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環保人士正追求沒有塑料的生活 你會參與其中嗎

環保人士正追求沒有塑料的生活 你會參與其中嗎



(原標題:沒有塑料的生活)



←英國人埃蒂娜·邁特琳是「無塑料運動」的創始人。

溫布爾登網球錦標賽2018年拒絕塑料吸管。

↑瓦利德·阿克塔發現了一種塑料的替代品。

塑料對魚類的生存造成巨大危害。

英國一個潮人家庭,展示了他們如何過沒有塑料的日子。運輸袋很容易更換為非塑料的布袋,牛奶可以裝在玻璃瓶里。但是除臭劑、牙刷等日常塑料用品,又該怎麼辦呢?

「無塑料運動」方興未艾

2018年11月初以來,英國人埃蒂娜·邁特琳就沒有使用過廚房的垃圾桶。在11月之前,她最後一次用塑料桶的時間是2018年8月。「你可以減少很多垃圾。」她指的是自己回收垃圾,用垃圾堆肥。「我有兩個孩子,他們都很反對使用塑料———畢竟我是他們的母親,少用塑料是可以做到的。」

現年38歲的邁特琳是「無塑料運動」的創始人,這是倫敦東部地區新興的一項運動,旨在擺脫一次性塑料。兩年來,她一直致力於讓自己的家人過上無塑料、零浪費的生活。

首先拒用的是牛奶箱。「這個轉變很容易,我們有個送奶工。」他們用瓶子替代塑料牛奶箱。

然後是竹製牙刷,這個可以在超市買得到。其他東西,比如除臭劑、清潔劑、潤膚霜和香皂,是她到超市買原材料回來自己在家做的。她打開冰箱,展示各種玻璃瓶和可重複使用容器的貨架;冰箱的儲藏室里裝滿了扁豆、義大利面、粥等,她都是購買散裝的,將其儲存在玻璃或帆布袋中。

「近年來,很多媒體的頭條新聞都說商店銷售額下降,或許是因為每個人都有足夠的東西了吧。」

她說,自己的目的是向3歲和6歲的兒子灌輸這一理念:「讓他們明白,儘可能簡單地過日子,簡單就是快樂。」

越來越多人參與禁塑

她並不是孤軍奮戰。公眾對一次性塑料對環境的影響越來越反感,致力以無塑料和更可持續的方式生活———這已成為她和同道中人的生活概念。

「關於如何減少塑料使用量的話題,已經有越來越多人參與,也是我們討論的最大話題。」地球之友組織塑料問題的領跑者朱利安·柯比說,「據我看來,公眾對這個環境問題的關注是前所未有的,這太驚人了。」

邁特姆承認,她逐漸意識到,街道上的塑料和垃圾的數量已經成為一種困擾。現在,他們儘可能使用可以被重複使用、回收、在eBay上購買或從慈善商店採購的東西。

去年12月,這家人過了第二個「不買新東西」的聖誕節。邁特倫的丈夫是個工程師,專門搞可持續性設計,但她一開始並沒有告訴丈夫她的拒絕塑料計劃。

「我的興趣是在網上激起的,我看到了其他人在拒絕塑料。了解到他們是怎麼做的,我自己也慢慢地開始減少我的浪費行為。」她在網上開了一個賬戶,記錄了自己拒收塑料的過程。「一開始時,我秘而不宣———擔心人們會認為我瘋了。但是,我不能接受這樣的觀點:我們所買的東西有很多最終是要扔掉的。這是精神錯亂。」

塑料即使400年後依然存在

來自倫敦的演員瓦利德·阿赫塔爾表示:「我一生預計會使用150支牙刷或牙刷。在我離開400年後,這些東西仍將存在於這個地球上,這對我來說是可怕的。」

他表示,這需要一個高水平的組織,督導人們從塑料開始,更多地思考我們的一次性文化,更加留心其影響。

43歲的基蘭·哈里森也是一個禁塑熱心人。

她住在英國西薩克斯沃辛市,職業是按摩師和說書人,兒子出生後9個月,她就有了拒絕塑料製品的動力。她參觀了當地的布質尿布倉庫,在那裡很多為人父母可以借尿布來重複使用,並逐漸在家裡替換掉塑料尿布。

「尿布是頭號罪犯,」她說。「布尿布使用起來比人們想像的要容易得多。」

禁塑新主張 用紙做吸管

在英國,禁塑新主張層出不窮。其中之一,就是生產紙做的吸管,避免人們大量使用塑料吸管。

其實,在過去的幾十年里,英國從沒有製造過任何紙吸管。但這種情況如今即將改變,一群包裝行業老手,準備在威爾士的Ebbw Vale開設一條專用的紙吸管生產廠,用流水線生產紙吸管,為麥當勞和其他食品公司供貨,響應英國的環保號召。

