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漢宣帝頒布詔令說:「有功不賞,有罪不課,雖唐虞猶不能化天下」

漢宣帝頒布詔令說:「有功不賞,有罪不課,雖唐虞猶不能化天下」

漢宣帝頒布詔令說:「有功不賞,有罪不課,雖唐虞猶不能化天下」

漢宣帝頒布詔令說:「有功不賞,有罪不課,雖唐虞猶不能化天下」

漢宣帝早年生活在民間,深知吏治好壞將直接關係到百姓的生存發展與社會的和諧穩定。他說「吏不廉平則治道衰」。所以,他即位後,除親自過問政事,省去尚書這一中間環節,恢復了漢初丞相既有職位又有實權的體制外,還特別重視地方長吏的選拔和考核,並下大力氣整飭吏治。為此,劉詢建立了一套對官吏的考核與獎懲制度。他多次下詔對二千石(郡守級官吏),實行五日一聽事制度;並不定期派使者巡行郡國,對二千石官員的工作進行考察。根據考核結果,信賞必罰。他頒布詔令說:「有功不賞,有罪不課,雖唐虞猶不能化天下。」在他當政時,一大批因政績突出的官員受到了獎勵,或以璽書勉勵,增秩賜金,或爵關內侯,升任九卿或三公。對那些不稱職或有罪的官吏,則嚴懲不貸。 隨著這些措施的推行,一大批「良吏」便逐漸造就而成。其中,還有許多官吏是由低級郡吏察廉晉陞而來,或因明經而被提拔。

漢宣帝時期,是官吏「久任」制發展到較為完備的時期。這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

其一,把官員「久任」的實施範圍由中央大臣擴大到高級地方官員。不僅侍中、尚書等參掌朝政的親信近臣得蒙榮寵,郡太守一級的高級地方官也多有「久任」者。漢代的郡國介於中央與縣之間,在中央與地方的關係中,郡國守相起承上啟下的作用。郡國守相的好壞,不僅關係到一方的安寧與否,也關係到國家的治亂興衰。所以,劉詢對郡國守相的選任,十分慎重和嚴格,規定先由朝中大臣舉薦,然後擇日親自召見考核,詢問治國安邦之術。著名循吏龔遂被任命為渤海太守,就是其中一例。

其二,上述官員即便積有功勞、或有優異表現應該升遷,也不輕易提升調動,而是另外尋求對策,給良吏以物質、精神兩方面的獎勵和褒獎。

對於親信近臣,「至於子孫,終不改易。」結果是「樞機周密,品式備具,上下相安,莫有苟且之意也」。

對於郡太守,宣帝坦言他們是輔助天子治國理民的關鍵所在,是「吏民之本」,如果時常調動變易就不會被其屬下尊重,上下難以相安;實行「久任」制,百姓知其將長時期在職,就不敢欺罔上司,自然就會「服從其教化」。

對治理地方有優異政績的郡太守,漢宣帝常用的獎勵辦法是:頒布璽書嘉獎勉勵;在原有的薪俸基礎上增加俸祿;賞賜金錢若干;甚至拜爵至關內侯,使之得以享受政治名譽與經濟利益。如膠東相王成在「考績」中,被認為安撫了大量流民,「治有異等」,就得到了明詔褒獎,並提升其俸祿為「中二千石」,賜爵關內侯。另外一位名臣黃霸,曾因過失被貶,後以八百石的官秩再度出任潁川太守,任職八年郡中大治。漢宣帝下詔稱揚,並「賜爵關內侯,黃金百斤,秩中二千石」的額外獎賞。

按常規,郡太守的俸祿高者為「二千石」,低者可至「八百石」,而王成、黃霸實際享受的「中二千石」俸祿與朝廷諸卿持平。他們的職務儘管沒有升遷,但是政績得到肯定,待遇得到改善,利益得到保障。這不僅對當事人有安撫激勵作用,也可以給後來人樹立榜樣,結果刺激了政風吏治的改善。史稱:「是故漢世良吏,於是為盛,稱中興焉」。

漢宣帝起於民間,知道百姓對官員貪腐切齒痛恨,所以,他一當政,就主張嚴明執法,懲治不法官吏和豪強。一些地位很高腐化貪污的官員都相繼被誅殺。大司農田延年在尊立漢宣帝時,作用非凡,「以決疑定策」,被劉詢封為陽城侯。但因修建昭帝平陵,趁僱傭牛車運沙之機,貪污賬款三千萬,被丞相議奏為「不道」罪。宣帝此時要求用自己的私錢—水衡錢來為昭帝修建平陵。幾天後,使者來召田延年到廷尉處聽罪。田延年自殺。

漢宣帝不僅以執法嚴明著稱,還以為政寬簡聞名。他在任用地方官時,除啟用了一些精明能幹的能吏去嚴厲鎮壓不法豪強外,同時任用了一批循吏去治理地方,從而改變了吏治苛嚴和破壞的現象,大大緩和了社會矛盾,安定了政治局面。由於他有過牢獄之災的經歷,所以,對冤獄深惡痛絕,提出堅決廢除苛法,平理冤獄。

他親政後不久,就親自參加了一些案件的審理。為從制度上保證執法的嚴肅性和公正性,地節三年(公元前67年),還在朝廷增加了四名廷尉平,專掌刑獄的評審和複核,並設置了治御史,以審核廷尉量刑輕重。地節四年(公元前66年),又下詔廢除了首匿連坐法,並下令赦免因上書觸犯他名諱的人。五鳳四年(公元前54年),他派二十四人到全國各地巡查,平理冤獄,檢舉濫用刑罰的官員。他還先後多次下令,大赦天下。

漢元帝為太子時「柔仁好儒,見宣帝所用多文法吏,以刑名繩下,大臣楊惲、蓋寬饒等坐刺譏辭語為罪而誅,嘗侍燕從容言:『陛下持刑太深,宜用儒生』。漢宣帝作色曰:『漢家自有制度,本以霸王道雜之,奈何純任德教,用周政乎!且俗儒不達時宜,好是古非今,使人眩於名實,不知所守,何足委任!』乃嘆曰:『亂我家者,太子也!』」《漢書》這段記載,為了解漢代後期治國方針的演變,提供了很好的材料。

漢武帝時,確立的「霸王道雜之」的「漢家制度」,可以說是一種行之有效的治國方式,漢宣帝一語道出了其中要訣。這一制度從漢宣帝以後,始終為後世所稱頌和遵循。而且,中國古代各皇朝的統治者都不同程度地借鑒「漢家制度」的經驗教訓,以強化其統治。

(本篇完)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蕭家老大 的精彩文章:

你知道司馬光在《資治通鑒》中是怎樣評論漢武帝的嗎?
准皇太后李陵容從未插手政治,而是積極化解兩個兒子之間的矛盾

TAG:蕭家老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