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人物 > 鯨爆!世界上最巨大的生化武器

鯨爆!世界上最巨大的生化武器

我們知道鯨魚死後會沉到海底滋養萬物。

當它的軀體抵達海底時,很快就被盲鰻、睡鯊、深海蟹等生物撕咬。

其90%以上軟組織會被它們吃掉,這頓饕餮盛宴能持續4到12個月。

但並非每一頭鯨魚都能完成對生命最後的饋贈。

鯨落的藝術插圖

它們中有的會漂浮上岸,擱淺而亡。

不光會皮膚剝落、衰竭窒息,還會頭部膨脹。

更恐怖的是,當屍體腐敗到一定程度時,就會成為世界上最巨大的生化武器。

一旦爆炸,它的血肉橫飛,散發出惡臭,威力十分驚人。

因此,將死去的鯨魚製成標本,也成了一項無比艱巨的任務。

2004年1月,台灣台南市近海就漂浮上來一頭巨型抹香鯨。

作為現存最大的齒鯨,抹香鯨也是最大的有齒獵手。

其方形的頭部佔了全部體長的三分之一,大腦是人類的五倍。

雄性與雌性抹香鯨與人類大小的比較

據估測,這頭擱的抹香鯨身長約17米,體重近50噸。

而它也是當時台灣地區發現的最大鯨豚類。

出於解剖研究的目的,相關單位決定將它轉移到指定地點。

可光是將它移到大卡車裡,就整整耗了13個小時。

不僅啟用了平板卡車,還動員了3輛起重機、50餘位工作人員。

怕對民眾造成影響,運送的時間挑選在了凌晨時分。

但仍有很多市民前來蹲守在途徑的地點觀看。他們想一睹海中巨獸的風采。

當這輛大卡車運到西門路鬧區的街道,突然來了一聲巨響。

宛如炸彈爆炸,鯨魚屍體里的腸子、脂塊、血肉猛地四處飛濺。

街道上的行人被嚇得驚慌失措,掩鼻而逃。

而周圍車輛、商店則被染成一片紅,比兇案現場還血腥。

同時,空氣中瀰漫著令人作嘔的屍臭味,像是下了場惡臭的「血雨」。

好在沒有人因為這突如其來地爆炸而受傷。

但恐怕也給現場的人造成了心理陰影,以及幾個月都難以擺脫的惡臭味。

事後,民眾回憶起來不斷說道:"真的很噁心!整條路都是噴出的血跟內臟!而且很臭!"

當然,這次的鯨爆事件舉世轟動,也吸引了各國科學家前往研究。

那麼,擱淺的鯨魚為什麼會爆炸?

過去,人們簡單認為是因為鯨魚吞噬了不應該吃的東西所導致的。

但現代科學研究發現,這與鯨屍自身的變化有關。

當鯨魚死亡之後,它的內部組織和器官會發生腐敗。

此時,裡面的細菌就會急速擴散,蛋白質也會快速分解。

從而產生更多產生大量甲烷、氨和氫硫化物等氣體,使其不斷腫脹。

這類似於法醫學上的巨人觀,當屍體高度腐敗後,會導致全身膨脹成巨人狀,就連容貌都難以辨認。

又比如當鯨魚的頭充滿了甲烷後,就會膨脹得像圓滾滾的大氣球。

當鯨魚體內的壓力不斷上升時,就極有可能引發爆炸。

要是解剖時直接割一個大口,氣體一次性排出,就會使體內的氣臟爆出來。

有人會好奇,為什麼鯨魚在海中死亡不會爆炸?

可能的解釋是,各路捕食者撕咬鯨魚的屍體,產生有利於排放氣體的小孔。

不過,由於處於深海地帶,具體的原因更為複雜也不好說。

1970年的人為引爆鯨魚

除了鯨魚自體引爆之外,早在1970年就有人曾用炸藥引爆了鯨魚。

結果爆破的鯨魚脂肪,飛散到難以想像的範圍。

有記錄在案的鯨爆事件則幾乎都是擱淺在岸上的鯨魚導致的。

比如2013年11月北大西洋的法羅群島就有兩隻擱淺的抹香鯨發生爆炸。

慘劇發生的那一刻,也正是生物學家想要進行解剖時。

同樣值得慶幸的是,它也沒有造成人員傷亡。

實際上,據估測全球每年至少有2000起各種鯨類的擱淺事件。

為了避免爆炸事故的發生,救助人員會對無法救治的鯨魚實行安樂死。

其中絕大部分是齒鯨,尤其是瓶鼻海豚和長肢領航鯨這類中小型齒鯨。

屬於鬚鯨目的藍鯨也並沒有因為體積最為龐大而倖免。

2014年4月一頭藍鯨的屍體被海水衝上了紐芬蘭島沿海小鎮的石灘上。

當人類發現時,它已經開始發臭腫大,隨時可能爆炸。

為此,當地政府想方設法來清理藍鯨屍體。

為了確保安全,他們決定把鯨屍進行開膛破肚的解剖。

可在這個過程中,其釋放出的腐敗氣體都可能將人臭死或毒死。

所以,解剖人員必須全副武裝上陣。

他們一般會戴上防毒面具,也要套上密不透風的防水工作服。

要知道,一旦讓腐敗的腥臭味沾到身上,就無法擺脫了。

因此,有人將鯨魚解剖也納入世界上十大噁心工作之一。

很幸運,這頭加拿大藍鯨成功解剖,避免了慘劇的發生。

在科學家的努力下,它那重達180千克的心臟也被成功製作成標本,並展出。

看到這裡,我們不免好奇科學家是如何將鯨屍製作成標本呢?

