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十六歲少年手刃滿清最後的悍將僧格林沁,八年後因醉酒泄密落網慘遭凌遲

十六歲少年手刃滿清最後的悍將僧格林沁,八年後因醉酒泄密落網慘遭凌遲


文:李廣

提及大清名將僧格林沁,熟悉清史的朋友幾乎無人不知,他的一生可謂戰功赫赫,威名遠揚。

蔡東藩先生贊其:「南有曾帥,北有僧王,乃大清柱石之臣」。

孰不知如此一員悍將最終竟死在一個十六歲少年的刀下,這是怎樣一段遭遇?兇手是誰?最終又是如何落網?且讓我一一道來。


▲電影《投名狀》劇照

僧格林沁,蒙古科爾沁左翼後旗人,成吉思汗二弟二十六代孫,也是道光皇帝姐姐的過繼之子。

嘉慶十六年(即公元1811年),僧格林沁出生在蒙古一個貧寒家庭,打小自強,跟隨父親布和德力格爾給地主放馬,十二歲被送到昌圖縣文昌宮讀書。道光五年時,因被選做郡主子嗣,這才漸漸步入官場,同年十二月賜御前行走,賞戴三眼花翎,之後一路官階累遷。道光三十年,皇帝駕崩前,僧格林沁封為顧命大臣,九月調往密雲剿匪,大展雄才清除全部匪患,被咸豐帝任命為御前大臣。


▲滿清大名鼎鼎的僧格林沁,被譽為滿清鐵拳

咸豐三年時,太平天國定都天京,八月派出北伐軍進攻京畿重地,咸豐帝御賜僧格林沁一把努爾哈赤當年用過的寶刀,命其率軍進剿。經過艱苦的兩年上百次大小鏖戰,僧格林沁戰功顯赫,大破北伐軍,活擒太平軍主力名將林鳳祥、李開芳,御賜「巴圖魯」,

加封博多勒噶台親王稱號,世襲罔替,並賞朝珠一盤,四團龍補褂一件,從而揚名朝野,人稱「僧王」!

咸豐八年,英軍入侵沿海,天津大沽口海戰清軍反抗失利,清廷在主和派建議下與英國簽訂《天津條約》,僧格林沁聞訊痛心疾首,堅決主張以全國人力抗擊西方侵略者,可惜未被採納。


▲1858年中英簽訂《天津條約》場景

翌年,僧王受命赴天津督辦大沽口及京東防務,開始整軍備戰。說來也巧,有位新任英法公使率一支換約艦隊從上海北上,行到大沽口時藐視清軍,竟不顧勸告闖入防區,如此一來激起炮台官兵的極大憤慨,僧格林沁更是氣急,

他親自督軍下令開炮,接連擊毀英軍戰艦三艘,打死打傷464名英軍,海軍司令賀布受重傷,最終撤軍逃走,此次大沽口保衛戰,為1840年以來,中國軍隊抵抗西方列強的首次大勝,

清廷對僧格林沁及有功將士大加封賞。然也正因這一戰,惹怒英法聯軍,第二年他們仗著船堅炮利捲土重來,直接攻入天津、北京,併火燒圓明園。因僧王率先挑起戰火,清廷為向列強謝罪,下旨拔去僧格林沁三眼花翎,削去正黃旗領侍衛大臣、滿洲鑲藍旗都統之職,最後只留欽差大臣一虛職。

咸豐十年九月,山東、直隸一帶捻軍突起,且聲勢浩大。清廷見事態緊急,忙恢復僧格林沁郡王爵,賞還他的三眼花翎頂戴,下旨命他率一萬清軍赴山東剿捻。作為百戰名將的僧王接旨後,驕傲的認為:這無非就是大炮打蚊子,端的是天兵一到,匪患即束手就擒,不日即可建功矣。

然而這次僧王卻想錯了,其所率清軍到達山東後,捻軍壓根就不與他正面交鋒,只是在運動中施行「敵來我走,敵走我擾」的戰術,拖得清軍是連連失利,軍心怠倦。

雙方就這樣僵持 「貓鼠遊戲」數年有餘,始終毫無戰果。

咸豐駕崩後,同治傳旨僧格林沁節制魯、豫、直等五省兵馬,務必全殲匪患。兵馬雖說增加了,可捻軍依舊是飄來忽去,行蹤不定,讓僧王是頭痛不已。

直到同治四年(1865年)五月時,捻軍主將賴文光借僧王急於交戰之心,思出一條殲敵之計。

話說當年5月17日這天,當僧格林沁人困馬乏的率軍追至山東菏澤時,忽有探馬來報:獲悉捻軍主力正在前方不遠的高樓寨駐紮!僧王聽後興奮得以手加額慨嘆:「不想數年之功竟在此斃其一役!」於是傳令曹州知府,備下千頭豬羊,以待大軍剿捻後歸返勞軍。

次日凌晨,僧格林沁帶上六千騎兵,二萬步軍,及五百名配有來福槍的「紅孩兵」,黑雲壓城般向著高樓寨殺了過來,走著走著,忽見前面常有小股捻軍時隱時現,這更加確定捻軍主力就在前方不遠,僧王愈加高興,下令人馬全力進擊高樓寨,絕不放走一個捻匪!

