身而去後才展開所謂的考古發掘。但我們今天要說的這座墓卻有特殊,墓室內珍貴的文物堆積如山,盜洞顯示或許不同年代盜墓賊也曾多次「光顧」,然而他們卻未盜走一物,這究竟是怎麼一回事呢?

事情還要回到1977年的湖北省隨州市曾都區城郊擂鼓墩東團坡的一個施工現場,當地的駐軍為了擴建營房,在山坡上開整平地,施工過程中,隨著挖掘工作的深入,地表露出了一層褐色的土壤,感覺不太對勁的部隊領導人迅速地向隨縣縣委彙報,縣裡隨即派遣了一名文化工作人員前往勘探,但可惜的由於這名同志的誤判認為這裡並沒有古墓,也就沒有引起足夠的重視,施工繼續進行。第二年初,在褐色土壤的下方終於又挖掘出一塊長2米,寬1米的石板,這一次施工隊馬上意識到這下面可能真的有古墓,於是再一次下令停工,申請縣裡。很快,縣裡派出了文化館副館長來到現場,館長初步判定地下確實有情況,專家們這才開始對古墓進行搶救性發掘。

時任湖北省博物館副館長兼文物考古隊隊長的譚維四,帶著鑽探專家陳錫嶺及時趕到,經過初步的勘察,他們發現這是一個佔地220多平方米的超級古墓!像這麼大型的古墓,它的價值不言而喻,墓主人的身份也一定非同一般。但隨著墓坑逐漸被打開,令所有人忐忑的事還是發生了,墓坑上層明顯已經遭到了嚴重的破壞,而且在墓坑的北部位置還發現了盜洞,大家都有些泄氣了,如此看來,古墓很有可能被盜墓賊「光顧」多次,墓中的文物情況令人堪憂。

可是無論無何,考察工作還是要進行,現場清理工作完成後,考古人員們決定起吊墓葬槨蓋板,這些槨蓋板有的長達10餘米,重量過噸,總共有47塊,起吊難度相當大,後來還徵調來了10噸級的大吊車。隨著棺槨被一一移開,只見一個渾濁的大水池展現在大家眼前,經測量足足3米深,大家決定將池中水抽干,抽水進行到一半時突然一截木柱竟然露出了水面。

這時, 一個考古人員迫不及待地將手伸入水中摸索,這一摸,讓他幾乎失聲大叫起來「是編鐘,我摸到了一排編鐘!」岸上專家欣喜不已,群眾歡呼雀躍,「國之重器」重達2567公斤的「曾侯乙編鐘」終於重見天日,而這座古墓就是震驚中外考古界的曾乙墓。後來陸續又有15000多件國寶在這裡被發掘,這些寶貝全部都侵泡在這片渾水裡,正是由於水池的保護,它們才得以保存完整,專家這時也才恍然大悟盜墓賊們望而怯步的原因。古墓建在地下水平面以下,當墓建成過後不久很可能就已經被水淹沒,盜墓賊進入,無法移開重達幾十噸的棺槨,也被水池阻擋,所以墓中寶貝倖存下來。

關於曾侯乙史籍無記載,但此墓出土的數萬件文物在工藝及科技上的成就震驚世界,特別是世所罕見的曾侯乙編鐘,當檢測結果顯示它音域齊全時,大家又驚又喜。1978年建軍節,在沉寂了2400年後,曾侯乙編鐘重新向世人發出它那雄渾而又浪漫的千古絕響。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豆芽科的那些事兒 的精彩文章:

很多人認為「吃虧是福」,但看了其前半句,你可能就不會這麼想了
皇帝一頓飯上百道菜,吃不完的珍饈怎麼處置?太監們說出來沒人信

TAG:豆芽科的那些事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