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知識 > 在我國,關於顏色,太多有意思的事情,先來說說我們為什麼喜歡紅

在我國,關於顏色,太多有意思的事情,先來說說我們為什麼喜歡紅

在我國,關於顏色,有很多約定俗成的事情。比如,黃色能夠代表皇家、皇室,黃色的龍袍、座椅、宮殿的黃色琉璃瓦等等,都顯示著皇家的尊貴與威嚴。紅色呢,則被看作是全民的吉祥顏色,逢年過節,娶媳婦嫁閨女,但凡是喜慶的日子,都會選擇用紅色來裝飾。而至於綠色,有個不太好的詞兒叫「綠帽子」,這個帽子估計誰也不願意戴。

在我國,關於顏色,太多有意思的事情,先來說說我們為什麼喜歡紅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圖片

那麼問題來了,為什麼綠色帽子有特殊的象徵意義,說藍帽子就不行?紅色為什麼會成為中國全民的吉祥色?而黃色怎麼就成為了皇家專屬色呢?這些有著特定習俗的顏色背後,究竟蘊含著哪些中國古代文化含義呢?這些啊,就是《織色入史箋》這本書要為大家解答的。

在這本書中,作者詳細介紹了赤、青、黃、白、黑這五種中國古代獨具代表性的顏色,並且將顏色背後所包含的歷史背景、政治生活和民間習俗等等內容融會貫通,以顏色的獨特視角,來看待歷史,解析顏色背後的中國古代文化。

在我國,關於顏色,太多有意思的事情,先來說說我們為什麼喜歡紅


今天,我們先來說一說古代的赤色,也就是紅色

在中國文化中,我們對紅色一直都熱情不減。無論是過年也好,還是結婚、開業,但凡是喜慶的日子就都會想到用紅色。可以說,紅色已經成為我們日常生活中表現歡慶喜悅的標配了。那中國人為什麼會這麼寵愛紅色,把它當成我們的吉祥色呢?這還要從漢朝說起。

在我國,關於顏色,太多有意思的事情,先來說說我們為什麼喜歡紅

《漢書》中有這樣的記載,說在秦朝末年,漢高祖劉邦當時還只是一個小亭長,級別就類似於現在的鄉長。有一天晚上,在道路的中央突然出現了一條大蛇,劉邦趁著酒勁就把大蛇給砍死了。後來,就有個婦女在路邊哭,說被砍死的那條大蛇其實是白帝的兒子幻化成的,結果被赤帝的兒子殺了。白帝和赤帝這兩位可都是上古時期受人擁戴的帝王。這個消息傳開以後,大家都覺得劉邦這個人不簡單,居然是赤帝的兒子,那他一定有天神眷顧,就紛紛前來投奔,為劉邦後來推翻秦朝的統治集結了相當大的力量。

聽到這,相信你也會覺得這個赤帝之子的故事很扯,那個婦女很有可能就是劉邦找來的托兒。劉邦的父親無論如何也不可能是個上古時期的人,這不科學。

在我國,關於顏色,太多有意思的事情,先來說說我們為什麼喜歡紅

但話又說回來,既然劉邦把赤帝之子這個名號拿來用了,就得把它落實到實際中去證明。那劉邦要怎麼維護他這個赤帝之子的頭銜呢?說起來,赤帝的赤,表示著紅色。於是劉邦在推翻秦朝,建立漢朝後,就開始大力推崇紅色,把紅色發展成了官方色。像秦朝的龍袍其實還是黑色的,到了漢朝就變成了上身是黑色下身是紅色。出征打仗的戰袍也變成了紅色,後來就連大門也被粉刷成紅色。杜甫那首膾炙人口的詩句「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就用紅色的大門來代表富貴人家,揭示了豪門與貧民之間嚴重的貧富差距。

在我國,關於顏色,太多有意思的事情,先來說說我們為什麼喜歡紅

而隨著漢朝在政治上越來越推崇紅色,紅色便成為了一種高貴的象徵。久而久之,民間就借用紅色的「尊貴」來代表吉祥,很多民俗也就隨之發展起來,比如,結婚時要穿紅色,本命年也要穿紅色,連月老連接姻緣的線也都是紅色的。這也便是後來紅色成為我們全民吉祥色的原因。

但在中國古代,紅色不僅僅成為了民俗中的吉祥色,它更是與女性融合,給中國文化帶來了柔美的一筆。比如:我們常常用「紅粉佳人」「紅顏知己」這類帶有紅色的詞來形容女性。那為什麼紅色會成為女性的代名詞?這就要從女性的好閨蜜——胭脂說起了。

