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化 > 「杯子」的歷史演變過程頗有趣

「杯子」的歷史演變過程頗有趣


「杯」字起源於「抔」,雙手合捧之意。最早的杯是橢圓形的,兩側有耳,又名耳杯,要雙手持耳捧起來,喝酒。商周時飲酒的青銅觚,有一些是帶把手的,漢代的漆耳杯有耳,也相當於把的功能。



耳杯裝上酒,還能漂在水上,陶瓷不行,青銅不行,要用木胎漆器,所以「杯」字從「木」。

漢唐時,漆器被瓷器取代,瓷杯不再做成耳杯的橢圓形,而是圓的。這是因為瓷器是在輪車上拉製成形,做成圓的方便。茶始於漢,盛於唐,天下飲茶多用瓷杯,從此茶與瓷結下了不解之緣。

最早的瓷器是青瓷,唐代時白瓷興盛起來,形成南青北白的格局,但白瓷並不被上層社會接納,進入朝廷是元代的事了。

↑這是存世的唐代邢窯茶碗,那時的茶碗直接徑在十厘米左右,比今天的茶杯大多了。

唐代的另一種茶杯是托盞,為了防燙手,在茶杯下加了個托盤,後來演變成今天的蓋碗。

奇怪的是,中國的瓷杯一直沒有把。不是瓷工不能做把手,估計是沒想起來,有把的馬克杯是晚清才傳入中國的。唐代倒是有一種把盞,把底足做得很高,起到了把手的功能,又名高足杯。



唐人吃茶用煎茶法,

茶餅

碾成粉末,

放蔥姜鹽在

沸水中煮,好像現在人喝湯。宋朝流行點茶,把茶末碾碎,調成膏狀,放入茶盞,沸水沖注,再以茶筅攪出白沫。


茶餅



碾茶工具

為啥一定要茶沫呢?當時有一種風靡全國的遊戲,鬥茶,幾個人聚在一起點茶,比誰杯中的白沫多,持續時間長。白色茶沫,當然是黑色茶杯襯托得最清楚,所以宋朝流行黑色茶杯。

原本青瓷白瓷爭鋒的格局,不成想被黑瓷佔了先機,徽宗還特地寫了篇《大觀茶論》,說:「盞色貴青黑,玉毫條達者為上」。

有的朋友說到宋代,必稱汝窯,彷彿每個宋朝人都拿著汝窯杯,非也。宋人用的瓷器可謂五光十色,汝窯只是象牙塔里的東西,並不能代表當時主流審美趣向。


汝窯天青釉碗,宋


宋代稱茶杯為盞,多是闊口、狹足,直壁,倒著看像一個草帽,故名斗笠盞,或者笠式盞。還有一種漏斗形的茶盞,比斗笠盞高一些。這時的茶杯種類還是相對單調,到了明代才真正興盛起來。

器物從來不是孤立存在,而是依附於習俗,隨習俗而變。明代改用泡茶法,最適合品鑒湯色的是白瓷,所以明初定窯白瓷盞最受推崇。

但那時定窯已經停燒了,就以景德鎮窯的茶杯代替。明代景德鎮窯白釉水準超過了定窯,潤如凝脂,被後人稱為甜白釉。上圖中的宣德杯是半圓形,如同雞心的下部,故名雞心杯。


明代之前,酒杯茶杯和飯碗大小相似,明朝時分開了,杯開始比碗小。

杯變小是受到酒的影響,過去酒的度數低,和現在的啤酒差不多,所以武松喝了十八碗還能打虎,要是換成二鍋頭,他店都出不去。

明代普及了蒸餾酒,酒精度上去了,再用過去口徑十幾厘米的杯,一個人可能都喝不掉,所以開始把酒杯做小,這種小號的酒杯又影響到了茶杯。


馬蹄杯 清代




目前100000+人已

關注加入我們

坦腹齋

名家作品選

匯總


坦腹齋畫廊銷售名家作品選(一)


坦腹齋畫廊銷售名家作品選(二)


坦腹齋畫廊銷售名家作品選(三)



坦腹齋畫廊銷售名家作品選(四)


坦腹齋主人 張大拙微信

  

zdazhuo

版權聲明:坦腹齋致力於中國藝文的推介傳播。部分文章推送時未能與原作者取得聯繫。若涉及版權問題,煩請原作者與我們聯繫,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妥善處理。謝謝!聯絡郵箱:1013102739@qq.com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坦腹齋 的精彩文章:

藝術,是讓你成為一個獨立的人
木心:至少,每天要看書

TAG:坦腹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