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哲理 > 「國寶品鑒」邴法敬造像碑

「國寶品鑒」邴法敬造像碑

「國寶品鑒」邴法敬造像碑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圖片

邴法敬造像碑

邴法敬造像碑,雕刻於隋開皇三年(583年),石灰岩雕造。通高215厘米,碑身高170、寬63、厚58厘米。為廡殿頂式四方柱體造像碑,由碑首、碑身組成,無座,碑首為九脊歇山式廡殿頂,高45、寬92、厚85厘米,正脊兩端有鴟吻,正面左側殘缺一角。四面雕造龕像,每面豎列三龕,保存基本完好。

邴法敬造像碑雕刻內容

邴法敬造像碑碑身正面:上龕為尖楣圓拱形,龕楣正中淺浮雕一座寶塔,方形塔身的兩面各開一圓拱形小龕,龕內各刻一坐佛,應為釋迦、多寶二佛,覆缽式塔頂四角飾山花焦葉,頂上置相輪七重,上置寶瓶為剎。塔兩邊各雕一奔騰而下的龍,口吐祥雲,龍爪拱托塔座。其外側各雕二身翱翔的供養天人,頭戴寶冠,上身赤袒,下著長裙裹體,天帶在身後飄蕩,由於雕於龕楣下沿,輕盈的身軀給人以飛翔而降之感。八稜體龕柱上飾覆蓮火焰寶珠,柱體分別雕一奔龍,龍首向下,口銜蓮花荷葉和長梗蓮蓬奉獻於佛座兩側。龕內雕一佛二弟子二菩薩,主尊肉髻扁平,面相方圓,著雙領下垂袈裟,內著僧祗支,右側衣襟甩向左臂覆搭於身後。右手殘缺,左手前伸,手指向下,施無畏與願印,結跏趺坐於圓形束腰須彌座上,束腰處為八稜柱體。二弟子兩手袖於袈裟內,恭立於佛之左右從龍口中伸出的長梗蓮座上。二菩薩頭戴寶冠,寶繒垂肩,頸戴桃形項飾,帔帛繞肩沿身側下垂,下著長裙,裙帶在兩腿間下垂,一手握花蕾屈肘於胸側,一手下垂提善鎖。跣足立於長梗蓮座上。龕兩側邊框上刻榜題,左邊榜題:「……主陳留郡太守吳文成,……主黎陽郡功曹黎陽令吳駦,……元太守青州剌史吳顯妻張賓,左箱菩薩主城營參軍吳槃陀息吳丑、息吳慶叔、丑息吳羅漠。迦葉主吳抱成妻梁待,南面上龕香積大像主,濟陰太守吳□香妻魏融愁。」 右邊框上半部殘毀,僅存榜題:「……郡假龍驤將軍黎陽鎮城都督吳敬」。可知此龕主尊為香積佛。

中龕為兩株菩提樹組成的拱形龕,粗壯的樹榦構成龕柱,樹根處各雕一龍首口銜蓮花荷葉和長梗蓮蓬供獻於佛座左右,長梗蓮蓬構成弟子菩薩座。茂密的枝葉組成龕楣,龕楣正中的兩樹之間,刻一獸首口銜蓮花,兩朵盛開的蓮花上化出二童子托一摩尼寶珠。龕楣上方左右各雕一尖楣圓拱小龕,龕內雕一禪定坐佛。大龕內雕一佛二弟子四菩薩,主尊形象同上龕,有圓形頭光,著右袒式袈裟,內著僧祗支,結跏趺坐於圓形蓮座上,座上飾蓮瓣兩層,兩手皆殘。弟子、菩薩形象及裝束同上龕,內側二菩薩雙手握蓮蕾於胸前,外側二菩薩一手握蓮蕾屈肘於胸側,一手下垂提善鎖。龕左榜題:「滿月光像,釋迦大像主黎陽郡主薄,頓丘、內黃二縣令,清河、勃海二郡太守,冀州剌史吳大夏侍佛時;主吳明遠,開釋迦大像光明主夏妻胡妙姬侍佛時;息女洛妃,迦葉主蕩寇將軍吳承欽侍佛時;妻張祖先,菩薩主吳叔格侍佛時。」龕右榜題:「藥師琉璃,阿難主吳僧獲侍佛時;菩薩主吳遵穆侍佛時;……侍佛時;阿難迦葉菩薩光明主吳於義。」由龕右榜題可知,此龕主尊為藥師佛。

