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時尚 > 深度 | 說孟晚舟案是法律事件,我看你是被美國掄了一棒!

深度 | 說孟晚舟案是法律事件,我看你是被美國掄了一棒!


每 天 送 你 一 份 生 活 菜 單


給 寂 寞 的 靈 魂 畫 一 個 

 亮

 的

 妝



她鄉華聞 · HERLAND




她鄉華聞(微信ID:chicvancouver)編輯


那一層薄過蟬翼的「法律」外皮,就能把人們的眼睛蒙住嗎?


圍繞孟晚舟事件,這幾天的美國和加拿大很是忙碌、熱鬧。

最熱鬧的一幕出現在1月28日下午:

美國司法部11位高官高調宣布,他們將向加拿大發出正式文件,要求引渡孟晚舟;同時,也正式提出了針對中國華為技術公司、華為旗下子公司,以及首席財務官孟晚舟等總共23項刑事指控。





為引渡,美國司法部出具了兩份起訴書,一份25頁62項條款,一份28頁69項條款,洋洋洒洒,炳炳鑿鑿,很有些依法辦事的架勢。果然,很快,

「起訴書表明,孟晚舟案就是單純的法律事件」的聲音,就又開始在華人圈裡若有若無地遊盪了

。村夫聞此,不禁啞然:這聲源是真幼稚,還是假糊塗?難道,就那麼一層比蟬翼還薄的「法律」外皮,就真能把號稱「專家、學者、權威人士」的眼睛給蒙住,就真的看不到孟晚舟事件的政治本質了嗎?


其中一份起訴書首頁


另一份起訴書首頁



實際上,只要有關孟晚舟事件的「熱鬧」一出來,說孟晚舟案是法律事件的聲音就會如影隨形。比如,當加駐美大使大衛·麥克納頓(David MacNaughton)稱美國確認將向加拿大正式提出引渡孟晚舟時,當時任加駐中國大使約翰·麥家廉(John McCallum)隔空「親授」孟晚舟「三個錦囊」時,當麥家廉說自己說錯了話時,當麥家廉說如果美國撤銷引渡要求對加拿大來說就太好了時,當特魯多說他炒掉了麥家廉時……這一波又一波的「熱鬧」和聲音,總給人好像排練過了的印象。


確實,

研究當代國際關係和國家發展史的學者比較一致的看法是:

至少從「一戰」以來,美國是最擅謀略的國家,是最注重製定和實施國家戰略的國家,沒有之一,它會敏銳地發覺潛在的跟自己形成競爭的國家,早早制定好方案,按部就班、千方百計、不擇手段地把潛在的戰略對手搞垮、搞殘、搞死,決不允許有誰跟自己並駕齊驅,更不要說出其右了。


圖源:人民日報

搞垮、搞殘、搞死戰略競爭對手,是最大的政治,與此相關的所有事件,都是無可爭議的政治事件,但美國更「高明」之處在於,它往往提前好多年,培養好法律、文化、人道、人權等表象,用以掩護其政治、軍事等戰略本質。

孟晚舟事件,不過是為眾多這樣的例子和證據增添了一個新的成員罷了,無論美國和它的小兄弟怎麼掩飾,都改變不了其政治事件的本質。

說孟晚舟事件的本質是不折不扣的政治事件,也是蓄謀已久的政治陷阱,這在美國最初向加拿大遞交的要求逮捕孟晚舟的文件中已顯示得非常清楚。

美方先是指控孟違反了美國和歐盟制裁伊朗的法律,授意加方抓人,接著又在是否保釋的法庭聆訊中更改了指控,指孟「誘導(induce)」多家美國金融機構「繼續(continue)」為華為提供銀行服務,構成欺詐銀行罪。那麼,為什麼罪名從前者變成後者了呢?




一是,根據美加引渡條約,引渡成功後,提出引渡指控的罪名即不得更改;二是,根據《紐約時報》2018年12月18日題為《孟晚舟案緣何而起?從國家安全調查到全球焦點》的報道披露:孟晚舟事件脫胎於奧巴馬政府因為懷疑包括華為在內的中國公司是中國政府的延伸,而對它們進行的國家安全調查,起始時間不晚於2009年。


關於「國家安全」,美聯邦前檢察官說的相當實在:以涉嫌銀行欺詐為由追捕孟要好過以國家安全為由立案,因為以間諜或其他安全犯罪進行刑事指控並不容易。

所謂「不容易」,其實是沒有確鑿的證據。壓根就沒有的事兒,哪裡會有證據?說有,根本是天方夜譚。





但天方夜譚並不影響怪論奇談大行其道:2018年,美國最高情報機構告訴參議員,美國人不應該購買華為產品。為什麼呢?證據呢?報道沒有提到,恐怕所有的證據不過就是「懷疑」和「擔心」,否則,何必避「間諜」之重而就「欺詐」之輕呢?至於那些「培養性調查」或者「誘導性釣魚」炮製出來的東西,是沒有資格跟「證據」站在一起的。