大軍行過一個時辰後,總算進抵高樓寨。僧王放眼望去,就見三面環山之中,一條小路通著一個大村莊,村莊前面壕溝交錯,村外環寨築壘,柳林環伺,彰顯一片肅殺之氣。正冷眼看時,耳畔突然響起一聲炮響,接著村莊內三條巷道吶喊著湧出無數捻軍,中間一路是步軍,手持長槍長矛,左右兩翼均是馬隊,士兵配以短槍、大刀,風起雲湧般向著官軍喊殺過來。


▲電影《投名狀》劇照

僧王見狀,急下令部隊也分作三路抗擊,怎奈這條小路實在太過狹窄,步軍和騎兵因一時忙亂竟擁堵在一處,極難施展拳腳,且洋槍大炮尚在隊伍後面,正自焦急時,忽又聞村莊外堤,附近柳林深處,近處千溝萬壑內紛紛傳來喊殺之聲,成千上萬的捻軍頭裹紅巾,猶如地下鑽出的鼠群一般,蜂擁沖了過來。


▲電影《投名狀》劇照

僧王立時恍悟,原來自己這支人馬竟是掉進了捻軍布置下的天羅地網,可懊悔已遲,雙方很快混戰一處,半個時辰後,清軍就被打得落花流水,騎兵全部被殲,僧格林沁匆忙下馬,由「紅孩兵」執槍護衛著慌不擇路向左近一處柳林旁的麥田逃去。

此時夜幕降臨,暗夜一輪彎月高懸。仗著「紅孩兵」強大火力的掩護,剩下人馬本可安然脫險。不想突然間,柳林內竟躍出無數馬隊,有人手執火把,有人手持一丈多長苗桿,似乎早已埋伏多時。「紅孩兵」們剛要端槍射擊,就見那些手持苗桿士兵躍馬揚鞭衝過來,未及槍響,苗桿槍頭已然洞穿胸口,猶如挑蛤蟆一般,將「紅孩兵」紛紛刺死。


▲電影《投名狀》劇照

高樓寨伏擊戰至此算是告一段落,可捻軍在清點清兵屍身時,竟誰也沒有發現僧王的蹤影,捻軍主將賴文光等人不禁暗自焦急,倘若放跑僧格林沁,再想抓他就太難了。正這時,就見麥田內跑過來一個稚氣未脫的少年,一手持刀,一手端著一個官帽,賴文光接過一看,不由大喜過望,這正是僧格林沁特有的三眼花翎頂戴。

細問過少年方知,剛才他正隨軍衝殺時,眼見一個官員跌跌撞撞的躲進麥田內,便緊隨其後,後來那個官員似乎累得蹲下身軀,於是少年快速上前一刀,砍斷了他的咽喉,但不知他是誰,於是就將他的官帽拿回來了。賴文光聽罷,這才放下心,忙叫人抬出僧格林沁的屍體,就地焚燒。

那麼殺死僧王的少年是誰呢?

原來他叫張皮綆,當年才16歲,因其無意間殺死僧格林沁,為太平軍主將林鳳祥、李開芳,張樂行等人報了深仇大恨,從此名揚義軍,

至今山東一帶還有一首傳唱他的歌謠:張皮綆,真叫強,麥稞地里殺僧王!

後來清廷驚聞僧格林沁遭人殺害,震怒之下命山東各地官員無論如何都要抓捕兇犯!

誠所謂無巧不成書,那張皮綆經高樓寨戰役後,因獲得不少賞金,不久即離開軍隊,回家照顧寡嫂。後改名凌雲,並娶妻生子開了一家糧油店,可惜在一次與朋友喝酒醉後炫耀昔日榮光,竟道出殺僧王一節,恰被山東巡撫丁寶楨派出的鄰座密探聽到,張皮綆由此落網,被抓到北京後對殺僧王一事供認不諱,繼而遭清廷凌遲處死,此時距僧王高樓寨之死整整過去了八年!正是同治十二年事。

作者:

李廣,魚羊秘史簽約作者。


版權聲明:

本文由「魚羊秘史」原創製作,未經授權,不得轉載,侵權必究。歡迎轉發朋友圈。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魚羊密史 的精彩文章:

最難最懸疑考題:老王死了沒?
七年之癢,同學聚會該不該去?白居易用自己的親身體會來告訴你答案

TAG:魚羊密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