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養生 > 自然界的氣溫,和人體的體溫,是同一個規律,人人都能看懂!

自然界的氣溫,和人體的體溫,是同一個規律,人人都能看懂!

有些文章,講人體的體溫之謎,從細胞和分子機制去談,長篇大論說完,也不見個明確的結論。可見,他們是真沒弄清楚。你從細胞和分子機制去談,那真是越談越迷,方向完全錯了,而不自知。

體溫,是人體的溫度。要搞清楚體溫,首先得明白,什麼人體。人體,是由細胞構成的,這並沒有錯。但人體不等於細胞,人體除了有60萬億左右的細胞外,還有各種細菌,以及一些寄生物。細菌的總數量,甚至比細胞的總數量還要多。

如果體溫是由細胞控制的,那這麼多的細菌,參不參與體溫的調控呢?如果參與,那麼你從細胞去研究,就一定是錯的。如果不參與,那這麼多細菌,怎麼能在以細胞調節的,最適合自己的溫度里,生存得那麼好呢?

人體,不等於細胞,也不等於細胞、細菌和寄生物的綜合體,人體是一個穩定的生態系統。細胞、細菌等生物,都生活在這個生態系統里。就像我們人類、動物、植物、微生物,共同生活在地球上一樣,地球也是一個生態系統。

知道了什麼是人體,你就不難明白,體溫,並不是細胞的溫度,而是這個生態系統的溫度。這個系統的溫度,是由系統來調控,跟細胞關係不大。細胞當然有調節溫度的機制,但它們只能調節它們自己的溫度。

如果不好理解,可以對比一下,人類與地球這個生態系統的關係。你說地球的溫度,我們生活環境的溫度,是由我們來調控的嗎?顯然不是的。人類的身體,有調控溫度的機制,用來保護身體內的臟器和細胞。細胞的溫度調節機制,用來保護細胞內部的各種細胞器。

自然界的氣溫,和人體的體溫,是同一個規律,人人都能看懂!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圖片

人與人之間,人與各種生物之間,都有廣闊的空間。如果你在顯微鏡下看過細胞,或者看過美國人製作的細胞與病毒戰鬥的科普視頻,你就知道,細胞與細胞之間,也有廣闊的空間。應該說,整個宇宙都是這個規律。太陽系、銀河系、地球、人體、器官、細胞,從大到小,每一個都是一種相對獨立的生態系統。

細胞與其生存的空間,存在著熱量交換,就像我們人體,跟自然環境之間,也存在著熱量交換。熱交換的規律是,高溫向低溫擴散。如果細胞生存空間的溫度,無法與細胞保持大致相同,並且一直穩定,細胞就極容易受到高溫和低溫的影響,也就容易死亡。

明白了這些基本道理,我們再來看看,細胞生存的環境溫度,靠什麼來調節呢?我在文章標題已經說明,自然界的氣溫,和人體的體溫,是同一個規律。這個規律是什麼呢。一個很有意思的現象:水,佔地球的70%左右。水,占人體也是70%左右,這是巧合嗎?

可能不是。生物進化的規律是,從單細胞生物,向多細胞進化。單細胞生物,早期都是生活在水環境里。我們人體的每一個細胞,其實都是一個獨立的單細胞生物。不管生物如何進化,單細胞與水環境的這個規律,一直都沒有改變。精細胞和卵細胞,結合形成受精卵,也必須在子宮的羊水裡,才能存活。

為什麼要生活在水環境里,因為水有較好的恆溫屬性。水雖然有這個屬性,但也只是相對的恆溫,它不能一直保持不變,並且水也不能發熱,恆溫恆的這個溫度,一開始從哪裡來的。地球上的溫度,當然是來自於太陽。人體的這個溫度,則來自心臟跳動產生的熱。也因為如此,古代醫家,習慣將心的屬性,稱為心陽、心火。

先說自然環境的氣溫。為什麼一年四季,氣溫會變呢?這跟太陽照射地球的時長有關係。你看看夏天,氣溫為什麼那麼高,而且能一直穩定得很高,即便是下雨天,沒有太陽的照射,溫度也很高。為什麼呢,因為空氣中有大量,帶有熱量的水氣。

我們都知道,自然界中,水和水氣是最能保溫的東西。太陽的熱量下降,地下的水受熱,氣化變成水氣上升,到了地面和空中,空氣中有了帶有熱量的水氣,才有了我們說的氣溫。空氣中若是沒有帶熱量的東西,那應該是沒了太陽,也就沒了溫度,但事實不是這樣。