說到這個份兒上,如果有人還是覺得這真的是法律問題,那這個「法律問題」可真就「半斤的酒量喝一斤——大了去了」,它涉及世界頭號強國的「國家安全」,也死拉活拽上了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的正常發展,除了上帝的律法,除了上帝,無論請誰來裁決,那都是老虎拉車——誰趕(敢)呀?即便上帝,也會犯難:

世界頭號強國及最大的發達國家說世界最大的發展中國家威脅到了自己的「國家安全」,還非要我也裁定這是個「法律問題」,這不是「強帝所難」嘛?!

可美帝絲毫不覺得為難,連難為情也沒有,人家就自己指控,自己裁決。

習慣了!真可謂:此法是我栽,此律是我開,若不從我意,挖坑把你埋!雖然敢住持裁決的寥寥,但吹喇叭幫閑的不缺,畢竟,人家老美家大業大拳頭大,一干鞍前馬後忙活的小兄弟指著它吃飯過日子呢。

說孟晚舟事件本質是政治事件,通過美加幾位頭面人物的言行也可以看得清清楚楚。



加拿大前駐華大使麥家廉就不說了,據報道,前段時間麥克納頓大使坐不住了,催促美國趕緊引渡孟晚舟;再早些日子,特魯多跟鄰居特朗普通了個話,說過一通國家大事後,最後「順便」聊了聊引渡孟晚舟這個「法律小事」,但通話這事兒,鄰居沒見吱聲,加拿大媒體倒炒了個沸反盈天。真是「皇帝不急太監急」,上趕著跟鄰居「求引渡」。

加拿大其實真該向自己鄰居大哥的敞亮看齊。看看人家隔壁老特,怎麼就那麼心口如一:

「如果我認為,它無疑將成為有史以來對最大的貿易協議有好處——這是件非常重要的事情——對國家安全也有好處——那麼如果我認為有必要,我肯定會幹預。」



雖然美國司法部和加拿大外交部趕緊出來「洗地」,但孟晚舟事件的政治事件本質,被老特抖摟得全世界都心知肚明了,至於嘴上怎麼說,那是要由屁股決定的。

說孟晚舟事件是政治事件,看看美國媒體報道此事的新聞標題或導語,也會一清二楚。



《華爾街日報》2018年12月6日:中國華為公司利用滙豐銀行進行非法交易,規避美國對伊朗的制裁,是導致其副董事長孟晚舟被捕的原因之一;「美國之音」12月7日:《孟晚舟被捕,被指利用銀行系統逃避美國對伊朗制裁》;「路透社」12月7日:「中國電信巨頭華為技術有限公司的首席財務官(CFO)孟晚舟因涉嫌利用全球銀行系統,躲避美國對伊朗制裁的計劃而被捕」;「BBC」12月8日:《華為孟晚舟保釋聽證會:其被捕與涉嫌違反伊朗制裁禁令有關》;還有前文提過的12月18日的《紐約時報》:《孟晚舟案緣何而起?從國家安全調查到全球焦點》……


圖源:紐約時報 ALY SONG/REUTERS

看到了吧!所謂的「欺騙銀行」,是表,「美國對伊朗制裁的計劃」,是本,前者確乎是「法律問題」,後者實屬「政治問題」無疑。沒有後者,哪來的前者?如果有人還是「小清新」般一味賣萌:這能說明什麼呢?那麼,看看這裡——還有說得更加明白無疑的最新一篇——



《紐約時報》2019年1月28日:《新軍備競賽:美國敦促盟友阻止華為參與5G建設》。

注意!題中「新軍備競賽」沒有攜帶引號,所以就是這幾個字自身攜帶的原本意思。如果有人習慣性不相信一切含「中」、涉「中」包括「中文」的什麼,請自行Google該文的英文原文便好。

「軍備競賽」,無論舊的新的,想必不會有人說是法律問題了吧?

