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科技 > 給用戶以喜悅,是HIFIMAN ANANDA的名義

給用戶以喜悅,是HIFIMAN ANANDA的名義

給用戶以喜悅,是HIFIMAN ANANDA的名義

今天的HIFI耳機市場,已然是「便攜」的天下。

相比銷行好得多的耳塞,製造開放式頭戴耳機顯得特別費力不討好,需要投入比耳塞更多的技術和經費卻很難有好看的銷量。畢竟對生活節奏緊張且居住面積不那麼可觀的當代年輕人來說,佔用較大空間且只能在家中正襟危坐著聆聽的台式系統使用率實在低得很。而便攜HIFI產品市場的擴張又會反過來助力耳塞與便攜播放器技術上的加速發展。

可正像音箱與耳機的區別一樣,開放式頭戴耳機的聆聽體驗終究具有耳塞難以取代的特點,所以仍存在願意用便攜設備驅動開放式頭戴耳機、哪怕捆上一兩公斤解碼耳放的硬核玩家。

但這終究只是極少數人能接受的方案。要降低開放式頭戴耳機的使用門檻,首先要實現的便是易驅動性。所以近年能夠看到,各路品牌推出了諸多較低阻抗、較高靈敏度的開放式頭戴耳機,這其中便包括本文的主角HIFIMAN ANANDA。

給用戶以喜悅,是HIFIMAN ANANDA的名義

給用戶以喜悅,是HIFIMAN ANANDA的名義

在Editon X、Edition XV2後推出的ANANDA已經是HIFIMAN旗下的三代目直推開放式耳機。作為高端型號的ANANDA包裝上自然不會丟面子,與其他自家旗艦產品一樣使用碩大的皮箱,雖說挺佔地方是真的,卻也因為不錯的檔次感而不會讓人想要丟掉。

給用戶以喜悅,是HIFIMAN ANANDA的名義

與過去的Edition X系列以及HE1000系列類似,ANANDA仍採用「倒蛋」狀的大尺寸百葉窗造型以及懸空的頭梁皮墊。唯一的明顯不同在於,ANANDA取消了Y軸方向的旋轉機構,簡化過的滑軌一體支架明顯更加可靠耐用,不過由於不能將耳罩平鋪來縮小整體厚度的原因,也犧牲了一定程度的便攜性。

介面標準沒有變化,仍然是3.5mm立體聲母座,選配升級線會非常方便,何況這條與Edition X V2同款的單晶銀線在原線中也算品質比較好的。儘管兩條原線採用的分別是3.5mm與6.3mm單端插頭,但連接耳機的均為3.5mm三極立體聲插針,也就是說ANANDA可以完美地兼容平衡線。

給用戶以喜悅,是HIFIMAN ANANDA的名義

ANANDA的皮革耳罩在與人臉接觸的表面採用透氣性較好的織物材料,相比完全的皮質或天鵝絨耳罩來說具有更好的舒適度,不容易產生悶熱感。

給用戶以喜悅,是HIFIMAN ANANDA的名義

評價ANANDA的整機工藝水平,雖然金屬感是很強烈,但也存在一些瑕疵。比如連接頭梁與頭墊的塑料件接縫不太齊質感一般稍顯掉價,不過從減重的角度考慮也還可以理解。有些影響使用體驗的是兩側滑軌都特別緊且段落感不夠清晰,調整起來非常吃力。

給用戶以喜悅,是HIFIMAN ANANDA的名義

在一些非關鍵部位採用塑料件的ANANDA整機重量控制到了399g,雖然同封閉便攜耳機們比重了不少,但在平板耳機中絕對算得上是輕量級選手。配合大尺寸的耳罩與頭墊,以及調校合適的頭梁,ANANDA的佩戴舒適度相當好,適合於長時間聆聽。

給用戶以喜悅,是HIFIMAN ANANDA的名義

從外在講,ANANDA相比EditionX V2沒有太大的變化,甚至因為引入了更多塑料件質感還有所下降。除了減重考慮外,更重要的原因恐怕在2000多塊的差價上,二者的價位並不完全對等。

不過ANANDA的內在非但沒有縮水,而且是徹底升級過的。與同代的SUNDARA一樣,ANANDA也採用了HIFIMAN為最新產品開發的NEO超納米振膜,接近納米級厚度的振膜比過往產品更薄更輕,用官方的說法其優勢在於擁有更迅捷的響應速度、更豐富的細節以及更低的失真。反應到參數上,103dB的靈敏度在頭戴耳機中算得上較高的水平,8-55000Hz的頻響範圍也很好看。

當然,幾項粗淺的數據或技術描述與真實的音質水平並沒太多關聯,評價ANANDA的音質還需以實際聽感作判斷。

給用戶以喜悅,是HIFIMAN ANANDA的名義

既然ANANDA身為直推耳機,我們自然不會在設備上太「客氣」,測試用前端分別選擇了Astell&Kern SP1000M、ThinkPad X1 Extreme以及三星Galaxy S8+。

所謂「好推」,意指即便前端並不昂貴、推力不大、解析力也算不上出眾,耳機仍然可以表現出與驅動完備狀態下較為接近的音色。相對應地,「難推」的耳機在便攜播放器、電腦或手機上聲音會格外地彆扭,表現極不自然,如線條感松垮粗糙、層次感散亂、動態疲弱等。

