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天下 > 【緬甸華人】 三代不改鄉音

【緬甸華人】 三代不改鄉音

【1】緬甸華緣


說來有趣,我在德國的時候雖然自稱是個導遊,實際上也沒帶過幾個團 ,但是竟然因為說英語的關係,帶過一個緬甸團

(團裡面很多緬甸人不會德語和中文,要求英語導遊講解)

。認識了來自緬甸的華人艷存夫婦。

佛說:五百次的回眸,才換來今生的擦肩而過。

我與艷存一定是有些緣分的,因為德國一別從未想過今生會再次相遇。可是剛好在我結婚9年紀念日這天,我去了緬甸瓦城Mandalay,這裡是艷存的故鄉。



上一次在德國見到艷存她還是個新婚燕爾的美嬌娘,這次在萬里之外的緬甸再遇見她,她已經升級做了媽媽。


艷存是第三代緬甸華人,爺爺輩在國民黨時期來緬甸做生意討生活。發展到今天,艷存的家族與很多在緬甸的華人家族一樣,是當地的富賈人家。

以前覺得華人這兩個字跟我沒什麼關係,我是中國人。這些年行走江湖,突然有天我也意識到,可能我也成了很多人眼中的華人。

世界各地都有華人,但沒有哪個地方的華人比緬甸華人讓我更加印象深刻。

【2】緬甸豪宅


艷存的家在瓦城中心地帶,小車駛入她家院子的時候。托馬斯與我說是不是住在學校單位里?然後我們就發現,在緬甸這樣一個窮到沒褲衩的地方,竟然有這樣的豪宅大院。



艷存的家是我在緬甸旅行一個月里見過的除了佛廟以外最奢華的建築。有傭人、保姆、廚師、園丁的豪門原來是這個樣子的。

我突然想起帶緬甸團那天,同行的一個朋友跟我說:「緬甸能來歐洲的團,個個非富即貴,不是軍政府的人就是商賈大戶」。我這才意識到,原來我不知不覺中和土豪交了朋友。



但是這些都不是我想說的重點。聽艷存和她的父親將自己的發家史,看緬甸華人辦的報紙上各種華人的項目。我深深的為他們驕傲。

【3】百年大計,教育為本


緬甸很少有華人從政,幾乎清一色經商。最開始的時候從各種小攤小販的生意做起。靠著勤勞和智慧,緬甸華人才有了今天的地位。

我後來又接觸了很多其他地方的緬甸華人。發現他們與緬甸人之間最大的區別就是對教育的重視。

這些華人來緬甸百年,從來沒有忘記過孔夫子的教誨:

萬般皆下品,惟有讀書高


勞心者治人,勞力者治於人。

緬甸最大的殤就是童工的泛濫,很多家庭沒有錢,也不想讓孩子受教育,很多很多幾歲大的孩子就開始在餐館裡打工謀生活。

但是華人的孩子,除了要上緬甸人開的緬文學校,還要同時上華人自己舉辦的華校。



緬甸中文報紙


正常緬甸學校早上八點上學,艷存和其他的華人子弟要早上五點半帶著蠟燭去華校學習(那時緬甸很多地方不通電)。華校是華人自己組織辦理的,那時候用的是台灣版的教材,除了學中文,同時也學其他科目。下午五點緬甸學校放學,又要再繼續去華校上課。

我們很多人在仇富嫉貴的時候,可能從來沒想過:

人家不只是比你會投胎,人家還比你付出了更多的努力。你還在夢鄉里酣睡的時候,她們已經點著蠟燭在學習了。

所以所有的緬甸華人孩子,幾乎很少有不優秀的。越努力越優秀,這就是為什麼緬甸華人如今在緬甸水深火熱這樣的地方生活得如此如魚得水最重要的因素。

艷存的中文水平與母語無異,緬文不輸給任何一個緬甸人。英文水平因為曾經在加拿大留學,也是十分流利。

但最讓我欽佩的是:她們在家中,說的還是純粹的雲南方言。艷存的爸爸是在緬甸出生長大的,艷存也是,她說她的兒子將來也一定會說雲南話。如此三代人還鄉音不改,這實在是十分難得的。文化的傳承需要一代又一代人的努力。



與艷存一家共慶緬甸新年,吃傳統火鍋.


