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育兒 > 三個不同階層孩子的成長曆程,父母越不努力,孩子越是沒「出路」

三個不同階層孩子的成長曆程,父母越不努力,孩子越是沒「出路」

前段時間有部紀錄片非常火,引起社會各界人士的反響。就是鄭瓊導演的《出路》,這部紀錄片講述了三個出身不同的青少年從小學到步入社會的成長曆程,他們每一個人都很努力,但也有自己的困境。

來自甘肅大山裡的馬百娟,家裡很窮,2008年全家一年支出超不過50元。她12歲才讀小學二年級,每天早晨就是熱水泡饃,上學、放學、餵豬、做飯、做農活。在鏡頭下,她只希望能夠去北京上學、去打工,一個月賺1000塊錢買面,因為家裡面不夠吃。農村的孩子都有這樣的憧憬,知識能改變命運。但是父親卻認為女孩子是別人家的,遲早要嫁到別人家去,讀書能認字就行了。馬百娟在她16歲時,嫁給了表哥,似乎除了父親說的嫁人,沒有其他的出路。

袁晗寒的父母都是北京人,從小就上了最好的幼兒園,最好的小學,最好的初中,最好的美院附中。輟學後,在家中無所事事,以看書、看電影打發時間。為了讓她的生活不再無聊,自己開了一家小酒吧。後來又去了德國留學,取得了相當碩士的文憑,她說她可以去干任何事情,導購、買票、服務員都行,待在北京沒事幹也沒啥意思,找點事干也挺好。

徐佳19歲,是一名復讀生,父母都是沒有文化的農民工。父親離世前留下一句話:「爬也要供孩子上大學」。家人都希望他通過考大學,來改變家庭的命運,改變自己的命運,改變以後他孩子的命運。經過他的努力,考上了大學,雖然不是985和211,但是對於小縣城底層家庭能上大學也是不容易了。現在他結婚、生子,在武漢買房買車,算上中產家庭了,母親也是喜笑顏開。雖然他剛剛達到袁晗寒的起點,但他接受這種差距,他會努力去改變他孩子將來的起點。

在一個論輸贏的社會中,每個人都是受害者。如同案例中的故事,我們不難看出,父母的言傳身教至關重要。父母都有自己的困境,但要勇於打破牢籠。父母越是不努力,孩子越沒有出路。以下三點,各位家長一定要注意。

1、父母親手抓教育

寶媽群里有位媽媽,曾經分享一個自己家的故事。孩子整個小學期間,他們都沒有過問過孩子的學習,把孩子託付給了外公外婆。她當時覺得:「父母給你吃穿,供你上學,我們小時候可沒有你幸福」。外公外婆帶孩子,絕大部分都在麻將館打麻將,孩子自然就生活在麻將館裡。館裡每天煙霧繚繞,臟活隨口而出,謊話連篇,輸錢掀桌子打架的事更是層出不窮。外婆家的這種教育,怎麼可能會教育出好孩子來。父母應該親手抓教育,讓孩子看到父母努力的過程,生活不是消磨時光,從正面來影響孩子,生活是用來奮鬥的。

2、尊重孩子,注意與孩子的溝通

大多數人都沒有注意過,自己和孩子的溝通過程是否合理,是否在孩子面前樹立榜樣。有一次,王媽媽去學校開家長會,孩子的班主任說:「你家孩子上課從來不聽課,也不愛說話,不愛參加活動,學習一塌糊塗!」王媽媽聽後,當眾把孩子臭罵一頓,說:「你每天幹啥那?,不學習也不至於考那麼一點分,豬都比你聰明。」孩子也不辯解,默默不語。後來王媽媽聽從別人建議,父母應該尊重孩子,建立平等的溝通,走進孩子的世界,了解孩子。怎麼都不應該當眾責罰孩子,即使出發點是對的,因為孩子一樣是被尊重的。教育孩子上,父母的言傳身教尤為重要,作為家長更應該懂得這一點。

3、父母的陪伴

張女士家庭是市裡的中產家庭,孩子在家附近的學校上小學。她和丈夫下班後就回家陪伴孩子,陪孩子一起做作業,一起看動漫。孩子在父母的精心陪伴下,朝著他們心中的方向慢慢發展。張女士說,他家孩子相比,父母陪伴少的孩子更加熱愛生活,對明天充滿希望,對自己的將來有明確的規劃,不枉她的陪伴。

孩子將來如何,和生活環境也是有很大的關係。孩子從小的生活環境,取決於父母,所以父母越不努力,孩子越沒有出路。孩子從呱呱墜地開始,父母就是孩子的老師,對孩子的影響非常大。父母要以身作則,言傳身教,這才是教育孩子的關鍵。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兒科醫生鮑秀蘭 的精彩文章:

孕期孕媽睡覺再不踏實,也不要頻繁翻身,這些危害要做到心中有數
不想把孩子養成白眼狼,父母這些行為可不要有,不然晚年會很辛苦

TAG:兒科醫生鮑秀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