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類冰似玉」——浙江省博物館藏宋代龍泉窯管窺(一)

「類冰似玉」——浙江省博物館藏宋代龍泉窯管窺(一)

北宋早期,龍泉窯的產品以淡青釉瓷器為主,與同時期的越窯非常相似,器型也帶有強烈的越窯風格,從器物的外表來判斷,二者很難區分。

北宋龍泉窯青瓷刻劃花執壺

口徑7.7、底徑7、高20厘米。淺盤口,細長頸,八棱腹,圈足外撇。流長而彎曲,把手背中間被分成兩股,肩部置有一對系,中間亦分成兩股。腹部的每個區域內都用細線劃滿花葉紋。通體施淡青釉,圈足內部也有釉,足端無釉。此件執壺製作規整,紋飾優美,為注酒器。初創時期的龍泉窯較多地燒造淡青釉產品,生產年代大致在北宋早期。這一時期生產的產品帶有強烈的越窯風格。越窯是宋以前浙江的制瓷中心,唐五代時期是越窯發展的巔峰時期,進入北宋以後快速走向衰落直至停燒。關於越窯停燒的原因,目前主要的觀點是唐五代時期越窯生產規模快速擴張導致燃料不足。越窯的部分工匠轉移到龍泉地區燒造瓷器,因此早期的龍泉窯青瓷產品帶有強烈的越窯風格。

北宋龍泉窯青瓷刻劃花夾層碗

口徑14.4、底徑9、高6.7厘米。由內外兩層組合而成,內層呈淺盤狀,盤底有一道弦紋,弦紋內刻劃三朵蓮花紋飾。外層深腹,下腹弧收,大平底,底中央有一圓孔,以碗底為中心,自下而上外壁刻劃有十六瓣蓮瓣紋,蓮瓣的頂部有一道弦紋,蓮瓣紋內有細線條。內外夾層中空。通體是青綠色釉,底部無釉,底中心圓孔邊緣有釉。為龍泉窯淡青釉產品,年代大致在北宋早期。

北宋龍泉窯青瓷刻劃花蓋瓶

口徑8.1、底徑6.9、通高29.5厘米。盤口微斂,喇叭形短頸,溜肩,長弧腹,圈足。頸肩相連處各飾兩道弦紋。腹部用減地法施六道縱向凸棱,將腹部分為六個區間,每個區間內刻劃一花葉紋,中填篦紋,紋飾基本相同。器蓋子口,蓋面呈覆盆狀,上飾篦劃紋,呈水波狀,蓋鈕為寶珠狀,寶珠腰部有凸沿。通體施青黃色釉,玻璃質感強,釉面有冰裂和縮釉現象。器蓋內部、口沿、圈足內部無釉,胎呈青灰色。與浙江龍泉市塔石鄉秋畈村北宋元豐元年(1078)墓出土青瓷瓶的器型、紋飾十分相似,年代推測大致在北宋中晚期。

北宋龍泉窯青瓷帶蓋五管瓶

口徑8、底徑9、高31厘米。器蓋為覆盤式,蓋鈕呈寶珠形,寶珠下部有凸沿,蓋面刻劃覆蓮紋。器身短直口,腹有五節,上四節寬度基本相同。自上往下逐漸外擴,第五節較長,逐漸內收,圈足外撇。第二節處置有等距離的五管。腹部二、三、四節刻逆向斜條狀紋飾,第五節刻劃雙層仰蓮紋,瓣面填充篦紋。釉色青黃相間,玻質感較強。圈足足端和內部無釉,露胎處呈土黃色。五管瓶是北宋龍泉窯的特色產品之一,多出於墓葬,為隨葬用的明器。與此件相似器型的器物在龍泉龍泉市塔石鄉秋畈村北宋元豐元年(1078)墓也有出土,年代推測大致在北宋中晚期。

北宋龍泉窯青瓷盤龍瓶

口徑5.1、底徑6.8、高24.8厘米。盂形口,長直頸,圓肩,深弧腹,圈足。肩部裝飾一道捏制的波浪紋,其上堆塑一條上下翻騰的龍,四足三爪,周圍有花、石、祥雲點綴。器腹上下各飾一道弦紋,中間刻劃纏枝牡丹紋。脛部刻劃仰蓮紋,紋飾中填充篦劃紋。通體施青黃色釉,口沿與底部無釉。宋代龍泉窯多生產此類以龍虎為主題的堆塑瓶,並稱為龍虎瓶。

北宋龍泉窯青瓷蓮瓣紋斂口缽

口徑5、底徑3.5、高5厘米。斂口,折唇,斜直腹,平底微向內凹,腹部刻有仰蓮紋,上劃有篦紋,通體施青黃色釉。蓮瓣紋缽是宋代龍泉窯的典型產品之一,南宋時期也有生產,並且出現了圈足。這件蓮瓣紋缽出土於杭州葛嶺工地,造型規整,簡潔優雅,為宋人的文房用具。

原文作者:徐瑩

原文來源:《收藏家》2019年1月刊《浙江省博物館藏宋代龍泉窯管窺》

(因篇幅限制,原文有刪減)

《收藏家》官方授權,歡迎分享!如需轉載,請私信聯繫!

頭條號

百家號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文藏 的精彩文章:

秦國大將白起一生戰無敗績,為何落得自殺下場?
詩風詞韻 關山月

TAG:文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