我認識很多華人的二代,不要說鄉音,中文都根本聽不懂了。緬甸華人在文化傳承這件事情上的團結認真是十分令人敬佩的。如今的緬甸還有很多窮辟的地方,華人聯合起來捐建學校,有文化的幫助沒有文化的把教育,也是華人在緬甸得以群體立足非常重要的根基。



準備去潑水節上玩水的艷存家的表兄妹們


後來我去緬甸北部,有很多還在戰火邊緣的小城村莊,判別這家人是不是華人非常容易,不論家庭貧富,進門就可以看見他們牆上掛著的家人的學士服畢業照,從這些照片可以看出,教育對他們來說如此重要。是家族和子孫的未來。

【4】為了忘卻的紀念

很多人可能都不知道,二戰期間。我國有十萬遠征軍在緬甸陣亡,多年來英魂無人問津,這是一段被忘卻的歷史。



遠赴緬甸抗日的遠征軍


在緬甸北部的昔卜,我買汽車票時認識了華人劉老先生。因為看到他桌上的古文書籍,我問了他一些關於緬甸華人的問題。他十分熱情的告訴我他們自己在本地創辦的華校,以及剛剛捐建不久的遠征軍紀念碑。


華校創辦的抗日紀念展覽


等我按照他指的路找到那裡,劉老先生又親自騎摩托車趕過來為我們介紹。他是昔卜這個華校的創辦人,身兼校長、老師。教材不僅僅有國內機構捐獻的書籍,還有他自己編輯的。

這個年事已高,一條腿有頑疾的老人,依然撐著一根拐杖,支撐著他關於中華民族的文化傳承夢想。



簡陋的教室,所有一切都是華人自己聯合創辦的



昔卜有百分之三四十的人口是華人,華校也有好幾個。劉先生嘆氣,現在也有很多華人不再學華語了。他編寫的教材中,還有很多古文經典,我看著那些學生一筆一划寫下的弟子規,內心除了震撼還有慚愧,我的女兒也有一半中國血統,在教她華文以及文化方面,我還有很遠的路要走。

學校的教室外面就是遠征軍紀念碑。國民黨時期十萬抗日將領的亡魂終於在緬甸華人的多方努力下,又重新得以立碑慰亡靈。




因為緬甸複雜的軍政制度,以前老的墓碑被拆卸,多年來這些陣亡將領無人問津,在劉先生和多方華人的努力下,找到了一個老兵拓印留下的墓文。終於在前兩年重建墓碑。歷史才得以還原,告慰亡靈。


劉富和老先生,照片中他手指的小男孩就是童年時期的他,這張老照片裡面的人如今只剩下他和另外一個如今已經90多的老先生在世,其他人早已作古。


如果有一天你去緬甸昔卜,想瞻仰一下烈士英魂。了解本地華人生活可以聯繫劉先生:095278612

在談及華人在緬甸的生存狀況時,劉老先生說緬甸人十分淳樸善良,所以每當有緬人修築佛廟募捐時,自己也常常慷慨解囊。緬甸人非常感激,說他將來一定得好報,有天堂。

思及過去幾十年在緬甸混亂軍政下的苦難生活,他無奈地笑著說:「我不要去天堂,就讓我呆在地獄,我已經習慣了這煉獄的生活了」。

請允許我以炎黃子孫的身份,向劉老先生以及所有緬甸華人致敬!

推薦閱讀


東南亞宰騙術揭秘(緬甸篇)


緬甸歲月 | 誰說緬甸的首都是仰光?


蒲甘記 | 萬塔佛城下的枉言


關注我們:愛是有故事的旅行


我,托馬斯和伊娃一家人,


環球旅行第十年的故事分享。

公眾號所有文章均為原創首發。


歡迎關注,打賞,分享。


湯佳:環球旅行家,80後女作家,已經《親愛的,這不只是一場旅行》《愛是有故事的旅行》兩本專著。

新浪微博:@湯佳托馬斯


iPhone用戶識別此二維碼


給作者打賞哦~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德國生活報 的精彩文章:

【罷工】今日杜塞,科隆,斯圖三地機場安保人員全天罷工,望出行人員周知
【聚焦】17歲的德國女生難民營遇害,改變不了現狀但是要懂得保護自己啊

TAG:德國生活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