下龕雕維摩經變圖。龕左下部的帷帳龕內,維摩詰居士頭戴高冠,著褒衣博帶式大衣端坐於床榻上,身前置三足幾,左手撫於几上,右手握麈尾侃侃而談。與之相對的右邊屋形龕內,文殊師利菩薩結跏趺坐於方台座上,頭戴寶冠,寶繒垂肩,頸戴桃形項飾,一手扶膝,一手抬起,似在與維摩詰辯論佛法。中間前雕一門樓,門兩側各雕一護法獅子。門後分三排雕刻:下排雕八個聽法弟子,中排刻六個聽法菩薩以及舍利弗和天女,上排刻七佛。在七佛上方刻一天人手捧香飯在天空飛翔,二神獸背著神橙奔跑。兩株高大的菩提樹枝葉茂密,樹上有獼猴攀爬嬉戲。二樹之間雕一尖楣圓拱形小龕,內雕禪定坐佛,龕旁榜題「寶積大像主義□吳金□」。左上角亦雕一小尖楣圓拱龕,內雕一佛禪定而坐,龕旁榜題殘。龕左榜題剝蝕不清,能識者有「開維摩光明主吳法思;五百聲聞主吳紹宗」。龕右榜題「文殊主頓丘郡功曹衛國令東郡勃海二郡太守吳照,妻楊法陵二人侍佛時;舍利弗主威遠將軍員外散騎侍郎加龍驤將軍諫議大夫吳暉伯侍佛時」。龕下刻供養者題名,多為吳姓。

「國寶品鑒」邴法敬造像碑

邴法敬造像碑(正面)

碑身背面:上龕為尖楣圓拱形,龕楣正中雕一禪定坐佛,頭部殘,有蓮瓣形大背光,著雙領下垂袈裟,結跏趺坐,手施禪定印。兩邊各雕二身飛天,頭部均殘,上身袒露,下著長裙裹體,天帶在身後飄蕩,身姿呈U形,內兩身一手扶佛座,一手握花蕾;外兩身雙手捧供物飛行。八稜體龕柱中飾束蓮瓣,頂端飾蓮瓣火焰寶珠。龕內雕一佛二弟子二菩薩,主尊肉髻扁平,面相方圓,著雙領下垂袈裟,右側袈裟甩向左臂覆於身後,身前衣紋呈U形,內著僧祗支,手施無畏與願印,右手殘,兩腿下垂倚坐於方台座上。座兩側各雕一龍口銜長梗蓮蓬構成弟子菩薩座。二弟子雙手袖於衣內,二菩薩形象及裝束與正面菩薩相同,一手握蓮蕾屈肘於胸側,一手提善鎖,跣足而立。龕外左邊框刻榜題:「開阿彌陀大像光明主東郡太守馬法僧妻吳賢;北面上龕迦葉主雁門太守□□虎;左箱菩薩主吳景暈侍佛時;北面上龕阿彌陀大像主吳洪貴侍佛時。」右邊框刻榜題:「十二龕大光明主吳漠高,頂生王像主修武令吳敬賢;開阿彌陀大像光明主吳洪沐,阿難主吳萇命,右箱菩薩主廣平太守、豫州剌史邴法敬」。