在我國,一條鯨魚能夠制皮、骨兩個標本。

因為鯨魚的脂肪厚,能夠先將皮剝離下來,製作鯨魚皮的標本。

不過,鯨魚身上難免有受傷的地方,又要怎麼操作呢?

其實不難,研究員會順著傷口切進去,細心地將整張皮扯下來。

鯨魚皮標本

接下來,他們會在皮里填滿沾滿了砒霜的藥棉、木粉、又或者發泡劑。

這樣是為了能防止食腐的蟲子來侵蝕標本。

相比之下,骨架標本的製作則複雜得多。

他們要把肉骨架埋在地下,等待其完全腐爛變質。

比如我國青島就有一條十餘米的鯨魚於2003埋在地下。

直到埋了8年後,也就是2011年才將其骨架挖出來。

之後,工作人員要清點全部的鯨魚骨頭,並將其放在福爾馬林里浸泡。

除了精通解剖學,工作人員對所製作的鯨類結構十分熟悉。

畢竟製作骨骼標本最困難的,是如何把它們重新組裝成一副完整的骨架。

要想精準展現動物的骨骼形態,研究員還懂得基本的力學知識。

不過,骨骼標本終歸還是能保存鯨魚身體的一部分。

那麼,怎樣才能保存整個身體呢?

如今動物標本還用上了新科技,那就是塑化技術。

該技術的原理是運用液態高分子材料把動物身體組織內的水分、脂肪置換出來,使蛋白質變性。

塑化標本

雖說這樣製成的塑化標本並不能保持皮膚、毛皮原本質感。

但它能讓身體內部的肌肉、內臟和血管毫髮畢現。

甚至在顯微鏡下還能看到沒有遭到破壞的細胞結構。

再加上,材質已經從有機體變成了「塑料」,塑化標本也可以不需要防腐液的保護。

塑化的核心的是"強行浸漬"

具體說來,就是先要對屍體做全面的測量、解剖,將內臟和組織一個個取出來。

接著經過固定、細緻解剖、脫水脫脂、真空浸漬、定性、硬化等多項工序,最後將各部位拼在一起。

目前,我國大連生命奧秘博物館正在製作一頭抹香鯨的塑化標本。

如果成功的話,它將成為世界上最大的塑化標本,並讓人類更深入地了解鯨。

這頭擱淺而死的鯨將以另一種形式延續下來,最終在博物館裡獲得「永生」。

遺憾的是,研究者從這頭鯨的胃裡發現了尼龍漁網;

此前在台灣擱淺的抹香鯨胃裡也同樣發現了塑料袋。

儘管還不百分百肯定這是導致鯨魚擱淺的原因,但能確定的是人類的活動對鯨類等海洋生物的生存造成的威脅。

毫不誇張地說,世界上任何島嶼的周圍海域都能發現人類的生活垃圾。

一頭抹香鯨在嘗試吞食一個藍色塑料桶

而魚群作為鯨的主要食物,當魚群被過度捕撈,也會間接影響鯨的生存。

這樣看來,如果人類再不加以節制的話,說不定未來只剩塑化標本了。

*參考資料

Exploding whale .wikipedia. on 25 January 2019, at 21:10 (UTC).

"Whale explodes in Taiwanese city". BBC News. January 29, 2004.

Hvalhr? dregie út á haf og síean aftur upp í fj?ru" [Whale pulled out to sea and then back up the beach]. mbl.is (in Icelandic). June 5, 2005. Retrieved July 17, 2013.

Dead blue whale "might explode" in Newfoundland town". BBC News. 29 April 2014. Retrieved 29 April 2014.

怎麼把一頭死鯨魚做成標本?作者:子凡 博物 2016-02-18

揭秘鯨魚標本製作過程 鯨魚脫脂在地下埋8年半島網-城市信報2011年12月22日

大鯨不了情--在我國擱淺死亡巨型抹香鯨「復活記」來源: 新華社2017-02-15

作者系網易新聞·網易號「各有態度」簽約作者

內容為【SME】公眾號原創,未經授權禁止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SMETalk 的精彩文章:

3米高的鳥類最強霸主們,死於肉多
地磁北極詭異漂移;無限極事件立案;月球發芽種子死亡

TAG:SMETalk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