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臘月二十六燉年肉,今天談下滿洲人殺年豬!

臘月二十六燉年肉,今天談下滿洲人殺年豬!

今天是臘月二十六,因各地不同,說法也有小的差異。有的說「臘月二十六燉年肉」。

有的說「臘月二十六燒年肉」。

有的說「臘月二十六割年肉」。

實際上,這三種說法大同小異,只是側重點或是用詞不同。

北京的過年民謠一般是」二十六,去買肉。「東北一些地區過年民謠是」二十六,煮煮肉「。這些說法沒有直接說年肉。因年肉就是指豬肉。但蒙古旗人或許還是喜愛吃羊肉,還有就是有很多回族兄弟民族是不吃豬肉的,所以民謠里就盡量不特指。

而且還有一種說法,說北京過年民謠說的是二十六燉羊肉。《北平歌謠集》(它有歌謠集和續集。在哈佛大學的圖書館有藏)。那時可沒有網上的黑穆,不會因為沒說吃豬肉,就叫喊欠全國人民一頭豬。

過去滿洲人過年,把要殺的豬稱為年豬。殺年豬可是準備過年的必備程序。一是因為過年,大家子聚在一起要熱鬧,要吃點的好的。二來,考慮到一般到了數九時,天氣寒冷,喂的年豬在這樣環境和氣侯下,長得很慢或根本不長了,也就開始殺年豬了。

關於殺豬,豬的力氣大,是要找幾個身強力壯的棒小伙來前來幫忙殺豬。一般最好是請殺豬匠,因為人家比較專業。

根據黑龍江興凱湖畔的新開流肅慎文化遺址,經考古發現七千年前滿洲人的先人肅慎人製作的陶豬,證明古滿洲人很早就飼養豬。並用豬肉進行祭祀。滿洲人的鄰居蒙古人就稱古滿洲人為養豬的民族。

各民族文化不同體現在各方面,各民族在殺豬的方法上就不同。現在中國各地流行的殺豬方法是滿洲人殺豬法,即向豬的頸部殺一刀,放豬血,這種殺豬方法好處是可以製作滿族的特色菜血腸。

我們富察家族的傅振東給總結了滿洲人殺豬流程:

殺豬需要的工具:侵刀一把、通條一根、刮板一兩個、長條桌一個、接血盆一個。

殺豬過程:把豬抓住捆綁四蹄,捆好豬嘴防止咬人。放在桌上,喉結處下刀直奔心臟,血流如注入盆攪拌防血凝。殺死後解開捆綁。後小腿割小口插入通條,豬腹部凡有皺褶處都通到,吹氣把豬吹的如氣球,用細繩勒緊刀口堵上宰殺刀口使之不漏氣。開水中澆一票涼水落開,往豬身上澆。用刮板退毛,澆涼水用刀刮乾淨。肢解分割:分為硬下碎(豬頭、尾巴、四蹄子),軟下碎(豬腸、豬肚、豬膀胱),燈籠掛(豬肺、豬肝、豬心、豬腰子),豬油(伯油、水油)。豬肉分為(血脖、前槽、正脊、腰條、後鞧、大裡脊、小裡脊、四個肘子)。

中原人養豬的歷史也比較久,但從歷史書記載的食譜里,在清朝以前吃豬肉還比較少,中原人的肉食以牛肉為主,一般是沒錢的人在沒牛肉吃又特別想吃肉的時候才吃豬肉,所以用豬肉做的菜比較少。通過明朝以前的小說就可以看到,吃的主要是牛肉。

清軍入關後,為大肆發展農業,農業需要耕牛,所以政策鼓勵吃豬肉,減少殺牛。清軍入關前,太宗皇帝皇太極就發布詔書禁止吃牛肉。入關後,清政府雖未限制吃牛肉,但清宮裡的菜肴是沒有牛肉的,清政府目的是鼓勵養牛用於農業,而不是吃肉。

清朝以後,向各地推廣滿洲人殺豬方法,這種方法的一大好處,就是單獨保留豬血,可以做滿洲菜血腸。

中原以前雖說吃豬肉少,但也是吃的,如曾子教子的故事就有曾子殺豬,那以前中原人是怎麼殺豬的呢?

中原古代文化對周邊的國家影響很深,所以形成漢文化圈。至今越南還保留古代中原人的殺豬方法,就是直接把豬頭砍下,這有點像中原古代,對判處死刑的人也是直接砍頭。這方法有點殘忍,還有就是不能像滿洲人殺豬那樣可以保存豬血。至今,據說在南方一些邊遠地區,還保留有這種古代中原殺豬方法。

滿洲人的祭祀有星祭和家祭之分,現在一些地區還保留有滿洲人的家祭,即祭祖。祭祖需要用豬作為祭品,祭祀時候需要用整頭的豬祭祀,祭祀完後,參加祭祀的人分吃白煮豬肉稱福肉。

由於上述祭祀程序過程,分出大肉和小肉兩種。「大肉」,指燎毛後煮熟整頭的豬,是用來上供的。祭祀後眾人需要分食。「小肉」就是做成小肉飯,眾人分食。

滿洲人祭祀的規矩是,三天之內必須吃完。如果剩下,也不能帶走,必須埋在神桿之下。

由於滿洲人祭祀的原因,稱豬肉為大肉。進入中原後,因為回民忌諱說豬或豬肉,所以回民就借用滿洲人的稱呼豬肉為大肉。由此經過各民族互相交往,這種滿洲人把豬肉稱為大肉的稱呼,開始在中原各地流傳。

作者富察春兵

滿族文化網出品,轉載請註明。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付春兵 的精彩文章:

兩華人在美國被捕,全因這個陋習!判2年取消綠卡,終身不得入境
《溥儀的另一種真相》

TAG:付春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