中龕為兩株菩提樹構成的拱形龕,粗壯的樹榦構成龕柱,茂密的枝葉組成龕楣,每片樹葉上均有一摩尼寶珠,二樹之間雕一獸首,樹根處各雕一夜叉。龕內雕釋迦多寶二佛並坐,有圓形頭光,肉髻扁平,面相方圓,著圓領通肩袈裟,手施禪定印,結跏趺坐於長方形束腰須彌座上。二佛之間雕一弟子袖手恭立,頭部殘。二菩薩形象及裝束與上龕相同,跣足立於從佛座兩側伸出的長梗蓮座上。龕外左邊框榜題:「多寶大像主□□□□勃海太守、兗州剌史吳曾妻高男;左箱菩薩主吳桃棒;阿難主吳磨仁;多寶大像主冠軍將軍、中散大夫、大行台裴衍丁,鎧曹參軍吳文通妻聶。」右邊框榜題:「多寶大像主頓丘郡主薄吳寶車,隆教寺庄一所上座僧道威,寺主僧智滿,都師智成;右箱菩薩主吳普慈妻田,開多寶大像光明主大都,四面十二龕像主吳□人妻葉勝鬘二人侍佛時;開皇二年十一月十四日」。

下龕為拱形龕,龕楣雕娑羅樹枝葉和二身飛天,飛天裝束與前述不同,上著寬袖短襦,下著長裙,一腿平伸,一腿曲蹲,身姿作向後飛翔狀,天帶繞肩在身後形成環狀飄蕩起伏。八稜體龕柱下雕怪獸,中刻束蓮,上飾蓮瓣火焰寶珠。龕內雕涅槃變,釋迦身著袈裟側身安睡在七寶床上,十二弟子或立或坐侍奉兩旁,悲痛萬分,二菩薩側身立於兩側的長梗蓮蓬上,衣著裝束與前述菩薩相同。床榻下方刻山林,中間雕一拱形小龕,內雕一禪定坐佛,面相衣飾剝蝕不清。寶床上方刻兩株娑羅樹(雙林樹),反映了釋迦雙林入滅的情景。據《涅槃經後分》中記載:當時佛在拘屍那伽城娑羅雙樹林,由四眾弟子、天龍八部前後圍繞。二月十五日即將涅槃,進入禪定,示現教誨大眾已畢,在七寶床上右肋而卧,頭枕向北方,足指賂南方,面向西方,後背沖著東方。每方各有一對娑羅樹,當佛進入涅槃後,娑羅樹林的東西兩對合為一樹,南北兩對合為一樹,垂下遮覆寶床,蓋在如來身上,……當時世界暗然無光,大地為之震動,一切諸天遍滿虛空,哀號悲泣震動世界。龕左榜題:「釋迦入涅槃大像主朝歌縣令吳□□妻胡買奴;釋迦涅槃大像主吳僧通;菩薩主比僧□□;北面釋迦涅槃大像主安南將軍長樂太守吳肥香……」右邊框榜題:「釋迦入涅槃大像主……釋迦入涅槃大像主吳……」

「國寶品鑒」邴法敬造像碑

邴法敬造像碑(背面)

左側面:上龕為尖楣圓拱形,龕楣中雕一奔騰而下的龍,龍爪下生雲朵,口銜華繩。兩旁各雕二飛天,左邊二飛天頭部殘,右邊保存完好,身姿及裝束與正面龕楣飛天相同,帛帶繞肩在身後飄蕩形成一桃形,雙手牽拉華繩。龕楣上方兩角各刻一朵盛開的長梗蓮花。八稜體龕柱中飾束蓮,上端飾覆蓮火焰寶珠。龕內雕主尊為倚坐彌勒菩薩,面相方圓,頭戴寶冠,寶繒垂肩,頸戴桃形項飾,上身赤袒,帔帛繞肩沿身側下垂至座前兩側,下著長裙,倚坐於方形台座上,足下有低平足踏。兩手從肘處殘缺。佛座兩側各雕一卧獅,匍伏於地,守護佛法。左右二弟子雙手合十於胸前,二菩薩裝束與前述菩薩相同,均立於從主尊座下伸出的長梗蓮座上。龕外左邊框刻榜題:「彌勒大像主輕車將軍南陽□□□□□子吳貴妻王侍佛時;迦葉主台遣防白□□東陽太守吳援侍佛時;開大像光明主吳懷玉;開迦葉光明主吳子期;開菩薩光明主比丘尼□就;開阿難光明主比丘尼延凈」。右邊框榜題:「阿難主冠軍將軍中散大夫河南二州使治(持)節、大尚書吳世援侍佛時;菩薩主蕩寇將軍吳共世侍佛時,妻張葶;開阿難光明主吳子鑒,菩薩主吳子健;開菩薩光明主吳子教,菩薩主世妻張綾雲。」

