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秦始皇陵黑科技,青銅劍壓彎45度,竟神奇自動復原

秦始皇陵黑科技,青銅劍壓彎45度,竟神奇自動復原

公元1994年,考古學家在秦始皇陵兵馬俑墓葬一號坑中,挖掘出土了十九把青銅寶劍,這些青銅劍長約三尺,均為八十六公分,比戰國時期的青銅劍要長十公分左右。

青銅劍的劍身均有八個棱面,考古學家經過測量,棱面之間的誤差不足一根頭髮絲的直徑,青銅劍依舊光亮平滑,刃部磨紋細膩,異常鋒利。

秦始皇嬴政統一天下之後,詔令 「車同軌,書同文,行同倫」,也統一了貨幣、度量衡等制度,同時對劍的長度也有著嚴格的規定,相當於今天的七十六公分,一號坑中出土的青銅劍明顯超過當時的標準,可以肯定這些青銅劍非同尋常。

考古人員在清理這些青銅劍的時候,曾發現了令人不可思議的神奇場景——一把青銅劍被重達二百六十斤的陶俑雕像壓彎,人們覺得這把劍太可惜了,當時已經彎成了45度角,人們把沉重的陶俑挪開的時候,那把被壓彎兩千多年的青銅劍,竟在瞬間迅速恢復平直。

人們驚呆了,兩千多年前的鑄劍師究竟掌握了怎樣先進的鑄造技術,打制出如此神奇的寶劍?

後來,專家對這把寶劍進行了認真的研究,發現是一種叫做「鉻鹽氧化」的冶金方法,也稱作「形態記憶合金」。

這種技術在1937年被德國人首先發現並申請了專利,想不到我們的先民,竟在兩千多年前就掌握了這種技術,實在令人匪夷所思。

這些青銅寶劍重達十斤,單手很難揮舞,需要兩隻手才拿得起來,為了檢驗這些青銅劍究竟有多鋒利,專家找到一塊木板,舉劍砍去,木板迅速成了兩段。

青銅劍表面有十微米厚的灰色「鉻鹽化合物」保護層,耐鏽蝕,這比越王劍的硫化處理的防腐防鏽能力還要強,保持了兩千多年不鏽蝕,當時轟動了整個世界,堪稱秦始皇陵又一奇蹟。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漢周讀書 的精彩文章:

沒有這300流民,就沒有秦穆公,也不會有秦始皇,更別說以後
武大郎悔不當初「我咋就沒推個小車賣饅頭!」

TAG:漢周讀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