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學 > 李商隱一首思鄉經典,送給滯留在異鄉,不能回家的遊子們

李商隱一首思鄉經典,送給滯留在異鄉,不能回家的遊子們

每個人都有孤獨感,即使在喧囂的塵世中。內心的孤獨也許是與生俱來,卻渴望被安撫和理解。獨自在外打拚,必然會遇到各種困境,獨力難支、無人可訴、呼天不靈。最怕的是自己都不願與內心的另一個我交流,但忍受孤獨卻比忍受貧困需要更大的勇氣。晚唐詩人李商隱因雨滯留,內心就感到無比孤獨。

滯雨

唐代:李商隱

滯雨長安夜,殘燈獨客愁。

故鄉雲水地,歸夢不宜秋。

李商隱的一生大體上與晚唐四十多年的牛李之爭相始終,他深陷在這個漩渦中難以自拔,連人格也受到了誣陷,屢遭排抑。但是李商隱卻始終徘徊不定,既對牛派的杜牧給予很高的評價,也對李派的鄭亞很親近,他想做個有正義感的詩人,適當的時候再有點機會上進,自己就非常滿足了。可是最後卻這點願望也無法滿足,怎能讓他不傷心悲嘆。

李商隱覺得在長安呆不下去了,希望到外地做個幕僚。李白若是孤獨,「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李商隱卻只能「深知身在情長在,悵望江頭江水聲。」寂寞的處境本就容易滋生鄉愁,更何況還是秋雨綿綿的深夜?首句「滯雨長安夜」交代時間地點和緣由,下雨了,今夜只好滯留在長安。

但詩人將「滯」字提前,不僅更能體現雨下了很久,還突出了夜的漫長,好像是這厚實的陰雨讓時間也慢下了腳步,遲遲盼不到黎明。歸心似箭,偏偏又碰上這永無休止的連夜雨,詩人內心有一種無法排遣的無奈、凝重之感。

夜色昏暗,殘燈孤照,燈下枯坐著滿臉愁容的詩人。他眼神迷離,卻一動不動地盯著寒風中搖擺不定的燈火,他從中彷彿看到了自己的身影。這些年來詩人四海為家,到處漂泊,不正像這搖曳不定的殘燈嗎?也許只有經歷太多坎坷和時光的淬鍊,才能有如此孤單的感受。

寒夜裡的殘燈不僅沒有絲毫溫暖的感覺,與外面無盡的寒雨相比,反而更讓人覺得凄涼憂傷。燈已殘、獨坐久,客難眠、鄉愁深。「殘燈獨客」與前面的「滯雨夜」,共同營造出一種朦朧迷離、孤寂凄清的氛圍,在這樣的意境下,遊子很自然會想到自己的故鄉。

「故鄉雲水地」,這句是虛寫,也許因為故鄉有雲水重複、關山阻隔;也許故鄉本是煙樹晴嵐、碧水縈迴之地;也許故鄉只在行雲流水般飄渺的鄉思中。簡單的幾個字,卻詩意朦朧,給人以無限遐想。

雨夜客居,殘燈獨坐,正適宜思鄉夢回,詩人卻說「歸夢不宜秋」,語似直白,實則含蓄。在詩人眼中,秋就是愁,風雨雲水,無一不令詩人愁腸百結。滿目愁景,滿懷愁緒,即使回到故鄉,還不是一樣愁苦?所以「不宜」,其實卻是「最宜」,妙在正話反說,不言悲而神傷。

但是李商隱總是喜歡含蓄,細細品味,「滯雨」其實就是詩人長期在夾縫中生存;「客愁」是詩人長期受到排擠壓制,懷才不遇,對前途充滿迷惘;「故鄉」則是詩人心中理想的歸宿,是一隻孤舟可以停泊的地方,一個可以實現夢想的美好境界。

孤獨愁苦的堅持,也許會雨過天晴。留在長安,在天子身邊,機會總比「雲水」之地要多一些。凄涼的旅社,寒冷的雨夜,李商隱就像一位空曠舞台上的獨舞者,可惜只有暗淡的燈光、憂鬱的眼神,卻沒有優美的旋律和聚焦的閃光燈,更沒有鮮花和掌聲。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雲水心語 的精彩文章:

蘇軾最感人的一首詞,濕薪如桂米如珠,卻不改豁達情懷
陸遊很簡練的一首詩,全文句句寫竹,卻不著一個竹字

TAG:雲水心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