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健康 > 各科專家支招春節「養生大法」,保你過個健康年!

各科專家支招春節「養生大法」,保你過個健康年!

各科專家支招春節「養生大法」,保你過個健康年!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圖片

新春佳節是歡樂喜慶的團圓日子,免不了和親友們聚餐娛樂。而天氣的變化和節日帶來的興奮、緊張與忙碌,容易給老年人帶來多種健康問題。浙江醫院5位科室專家總結了老年人過節需要注意的安全事項,教老年朋友過一個健康春節。

心內科

聚餐宜清淡不宜過飽 見到太陽再慢慢鍛煉

心血管內科主任唐禮江主任醫師說,較大的晝夜溫差,會引起動脈血管收縮、血壓升高、心跳加快,從而造成心血管病患者病情不穩定,可能出現心力衰竭,心絞痛,甚至心肌梗死等情況。

「冬日養膘,春節期間難免會有聚餐,而傳統的中式菜肴,含有大量鹽分及油脂。鹽攝入過多容易使全身水腫,加重心臟負荷,而脂肪攝入過多,可引起動脈硬化,促進斑塊形成。因此,心臟病患者飲食宜清淡,忌辛辣、高鹽食物,避免三餐過飽,可適量進食富含不飽和脂肪酸的核桃、橄欖等食物。」

晨練是不少老年人的必修課,春節也不例外。唐禮江說,晨練時間不宜過早,最好太陽升起,氣溫回暖以後再鍛煉,活動強度在最大安全心率的70%以內為宜。「有一個比較簡單的計算公式,就是220減去你的年齡,再乘以70%。每天運動時間半小時為宜。」除此之外,平時起床、起夜、起立等過程中,均要慢節奏,可以減少因血壓的驟然改變帶來的心血管危害。

春節人容易興奮,唐禮江認為心血管患者要努力養成處事不驚的生活態度,情緒煩躁動怒是冠心病患者的大忌,往往容易誘發心絞痛,甚至急性心肌梗死。而情緒激動會導致高血壓患者血壓急劇升高,出現各種心腦血管意外。特別需要提醒的是,心血管病患者一定要按時服藥,不能私自停葯。

內分泌科

防高血糖也要防低血糖 糖友們要做好自我管理

各科專家支招春節「養生大法」,保你過個健康年!

春節聚餐多,飲食選擇豐富,難免出現多吃的情況。內分泌科主任吳天鳳主任醫師說,在吃降糖葯或打胰島素的情況下,記得及時補充碳水化合物,比如米、面、土豆、紅薯、芋頭、山藥、南瓜等,不能只吃菜和肉。吃了降糖葯,特別是打胰島素的情況下,如果沒有及時進食碳水化合物,會導致低血糖。

所謂「高血糖如狼,低血糖似虎」,高血糖對機體的損傷以年計算,但低血糖造成的危害卻是以分、秒來計的。吳天鳳說,防低血糖有3點,首先要注意上菜時間長短和順序。一般情況下,上菜往往遵循「冷盤—熱菜—主食」的順序,就餐時間顯著延長。對於口服格列奈類藥物或餐前注射速效、短效或預混胰島素的糖友,尤其需要提高警惕。如果已經用藥,應主動要求先給自己上一份主食。

其次,飲酒要適度。對於糖尿病患者,建議不飲酒或少量飲酒,一般葡萄酒不超過100毫升,啤酒不超過350毫升,不要喝白酒,尤其不要空腹飲酒。

再次,隨身帶食物。建議隨身攜帶方糖、餅乾等食品,以備不虞。這是個一年四季都應該保持的好習慣。要牢記:低血糖可能發作於任一時間、任一地點,這時候,口袋裡的一粒糖果可能就是救命的靈丹妙藥。

對糖尿病患者來說,做好血糖水平監測是糖尿病自我管理中的一項重要工作。吳天鳳說,1型糖尿病患者因血糖更容易波動,每天都需要測好幾次;2型糖尿病患者,如血糖穩定,每周測一次空腹及餐後血糖,每個月測一次全天三餐前後及睡前血糖。

風濕免疫科

痛風患者也要飲食管理 不需要特別避開豆製品

面對滿桌的美食,有些人卻這也碰不得,那也不敢吃,原因只有兩個字:痛風。

風濕免疫科主任袁放主任醫師介紹,痛風的根本原因是血尿酸升高,而尿酸來自於飲食中的嘌呤。因此,痛風的飲食管理,最主要的就是低嘌呤。痛風及高尿酸患者應該看一下各種食物嘌呤含量表。許多海鮮、動物內臟、肉湯均屬於高嘌呤食物,應盡量少吃。

有一種說法,認為痛風患者不能吃豆製品,袁放說,其實這個觀點有點矯枉過正,干豆嘌呤含量高,但做成豆製品後,嘌呤含量已明顯下降。所以說,痛風患者不需要特別避開豆製品。

