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佛學 > 第三十二品:這四句話概括了這部經的全部內涵

第三十二品:這四句話概括了這部經的全部內涵

「須菩提!若有人以滿無量阿僧祇世界七寶,持用布施。若有善男子,善女人,發菩提心者,持於此經,乃至四句偈等,受持、讀誦,為人演說,其福勝彼。」

須菩提,如果有人用遍滿無數世界七寶作布施,功德不可思議,無法衡量;如果有善男善女發了殊勝的菩提心,念誦受持此經,甚至僅僅經中四句偈,為人演說,所得福德遠遠勝過前者布施的功德。(在念誦本經前,首先應念三遍或一遍皈依,最好是三遍,然後念四無量心。念完全部經文最後迴向,藏傳佛教儀軌中都有皈依發心迴向。這樣具足了三殊勝,功德很大。)

念誦、受持為人演說經中四句偈,如「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其功德已勝過廣大財布施的功德,何況全經如此行持呢?極力修學此經者,若如理受持、通達此經,機緣具足時應常為他人演說。現在自身具有本經的傳承,又有所化的眾生,應致力廣弘此經,否則浪費光陰,錯過機緣只有扼腕大嘆。若確實不具備地點時間等因緣傳講全經,可以僅為別人演說四句偈義。一般人沒有足夠的時間財力等福報作廣大的財布施,但演說一偈既不需很長時間,文字又通俗易懂便於接受,只需發一個清凈心即可同時成辦自他二利,這無疑是最好的積累資糧的方式。

大乘經論的讀誦和演說功德不可思議,讀誦、演說都屬於十大法行,《現觀莊嚴論》中云:「開闡正法教,諦語為第十,彼性不可得,當知名修治」及「多聞無厭足,無染行法施,嚴凈成佛剎,不厭倦眷屬。」

一方面,繕寫讀誦等屬十大法行,另一方面,此經主要宣說般若空性的甚深意義,受持此經與修持空性功德等無差別。全知麥彭仁波切在《智者入門》中云:「世間最大的三種功德是發菩提心、宣說大乘佛法、觀想空性。」因此具善緣者應常觀想,聞思此經,至少應每日讀一遍,若時間有限誦一偈亦可。

全知麥彭仁波切云:「若無有聞思修的能力,得到人身還是應當每天持誦一個具有傳承上師加持的金剛語,這樣可得到殊勝功德。」世人認為供養上師一條哈達或一百元錢功德很大,而沾沾自喜。從一方面看,這樣供養確實有功德,但另一方面,真正發菩提心觀修空性,為他人傳法解經,功德更大。

有志者應勇於荷擔如來家業,在漢地廣弘般若空性法門,使不信佛教道理者皈依佛門,懂一偈為人講說都會成就自他利益,否則通曉佛法的人不弘揚佛法,而像阿羅漢一樣入滅定,這並不合理。遍智無垢光尊者在《上師心滴》中云:「有些人安住在滅定中,實際是小乘行者,為了自己成就而捨棄利他的事業,並不符合大乘教法。」

「云何為人演說?不取於相,如如不動。」

「如何為人宣說呢?應安住於實相中,不取任何相,如如不動。」

世尊為度化各種根基不同的眾生而講的八萬四千法門,全部意義都是引導有情趨入般若空慧之道。一切法的實相是菩薩根本慧定的所境,在入定時無有任何相可緣,如如不動,遠離一切戲論。

《般若經》云:「若人見此法無減無滅,猶如虛空也。」任何相在入定智慧前都為顛倒錯謬,因此不執取任何相,才能與三世諸佛的無為智慧境界無二無別。這種境界無有所破所立,真實義中自然安住,能現前真實的本性。

《寶性論》等論典中云:「此中無所遮,亦無少所立,寂滅中安住,正見即真相。」真正能現前這種境界,已超勝發菩提心等任何善法的功德。《不可思議經》中云:發菩提心不及觀空性持正法功德的十六分之一。《宗鏡錄》:如有頌言「若人持正法,及發菩提心,不如解於空,十六分之一。」因此觀修般若波羅蜜多空性智慧的功德非常殊勝,具有福德智慧清凈戒律的持藏者,應當廣宣流布,稍稍安住此經的境界,其功德無量無邊不可思議。

「何以故?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

「為什麼呢?一切有為之法,皆如夢、幻、泡、影、露水、閃電,應當如此觀待一切法。」

漢傳佛教的高僧大德們經常喜歡引用此偈,藏傳佛教中在長凈期間也常於午飯前,供食子或給邪魔外道的眾生作布施時念誦此偈,此偈概括了這部經的全部內涵,若無時間修持此經、念誦全經,可僅念誦此偈。

菩薩在出定時應觀一切法如夢如幻,凡是因緣所攝生滅法,皆是有為法,而有為法全部是迷亂意識安立的,雖有能取所取之法,其本性絲毫不能成立。就像夢境與幻化師幻變出來的幻象;又如同鏡子里種種影像,因緣積聚而顯現,因緣毀滅時又消失;無常似水面的水泡,又猶如早晨的露水,雖然放射璀璨的光芒,但頃刻後馬上消失;諸顯現好像閃電一樣,瞬息剎那生滅。

此處從諸法無自性與無常兩方面作比喻,藏文中此處還有「如流星、如眼翳、如燈、如雲」四喻,共九喻。玄奘法師譯本與藏文本同,而此譯本差異可能是由於梵文原本不同或流通中疏漏。其他佛經和《幻化網》中多運用幻化八喻,《聞解脫經》中有十二種比喻宣說一切有為法無有自性,《妙臂請問經》中云:「三世一切如虛幻。」

《佛說水沫所漂經》中有比喻:「色如彼聚沫,痛如彼水泡,想如夏野馬,行如芭蕉樹,識如彼幻術。」《中論》中云:「色聲香味觸,及法體六種,皆空如焰夢,如乾達婆城。猶如幻化人,亦如鏡中像。如是六種中,何有凈不凈?」諸如此類如幻如夢的比喻非常多。

佛說是經已,長老須菩提及諸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一切世間天、人、阿修羅,聞佛所說,皆大歡喜,信受奉行。

世尊圓滿講說此經後,須菩提及所有的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一切世間天人、人、阿修羅聽後都生起大歡喜心,信受並依教奉行。

如是甚深般若經,僅聞亦斷輪迴根,

讀誦受持何堪言,故恆實修極重要。

以此善根皎月光,遣除愚眾痴意暗,

趨入光明解脫道,速得如海身智德。

此《金剛經釋》是法王晉美彭措足下愚徒索朗達吉在喇榮傳講此經之同時撰著圓滿,增吉祥,2000年8月15日。

重校於二五年十一月十七日

敬摘錄於《金剛經開示錄》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達瑪妙林 的精彩文章:

念佛不是老太太的專利
現代人極其容易造的罪業,可能會導致萬劫不復!

TAG:達瑪妙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