春天,太陽照射時間漸長,地下的水氣慢慢升騰,有了這個熱量,地下的東西,才能快速生長,破土而出。大氣的變化,是春升,萬物的變化,是春生。夏天,日照時間進一步延長,地面上升大量的水氣,瀰漫在空中,空氣非常濕熱,大氣的變化,是夏浮,萬物的變化,是夏長。

秋季,日照時間開始慢慢減少,地面上升的水氣減少,空氣中的水氣開始下降,故秋天很乾燥,溫度也開始下降。大氣的變化,是秋降。萬物的變化,是秋收。冬季,日照時間進一步縮短,空氣中的水氣,不但下降到了地面,並且深入地面以下,藏在了地下。故冬季特別冷,也比較乾燥。大氣的變化,是冬藏,萬物的變化,也是冬藏。

整個自然界大氣的變化,主要是太陽熱量和水氣的變化。水氣既含有熱量,又帶有氣壓。水氣上升為雲,下降為雨。簡單說就是:有了陽光的照射,水吸熱不斷的氣化上升,至高空水氣遇冷,又釋放熱量,變成雨降下來。這個過程,水既能吸收熱量,又能釋放熱量,正是有了這樣的一收一放,空氣中的溫度,才能大致恆定。

上面說的是氣溫。氣溫的原始熱量,來自於太陽。太陽照射的時間越長,空氣中的水氣就越多,氣溫就越高。人體溫的原始能量,來自於心跳。心臟不停跳動,會產生熱量。心跳得越快,人的體溫就越高。小孩子心跳快,所以體溫比成年人略高。發燒的人,心跳也加快,所以體溫也更高。

但是,心跳產生的熱量,並不大,要維持整個人體系統的溫度,就需要恆溫屬性很強的水,剛好體內有大量的水。心跳產生的熱,將水氣化成水氣的同時,也在為心臟降溫。帶有熱量的水氣,具有向上和向外的特點。

這些水氣,若是直接散發到人體外,人體的熱量會快速丟失,無法維持人體這個系統的溫度。因此必須回收。肺在心臟的外面和上方,就像是蓋子一樣,心跳產生的水氣,到了肺這裡遇冷就會下降,並回收到體內。肺這裡為什麼是冷的,因為肺有呼吸進來的常溫空氣,這個常溫與體內的熱氣相比,就是冷的。

但是,這些水氣是不可能全部回收的,就像鍋蓋封得再嚴實,也無法堵住水氣的外散。仍然有大量的水氣,繼續上升和向外擴散。正是因為有這樣的上升規律,所以人通常都是上熱下寒,嘴裡上火,腳底冰涼。正是因為有了這樣向外擴散的規律,所以人全身都會出汗,即便在睡覺時,即便你感覺不到汗,但體內的水氣仍然在丟失。而肺熱的人,就更容易出汗,因為肺回收水氣的能力下降了。

人體內的水,是如此的重要,所以至少有兩層回收機制。肺,回收水氣。腎,回收水液。任何一個回收功能下降,人就會變得虛弱和怕冷。體溫不夠,只有兩個原因,一是心火不夠,二是水氣不夠,水氣不夠,又可能是水液也不夠,因此維持體溫,關係到心、肺和腎三個器官。

請注意:上面說到的人體內水氣的變化,是不受血管等運輸管道局限的,因為它和自然界的大氣一樣,靠自然的擴散,不需要管道來運輸。你如果只是盯著血管的路徑,來看這個問題,那麼是無法這一過程的。

溫度,是一個物理指標,凡是講溫度的,最先考慮的就是物理變化。上面講的水和水氣的變化,就是物理變化。人的體溫,跟大氣的溫度一樣,受水氣的調節。水氣的變化,相當於是體內大氣的變化。上面講的內容,只是體溫形成原理的一種,也許從其他角度,還能有別的解釋,但從目前來看,這種解釋最為合理。明天準備詳細寫一寫,人體上熱下寒的規律。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身體自我修復研究者 的精彩文章:

疾病的三大根本原因:慢性食物過敏,慢性心理緊張,慢性輕度缺氧
一吃麵食就腹瀉,這種腸炎是怎麼回事?調理思路非常清晰!

TAG:身體自我修復研究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