除了高嘌呤食物,還需要注意兩種情況。一個是高糖飲料,高糖飲料經常會導致尿酸升高,一個是酒。酒類雖然嘌呤不高,但會加速嘌呤代謝,造成血尿酸升高,同時會造成尿酸排出減少,兩者結合,血尿酸容易升高。

袁放總結,痛風患者的飲食管理,要注意避開高嘌呤食物,避開高糖飲料和酒精,同時大量飲水,比如白開水或礦泉水,而不是軟飲料或咖啡。

消化內科

家中常備消化用藥 健康飲食有原則

春節期間聚會較多,進食的大魚大蝦油膩食物多,喝茶喝酒多,熬夜、晚睡晚起、生活不規律等情況較多,因而容易引起一系列的消化系統疾病,如飲食不當引起的急性胃腸炎、暴飲暴食引起的消化不良、急性胰腺炎、急性膽囊炎,飲食不規律引起的消化性潰瘍、食欲不振、胃腸功能紊亂等。

消化內科、營養科主任鄭培奮主任醫師說,急性胃腸炎表現為嘔吐腹瀉腹痛發熱,多由飲食不當引起,應對這樣的疾病,一般建議服用胃黏膜保護劑、制酸劑,如達喜、嗎丁啉等,如果出現嘔吐、腹瀉等癥狀時,多數跟細菌感染有關,所以有必要提前準備一些抗生素藥物。

如果出現嚴重腹瀉,並且無法立即前往醫院就診,很可能出現脫水並危及生命。嚴重腹瀉者如無高熱現象,建議服用一些止瀉類的藥物。先止瀉,再儘快就醫,因此止瀉類藥物也應該提前準備。而嚴重腹瀉病伴隨發熱,且有膽囊結石病史的人群需要警惕膽囊炎、胰腺炎發作,要立即前往醫院就診。

鄭培奮總結了一些飲食原則:「春節飲食要注意營養均衡,避免大魚大肉,要注意葷素搭配,多食用一些蔬菜、豆製品及菌類等食物,可以調節口味,降低血糖血脂。」可食用牛羊肉,忌過量食用生冷海鮮食品;選擇蒸、煮、燉的方式烹調食品,避免煎炸;粗糧製品搭配精細主食,做到粗細搭配有利於合理攝取營養素。吃要有度,不宜過飽,不喝或少喝含糖飲料。

另外,面對春節餐桌上的一大角色——酒,鄭培奮提醒,喝酒前可以先喝1杯牛奶或酸奶,或者吃幾片麵包,不能空腹喝酒,以免刺激胃黏膜。多吃富含維生素B的食物,飲白酒時要多喝白開水,利於酒精儘快隨尿排出。

骨科

老年人出行需謹慎 遇上摔倒切忌搬動

各科專家支招春節「養生大法」,保你過個健康年!

春節是走親訪友的好時節,骨一科主任茹選良主任醫師提醒,老年人上了年紀,行動不便,獨立處理事務能力減退,不宜單獨出行,要有家人陪同。

「老年人脂肪組織薄弱,調節功能差,易凍傷皮膚,尤其是裸露在外的面部、耳朵、手等。特別注意關節的保護,氣溫改變促使關節疼痛發作,可以穿護膝、護踝等,既可以保暖,又可以保護關節損傷。」茹選良說,老人骨質疏鬆,易骨折,因此出行在上下車、上下台階、過馬路等均須有人攙扶,避免摔倒。冬天路面光滑,手腳活動不靈活,更應小心。

「如果去的地方較遠,那麼途中要有適當的休息。」茹選良說,夜間舒適睡眠,可使老年人精力更加充沛。患有慢性疾病,如腰椎間盤突出、膝關節炎、風濕性關節炎等,盡量避免外出,否則要做好相應防護,以免受冷空氣刺激加重病情。有手術史患者,應注重保護好手術部位,避免受冷刺激,避免過度勞累,正常範圍內適當活動。

對於出行衣物和鞋子,怎麼選才是最合適?茹選良說,出行衣服應做到舒適寬鬆,避免活動受限而發生跌倒等意外。要充分保暖,尤其保護人體薄弱部位,例如雙膝關節、雙踝關節。應戴手套,保護手部皮膚避免生凍瘡,避免各指關節疼痛等。

老年人肌肉、韌帶退化,足弓彈性差,鞋子要保證舒適,適合長時間行走;冬季地面易結冰,老年人容易失穩跌倒,鞋子應該具有防滑功能,因此,運動鞋更適合老年人冬季出行。

如果遇到家中老人摔倒,家人首先要探查老人的呼吸、心跳、意識。若意識清醒,主要為四肢疼痛,應該呼叫120,避免搬動患者,保護其維持在一個相對減輕疼痛的體位,等待120醫生處理。

文中圖片來自網路 / 來源 || 每日商報 編輯 || 李娜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保健時報 的精彩文章:

《北京中醫藥健康旅遊手冊》發布:遊客選擇旅遊路線有了參考書
硅油洗髮水是現代脫髮元兇?聽聽專家的解答

TAG:保健時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