在我國,關於顏色,太多有意思的事情,先來說說我們為什麼喜歡紅

胭脂,也就是我們現在所說的腮紅。關於它的起源,其實有兩種不同的說法:一個是五代十國時期的學者馬縞,他曾經任職國子監太學博士,相當於現在的大學一級教授,他的考證還是很有說服力的。他認為,胭脂應該起源於商紂時期。當時有個叫燕地的地方,那裡的婦女會採摘紅藍花葉,然後將花汁處理,凝結成油脂,用來妝飾容貌。而另一種說法是,胭脂產於中國西北匈奴地區的焉支山,那裡的貴族婦女經常用胭脂來修飾臉部。

在我國,關於顏色,太多有意思的事情,先來說說我們為什麼喜歡紅

可無論哪種說法,胭脂的出現都不會晚於漢代。戰國時期的著名辭賦家,也是美男子宋玉,就曾在《登徒子好色賦》中用紅色的妝容來指代過女性。可以說,胭脂對女性的陪伴長達上千年,說它是女性的閨蜜一點都不為過。

但要說起胭脂真正流行起來,其實是在漢代。當時漢武帝劉徹為了加強漢朝與西域各國的聯繫,曾派張騫出使西域,此次出行促進了很多文化上的交融。比如,西域的核桃、葡萄、石榴、蠶豆、苜蓿等十幾種植物,逐漸開始在中原栽培。西域的樂曲和胡琴等樂器,也隨之在漢族流傳。而胭脂,也就是從這個時候,被引入到中原地區,成為了女性的專寵。

在我國,關於顏色,太多有意思的事情,先來說說我們為什麼喜歡紅

到了隋唐時期,胭脂就更受追捧,甚至出現了「桃花妝」這種流行妝容。那這個桃花妝到底什麼樣呢?我特意找了一幅圖放在文稿里,叫做《弈棋仕女圖》,這是新疆吐魯番出土的一幅武則天時期的畫作。因為吐魯番乾旱少雨,畫作在出土時色彩還非常鮮艷,可以看到很濃烈的桃花妝。基本上女性的臉,只有額頭、鼻子和下巴是白的,臉頰處全都被塗抹成了紅色。說實話,按照我們現在的審美,有點不太容易接受。

在我國,關於顏色,太多有意思的事情,先來說說我們為什麼喜歡紅

《弈棋仕女圖》

女性朋友肯定都知道,平時化妝的時候,塗完粉底如果再塗上一抹腮紅,會顯得氣色特別好,襯托得臉部更加立體白皙,越發明媚動人。所以啊,雖然桃花妝現在看來有點誇張,但也說明了用胭脂妝飾自己,從古代開始就成為了一種美,一種時尚。正是出於古代女性對紅色胭脂的迷戀,一些文人墨客的詩詞中便開始出現以「紅妝」「紅顏」等帶有紅色字樣的詞來指代女性,而紅色也由此成為了女性的專屬色。那麼,「紅妝」和「紅顏」這些詞又是從什麼時候開始產生的呢?

在我國,關於顏色,太多有意思的事情,先來說說我們為什麼喜歡紅

最早使用「紅妝」來指代女性的詩,是東漢時期《古詩十九首》中的「青青河畔草」。詩中用「娥娥紅粉妝,纖纖出素手」來形容一個女子的美麗。「娥娥」就是美麗的樣子,纖纖就是說她手指細長白皙。而紅粉妝,正是描寫女子用胭脂化完妝的模樣。後來更有「誰堪覽明鏡,持許照紅妝」「阿姊聞妹來,當戶理紅妝」等詩句,都使用了「紅妝」來形容女性塗抹胭脂的場景。

在我國,關於顏色,太多有意思的事情,先來說說我們為什麼喜歡紅

而至於「紅顏」這個詞,據班固的《漢書》記載,漢武帝劉徹在悼念亡妃李夫人的詞賦中曾經寫道:「既感激而心逐兮,包紅顏而弗明」。這句詩的意思是說,我心中對你有無盡的追思,可美麗的你卻躺在黑暗的墳墓中無法與我相見。句中就是用「紅顏」這個詞來指代用紅色胭脂來妝飾自己的李夫人。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六百八學歷史 的精彩文章:

讀這本2000多年前的《物理學》,看亞里士多德如何理解「時間」

TAG:六百八學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