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美食 > 一樣保存不當受了潮,武夷岩茶返青了,白茶為什麼不會返青?

一樣保存不當受了潮,武夷岩茶返青了,白茶為什麼不會返青?

丨本文由小陳茶事原創

丨首發於企鵝號:小陳茶事

丨作者:村姑陳

《1》

喝過岩茶的茶友們都知道,當茶葉與空氣接觸久了,受了潮,茶葉就會返青。

因此也不難理解,在返潮的季節里,南方的茶商們對茶葉的儲存會更嚴格。

巧合的是,岩茶和白茶的保存方法幾乎一樣,都要遮光、密封、乾燥、無異味保存。

如果岩茶保存沒做到位,那就會返青。

比如讓岩茶呆在一個潮濕的環境中,沒過多久,岩茶就會吸收空氣里的水分。

原本如餅乾一樣乾燥、酥脆的岩茶,一旦沒有密封好,暴露在空氣中受了潮,就會變得軟塌,失去了原有的滋味。

緊接著,岩茶開始出現青味,這也是岩茶變質的表現形式。

但到了白茶,為什麼像白茶一樣受了潮,就不會返青呢?

《2》

白茶的製作工藝,沒有經過殺青,只經過萎調和乾燥,工序簡單。

茶農們將鮮葉採下後,放在水篩上自然晒乾或陰乾,再經過的適當烘乾,就製作完成了。

經過傳統工藝製作的白茶,外表上是原生態的,有茶樹上鮮嫩自然的影子,毛茸茸的白毫依然明顯。

我們喝到的白茶茶湯,往往有細小的白色毫毛在水中遊盪,或者漂浮在茶湯上,帶來一陣陣鮮爽甘甜的滋味。

因此,沒有經過殺青的白茶,相對來說是新鮮自然的,不存在「返青」這一說法。

而那些經過殺青的茶,如武夷岩茶,需要經歷焙火。

如果是焙火輕的岩茶,水分含量比焙火足點的茶高,存放時間久了,水分揮發出來積累到一定量,使茶葉里的內含物質發生變化,就開始返青了。

就像一些沒有把控好生長需求的橘子樹,上面的橘子從綠色生長到橘色,到了後期,又開始出現綠色,這就是返青了。

返青的岩茶,茶香中帶著青味,像修建草坪散發出的氣味,滋味還有生澀感。

而白茶受潮,毫香、花香、草香會變淡,茶湯的口感也會變薄,原本高爽或醇滑的口感變弱了許多。

整體感覺像蔫蔫的茶葉一樣,奄奄一息,本身清新馥郁的氣息,像生了場病一樣,氣色變得蒼白無力,喝起來只能用「寡淡」來形容。

白茶的工序簡單,並不代表製作簡單。

白茶對乾燥度的要求嚴格,制茶師傅如果沒有控制好,讓白茶的含水量超過了8.5%,這樣就很難保證茶葉的品質了。

製作出來的白茶,不管你的保存有多周全,多嚴密,白茶也會因為自身的水分受潮,發霉變質。

《3》

受潮了的白茶,葉片變軟,香氣變淡,湯水變薄。

乾燥的白茶,手感應該是乾脆、輕盈的,特別是散茶,稍微用手一掐,干茶就會碎掉。

受潮後的白茶,在手上的感覺變沉了些,失去了原來的乾爽,乾燥的沙沙聲響弱了下來,甚至消失。

沖泡乾燥度極好的茶,在注入沸水時,乾燥的茶葉會接連發出噗呲的吸水聲,彷彿口渴了很長時間,拚命汲取水分。

被沸水喚醒過的白茶,逐漸釋放體內的香氣和滋味,讓我們沉浸在鮮筍香、花香、草香中,品味純正的茶湯。

那麼,選購到一款品質好、工藝佳的白茶,我們該如何避免白茶受潮?

一、三層包裝法

使用鋁袋、塑料袋、紙箱,由內到外層層將白茶密封,紮好袋子,用透明膠密封好紙箱即可。

二、減少開箱次數

避免經常開箱,否則會增加白茶接觸空氣中水分子的機會。

日常飲用的白茶,按照需求提前取出,分裝在茶葉罐中,裝白茶的塑料袋開口要束好。

三、取茶速度快,及時密封

平時沖泡,取茶要快,防止空氣中水分的入侵。

取完茶之後,一定要及時密封,別等到喝完茶才想起,那時白茶已經在空氣中暴露了很久。

《4》

返青的岩茶,青味是生澀的。白茶,其實也有一個看似青澀的時期。

我們剛購入的新白茶,建議放一放再喝,這個過程,也是積蓄能量的過程。

白茶經過萎凋和乾燥,短時間內消耗了大量的能量。

此時,白茶中的各類芳香醇物質,還處於四肢無力、手腳發軟的狀態,還沒有足夠的能量來釋放香氣。

同時,茶葉內的茶多酚、咖啡鹼、氨基酸等物質,經過萎凋,有的還處於遊離狀態,比較分散,還沒有沉澱下來準備釋放滋味。

剛製成的新白茶,馬上就品飲,會發現香氣和湯感都有所欠缺。

如當年的白牡丹,在第一周喝它的時候,鮮爽感十足,雖然有花香,但層次還比較有限。

放了一個月之後,香氣逐漸聚攏,花香的豐富程度令人愛不釋手,梔子花香、蘭花香,甚至還有桂花香,讓人忍不住想多喝幾次,一探究竟。

品質好、工藝好的白茶,緩衝的時間不需要很久,大概一周,就可以嘗到純正的風味了。

《5》

白茶和岩茶雖然保存相似,但白茶生來簡樸自然,返青是不存在的。

白茶不返青,受了潮,也很打擊。

從天時地利的高品質,到優秀的制茶工藝,最後到我們手中,還需要好好保存。

當年的新白茶,帶著清鮮的毫香和花草香,當然非常值得一試。

不過心急吃不了熱豆腐,剛到手,讓新白茶們放一放再喝,風味會更佳。

喝到自己保存好的白茶,也會生髮一種滿足感:好茶,一切的等待都是值得的。

歡迎關注【小陳茶事】,了解更多白茶,岩茶的知識!

版權聲明:本文歸小陳茶事村姑陳(lanxiaoping1988)原創撰寫,任何媒體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歡迎茶友們轉發至朋友圈。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小陳茶事 的精彩文章:

投茶量,到底有什麼重要?喝過紅茶、白茶、岩茶、普洱茶都懂!
劃重點,日常選購白茶有三大禁忌,好好看,避免被典型!

TAG:小陳茶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