但「好推」並不是說用手機就可以「推好」,相比難推的耳機在手機等平常設備上完全不能聽的狀態,易推的耳機起碼可以達到「又不是不能聽」的水平,但同優秀設備下的表現仍有天壤之別。所以ZAEKE知客在評價ANANDA的音質時會以在SP1000M上的表現為標準,再說明其它設備上的表現與之相比有怎樣的距離。

給用戶以喜悅,是HIFIMAN ANANDA的名義

ANANDA的名字來自於梵文,意為「喜悅」,而ANANDA的音色也的確是比較討喜的:輕盈、鬆軟、舒緩,聽多久都不會累的類型。

達成這種聽感一方面是因為ANANDA的能量分布稍偏中低頻一些,但同時極低頻部分收斂得也比較蓬鬆,兩端的能量感都不能算較強的類型;另一方面原因在於ANANDA的密度控制在相對疏鬆的狀態,所以不會形成很強的壓迫感;最後大尺寸全開放結構賦予的開闊聲場也令聽者不會有憋悶擁擠的感受。

給用戶以喜悅,是HIFIMAN ANANDA的名義

這種有一點柔化過的HD800的調性的音色固然聽起來十分令人放鬆、身心愉悅,但不高的密度與形體感以及不是很強的結象令人比較擔心ANANDA是否能夠在搖滾、金屬、交響樂等對於線條感和動態要求較高的音樂類型上給出優秀的表現。

我們帶著這樣的猜測用ANANDA嘗試了若干支如上類型的音樂。鋼琴、小提琴、吉他等樂器的形體感比預想的要更清晰立體,應當還原出的細節並未缺失,不過被打磨得較為圓融而非纖毫畢現的呈現方式。總得來說,ANANDA對這類曲目的表現力好過預期,高於「能聽」的程度但止步於「好聽」之前,缺陷在於不具備密度優秀線條感凝練的耳機演繹這些曲目時擲地有聲的紮實質感,動態也不太容易讓人滿足。

給用戶以喜悅,是HIFIMAN ANANDA的名義

當然,作為交換,ANANDA對於講究寬鬆舒緩的音樂來說就是不錯的選擇,比如風格輕靈舒朗的輕音樂或新世紀音樂,如班得瑞及神思者這一類。流行樂則需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如果你喜歡的是諸如蔡琴、玉置浩二等「老女人」或「老男人」(這裡當然沒有貶低藝術家們的意思),又或者是手嶌葵這種聲線唱法本來就比較「壓著」、強調吐息聲的歌手,ANANDA帶一點點松潤顆粒感且空氣感強烈的音色是極合適的。

一般類型的流行樂大部分也不成問題,但如果是特彆強調聲線密度如Adele或突出青春活力的JPOP女聲這類,在ANANDA上就會顯得勁頭不太足,有那麼一些犯懶的感覺。

總結下來,假如音樂對於你來說是工作疲憊時的壓力稀釋劑或者用作睡前放鬆神經,那麼ANANDA很適合你。但如果你涉獵的音樂類型非常廣,或是喜歡熱情激烈乃至刺激的旋律,ANANDA恐怕不是個好選擇。

給用戶以喜悅,是HIFIMAN ANANDA的名義

給用戶以喜悅,是HIFIMAN ANANDA的名義

而在電腦或手機上驅動的ANANDA,可以說音色特徵有較好地保留下來,且以我們選擇的ThinkPad X1 Extreme和三星Galaxy S8+的3.5mm耳機口都能將ANANDA驅動至足夠高的聲壓,因此評價ANANDA為一副好推的耳機是合適的。但由於解析力和驅動力的縮水,ANANDA本不佔優勢的密度、線條感、動態也會隨之再大幅削弱。結果就是原本ANANDA不太適合或者將將能聽的音樂類型還會劣化很多。

不過也好在ANANDA是這種特別寬鬆沒有任何突兀刺激頻段的音色,縱然是它不擅長的音樂,最壞的情況也就是疲軟到讓人犯困罷了,不會出現過於刺激不耐聽的情況。

社畜快樂機

要我說呢,ANANDA不能算是一副「很HIFI」的耳機。它格外重視寬鬆感的音色必然做不到隨便撿一首歌過來都可以演繹好,也與「平衡中正」或者「極致還原」沒太大關係。

但話說,這事兒難道不是從它作為一副「直推耳機」起就決定了的么?ANANDA原本就不是為了肯帶好幾斤的捆綁系統出門聽1812的硬核發燒友準備的,反而更像是為單純只是想要一副好耳機的普通人打造的「聽覺SPA」。

給用戶以喜悅,是HIFIMAN ANANDA的名義

ZAEKE知客編輯部的打字員們與正在看這篇文章的你一樣,年輕、對未來富於憧憬、背負著催稿壓力,甚至還可能正飽受脫髮的困擾。所以我們很清楚自己在午休或睡前的寶貴時間裡,需要的無非就是用這麼一副戴著及聽起來都足夠舒服的耳機來玩兒幾盤遊戲、聽上片刻舒緩的旋律甚至是「改革春風吹滿地」,而不是在編排複雜的交響樂中勞心費神地「數毛」。

什麼HIFI不HIFI的,太累人啦。只要ANANDA能夠如它的名字一樣將喜悅帶給用戶,我們又應該奢求什麼呢?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ZAEKE知客 的精彩文章:

曾被微軟寄予厚望的Edge瀏覽器也涼了
一向保守的惠威,要挑戰藍牙降噪耳機的「舊秩序」

TAG:ZAEKE知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