多家企業宣布淘汰塑料吸管

英國越來越多的人呼籲禁止塑料吸管。因為在英國,塑料吸管越來越多,每年生產數億根吸管。

馬克·瓦爾尼是這家紙吸管生產廠的銷售和營銷總監。他說:「我們發現了一個巨大的機會,我們去做了調查。……當BBC的《藍色星球II》在電視上播出,政府開始談論塑料吸管的危害時,我們看到了市場的大有可為。」

瓦爾尼和他的商業夥伴都是包裝行業的老行尊,他們眼睜睜地看到,包括咖世家咖啡、美食連鎖店Wetherspoons和披薩快遞等在內的連鎖店紛紛宣布,計劃逐步淘汰塑料吸管,轉而使用可生物降解的紙張。

瓦爾尼說:「所有這些企業都在逐步淘汰塑料吸管,這是件好事,但他們面臨的問題是:從哪裡得到紙張吸管。很多人都想著從國外進口,而當你看了解具體情況時,就會發現這種做法有點失敗。」

因此,瓦爾尼和他的合作夥伴著手,在歐洲開設他們認為將是唯一的紙草生產工廠。他說:「我們成立這家公司,是為了給客戶他們真正想要的東西:英國製造的、可生物降解的紙吸管。」

顧客推動禁塑行動

他們在2018年7月簽署了一項協議,從當年9月起向1361家麥當勞分店供應紙吸管。目前,麥當勞在英國每天使用180萬根吸管。芬蘭包裝公司Huhtamaki的北愛爾蘭工廠也供應紙吸管給麥當勞,但據了解,該工廠自身還沒有紙吸管生產能力。

瓦爾尼說,麥當勞的交易只是冰山一角,該公司正在與其他幾家餐廳集團就供應吸管進行談判。他說:「一旦像麥當勞這樣的大品牌都表示他們將轉向紙業,我相信其他人都會效仿。」

麥當勞駐英國和愛爾蘭首席執行官保羅·龐羅伊表示,麥當勞決定棄塑料換紙的決定,是由顧客推動的,顧客「告訴我們,在不影響我們餐廳的整體體驗情況下,他們希望看到我們在吸管上採取行動。」。

在英國,消費者發起了包括「最後一根稻草」、「稻草大戰」、「吸管」和「沒有吸管」的運動,以鼓勵企業減少塑料吸管的使用。在BBC的《藍色行星II》系列節目之後,反對吸管的運動獲得了更多的支持,該系列重點展現了塑料對海洋生物構成的危害。

《藍色行星II》引髮禁塑熱潮

《藍色行星II》是2017年最受關注的電視節目,主角是一隻鯨魚小牛,它是在食用了被塑料有毒化學物質污染的母乳後死亡的。

《藍色行星II》系列的最後一集用了6分鐘來講述塑料對海洋生物的影響。一隻海龜被塑料網纏住,絕望地掙扎;一隻信天翁死了,死於卡在它腸子里的塑料碎片。整個系列節目中觀眾對此反應最為強烈,人們不只是想討論,還在追問如何才能解決問題。人們開始用「藍色星球II效應」來解釋為什麼公眾輿論如此堅決地反對塑料。

大衛·阿滕伯勒講述了他們的禁塑原因:「除非減少流入世界海洋的塑料,否則海洋生物將在未來幾個世紀里受到它們的毒害。」

2015年,社交平台上播出一段視頻:一隻海龜的頭被塑料吸管刺穿,觀看次數超過2700萬次。反吸管運動也因此誕生。

據環保組織「無吸管海洋」估計,71%的海鳥和30%的海龜的胃裡都有塑料,預計到2050年,海洋中的塑料垃圾總重量將超過魚類。世界經濟論壇的一份報告也得出同樣結論。

紙吸管比塑料更昂貴,但瓦爾尼說,與公眾利益相比,成本非常小,也有利於各個品牌表明他們正在努力減少塑料浪費。塑料吸管的成本約為每千根10便士,而紙張替代品則為14至15便士。

瓦爾尼所在的紙吸管廠在2019年之前共招聘200名員工,滿負荷運轉。他說:「我們認為,我們需要20台機器,來實現我們向市場交付的目標。」

檔案:向塑料吸管說不

禁塑行動日漸席捲全球。有多個團體、組織和企業紛紛宣布加入禁塑行列。

2018年5月28日,歐盟委員會向歐盟成員國和歐洲議會提議,引入禁止使用吸管等一次性塑料製品的新規定;

2018年7月1日,西雅圖市正式成為美國首個禁用吸管的大城市;2018年7月2日至15日,溫布爾登網球錦標賽禁止塑料吸管;

一些國際連鎖餐飲企業已經注意到塑料吸管的污染問題,並作出改變。新加坡肯德基全島門店停用塑料吸管,麥當勞在英國、愛爾蘭和印度也將使用紙質吸管取代塑料吸管。星巴克和costa在英國已嘗試用非塑料製品替代塑料吸管。