軍備就是軍事,軍事是政治的延續,是政治最劇烈的表現形式。

《紐約時報》用《新軍備競賽:美國敦促盟友阻止華為參與5G建設》告訴世人:

美國關於華為所做的一切,都是政治,甚至準備著最劇烈的政治,誰要再說孟晚舟事件是法律事件,美國聯邦調查局(FBI)一定會笑掉大牙

,因為《紐約時報》早就說過:由於「擔心該公司(華為)官員是在代表中國政府工作」,所以FBI才調查華為。



「代表中國政府工作」難道是「法律問題」?不是法律問題,你美帝用法律能解決得了?再者,你美國僅僅因為「擔心」,就可以無所不用其極地「調查」,如果擔心你的「擔心」,別人是不是也可以學著你的樣子去為所欲為呢?

所謂「調查」華為,其實是找華為的麻煩,跟華為過不去。美國為什麼要跟華為過不去?與美司法部提交上述刑事指控幾乎同步,「美國之音」轉發了英國《金融時報》一篇題為《西方對華為的懷疑源自中國體制》的評論文章,說:

「國際社會對中國電信公司華為的懷疑不僅僅與該公司本身相關,也與中國體制的性質有關。」

評論稱,「華為的背景很容易引發懷疑」,而「西方情報機構不願意透露他們對安全威脅的了解,也不願透露他們發現這些威脅的能力,這使得華為很難舉反證:即它沒有被用於間諜活動,也不會在未來被利用。」



儘管斯諾登透露,「美國科技公司已經準備好與美國間諜機構合作。然而,美國和其他西方情報活動在數量和質量上都與中國不同。」「隨著中國的地緣政治野心正變得明顯,中國的技術也迎頭趕上,5G網路作為發展未來數字經濟和物聯網的重要科技,尤其敏感,這使得西方的擔憂成倍增加。」

「西方情報機構」、「安全威脅」、「美國間諜機構」、「地緣政治」……這些片語解釋得夠明白了吧:跟華為過不去,針對的是「中國體制的性質」——這是以意識形態劃線,爭奪的是對未來的控制——這關乎頭把交椅。



在人類發展史中,儘管競爭是常態,也是前進動力之一,但這種崇信你死我活的「零和遊戲」的陳腐邏輯,這種充滿了「意識形態」惡臭的「冷戰思維」,這種「只許州官放火,不許百姓點燈」的強盜行徑,誰能相信它會是個「法律問題」?!


這就是政治,「梳洗打扮」的「叢林政治」!


這就是政治,厚顏無恥的「強權政治」!

說孟晚舟事件是政治事件、政治陷阱,是「叢林政治」、「強權政治」,看看這兩個「巧合」的時間點,就明白了:抓孟晚舟那天,中美兩國元首正坐在一起促膝長談,談如何化解中美貿易紛爭;正式提出刑事指控並確認正式提出引渡那天,中國高規格貿易談判代表團抵達華盛頓,雙方準備開談解決貿易糾紛的細節。


當地時間1月30日上午,新一輪中美經貿高級別磋商開幕式在美國白宮舉行。圖源:澎湃新聞



如此心機!如此玄妙!如此赤裸裸!

這是長年累月修鍊得來的霸氣,無可阻擋地側漏嗎?!

想起西奧多·羅斯福曾引用過的一句西非諺語:「說話要溫和一些,但要手提一根大棒,你才能成功。」

美國一邊笑臉相迎,一邊揮舞著大棒,兩面三刀的玩法可算是「爐火純青」了

說孟晚舟案是法律事件的人,他們當好好看看美國的「黑金鐵棒」在「叢林政治」里猴樣兒生風地耍弄一番後,地上是怎樣的一灘「血水」!

(註:文中所列時間皆為北美時間。)


她鄉華聞出品|轉載申請授權



本文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本平台立場。


作者:北村


編輯:柏顏


平台:她鄉華聞


微信ID:chicvancouver




有她的地方就有家

 商務合作:


sales@herlandmag.ca


 歡迎投稿:


editor@herlandmag.ca


778.654.8488


:

:

:

:
@copyright http://www.herlandmag.ca


未經許可請勿轉載 | 歡迎分享到朋友圈


版權聲明:

【除原創作品外,本平台所使用的文章、圖片、視頻及音樂屬於原權利人所有,因客觀原因,或會存在不當使用的情況,如,部分文章或文章部分引用內容未能及時與原作者取得聯繫,或作者名稱及原始出處標註錯誤等情況,非惡意侵犯原權利人相關權益,敬請相關權利人諒解並與我們聯繫及時處理,共同維護良好的網路創作環境】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她鄉華聞 的精彩文章:

認知 | 溫哥華就那麼無聊?俱樂部的火熱生活,是大洋彼岸的另一種精彩
諾樽酒業攜手波爾多頂級名庄瑪歌酒庄 在溫哥華成功舉辦品鑒晚宴

TAG:她鄉華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