2018年7月9日,世界自然基金會(WWF)發起「重塑未來,誰先出手」中國行動,點名肯德基、麥當勞、咖世家咖啡、星巴克等跨國餐飲連鎖企業,督促這些企業在中國儘快實行類似減塑承諾,與國際接軌。

2018年7月,星巴克宣布,在未來兩年內從全球所有咖啡館中淘汰一次性塑料吸管。此外,星巴克將提供可回收的無吸管蓋子以及替代材料的吸管,如紙張或可降解塑料。

塑料的種種是與非

塑料無處不在,它存在於我們的家庭用品、咖啡杯、茶包和衣服中。

那麼它的緣起是怎樣的?

塑料是將富含碳的化學混合物轉變成固體結構的產物的總稱。在19世紀,化學家和發明家已經在用一種易碎的早期塑料製作梳子之類的家居用品。塑料的現代時代始於1907年的美國。發明者打算將其作為電線的絕緣體,但很快就意識到它的無限潛力。

在接下來的幾十年里,人們開發出新的塑料品種。二戰使塑料變得真正不可或缺。部隊的目鏡和瞄準器、迫擊炮彈雷管以及飛機頂篷,甚至喇叭都使用塑料。

1939年至1945年間,美國的塑料產量增長了兩倍多,從9.7萬噸增至37.1萬噸。戰後,化工和石油巨頭進行了市場合併。杜邦、孟山都、美孚和埃克森都在購買或開發塑料生產設施,為它們的石油和天然氣創造了新的市場。

在戰後幾十年里,塑料取代了棉花、玻璃和紙板,成為消費產品的首選材料。據杜邦公司報告,到20世紀末,向零售商出售的塑料薄膜已超過10億張。

1953年,人們開始意識到塑料的危害。由可口可樂、百事可樂、陶氏化學公司和美孚等公司出資成立的「保持美國美麗(KAB)」就是其中之一,主旨是:「人們開始了污染,人們也可以阻止污染。」

1965年,塑料工業協會的報告稱,塑料行業連續第13年實現創紀錄增長。

1965年,面對人們的反對,美國一家包裝行業雜誌發表了一篇題為《槍支不會殺人》的社論,將矛頭指向了「那些亂丟塑料垃圾的人」,而不是製造商自己。

1969年,《紐約時報》報道稱,「雪崩的垃圾和廢物處理問題是國家的主要城市面臨的最緊迫問題之一,嚴重程度可以和空氣污染及水危機相提並論」。

1969年,第一個登月的宇航員阿姆斯特朗在月球上插上的旗幟,是用尼龍製成的。

1970年,可口可樂和百事可樂開始用孟山都化學公司和標準石油公司(Standard Oil)生產的塑料瓶取代玻璃瓶。

塑料不僅僅取代了現有的材料,而且因其便宜、輕便,推動了全球經濟向消費主義的轉變。

1971年,紐約市開始對塑料瓶徵稅;

1973年,美國國會就禁止所有不可回收的塑料容器展開辯論;

1976年,美國環境保護署署長Russell Train發布備忘錄,稱KAB的企業支持者正在破壞反污染立法。

1977年,夏威夷州全面禁止使用塑料瓶。

1979年,在一家飲料公司提起類似訴訟後,夏威夷的塑料瓶禁令也被推翻。

無論如何,將塑料垃圾泛濫的黑鍋扣在了個人身上這一招是非常成功的。連撒切爾夫人在公園撿起垃圾時,也說:「這不是政府的錯,這是那些有意無意地把它隨手扔掉的人的錯。」她並沒有提到製造或銷售塑料的企業的問題。

1988年,全球塑料產量與鋼鐵持平。

1988年,美國塑料工業協會成立了固體廢物解決方案理事會,稱到1995年,他們可以回收25%的塑料瓶。

1989年,Amoco(原標準石油公司)、美孚公司和陶氏公司成立了國家聚苯乙烯回收公司。

1990年,另一個行業組織美國塑料協會宣稱,到2000年,塑料將成為「最可回收的材料」。

1995年至今,全球塑料產量從1995年的1.6億噸飆升至如今的3.4億噸。回收率仍然很低:美國每年只有不到10%的塑料被回收。

2016年,綠色和平組織(Greenpeace)發起了一項請願,要求在全英國範圍內禁止塑料微粒的使用,在短短4個月的時間裡徵集到了36.5萬個簽名。

2018年,憤怒的英國顧客向製造商寄回了數量眾多的薯片包裝袋(抗議它們不可回收),導致英國郵政不堪重負。

本版供稿:瀅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網易科技 的精彩文章:

胖貓物流發布清潔能源戰略 推動LNG重卡
"維基揭秘"網站公布:美國駐多國使館曾購買間諜設備

TAG:網易科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