中龕為帷帳龕,龕楣飾帷幔,龕柱下部雕飛奔而下的龍,口銜蓮花荷與長梗蓮蓬。龕內主尊為普賢菩薩,頭戴寶冠,寶繒垂肩,頸戴桃形項飾,帔帛繞肩沿身側下垂至座前,下著長裙,裙腰外翻,結跏趺坐於白象背上的蓮花座上,白象為正面,象鼻殘缺。二弟子二菩薩脅侍左右,裝束與前述弟子菩薩相同,均立於從龍口伸出的長梗蓮蓬上。龕外左邊框榜題:「普賢大像主會安、朝歌二縣令後除濟州剌史吳眾敬、妻秦娥二人侍佛時;左箱迦葉主吳榮侯侍佛時;左箱菩薩主吳高仁侍佛時。」右邊框榜題:「開普賢大像光明主敬息女吳妙姿侍佛時;右箱阿難主敬息吳蠻奴□□□;右箱菩薩奴妻晁妃侍佛時。」

下龕為兩株菩提樹構成的圓拱形龕,粗壯的樹榦為龕柱,二龍纏繞樹榦而下,口銜長梗蓮蓬組成脅侍寶座,龕楣中刻二天人手托摩尼寶珠飛翔而至,衣飾裝束與前述飛天相同。兩旁滿刻菩提樹枝葉。龕內造像主尊為二佛並立,頭部均殘,有圓形頭光,著雙領下垂袈裟,內著僧祗支,手施無畏與願印,右手殘,跣足立於覆蓮座上。左邊立佛座旁雕二童子,一童子坐在地上玩耍,一童子直立,手捧缽盂上舉伸向佛主,表現的是阿育王施土,左邊佛應是釋迦牟尼佛,右邊佛根據題榜可知為定光佛。二弟子頭部殘,左菩薩面部剝蝕較甚,衣飾裝束與前述弟子菩薩相同,均立於從龍口伸出的長梗蓮蓬座上。龕外左邊框榜題:「定光大像主吳僧會……;開定光像光明主吳□德……;左箱菩薩主吳道深妻張瞿;左箱迦葉主吳毛侍佛時。」右邊框榜題:「定光大像主吳地德、吳乞德、吳秀才侍佛時;右箱阿難主吳郎仁;右箱菩薩主吳子開。」龕下刻有重修碑記,殘存12行,行存3-4字不等,首行存「重修東」三字,余皆為功德主題名。

「國寶品鑒」邴法敬造像碑

邴法敬造像碑(左側面)

右側面:上龕為尖楣圓拱形,龕楣雕四身飛翔的伎樂天人,手持樂器或吹或彈,面部除最左邊保存完好外,其餘皆殘,衣飾裝束和舞動的身姿與前述飛天相同,龕楣上方的空白處刻飾流雲。八稜柱體龕柱上小下大,中飾束蓮,柱頂無飾。龕內雕一佛二弟子二菩薩,主尊肉髻扁平,面相飽滿豐圓,著右袒式袈裟,內著僧祗支,結跏趺坐於方形束腰須彌座上,右手殘,左手手掌向前,手指朝下,似施無畏與願印。佛座兩旁雕二護法獅子,右邊獅子頭部殘。弟子、菩薩保存完好,衣飾裝束與前述相同,均立於圓蓮座上。龕外左邊框大部分殘缺,僅存榜題:「……侍佛時,開無量壽大像光明主……」。右邊框榜題:「右箱迦葉主武邑縣令陳留郡太守吳廣周侍佛時,周妻……;阿難主騎兵參軍吳侍賓,菩薩主賓妻王英姑;菩薩主吳洪……」。由榜題可知該龕主尊為無量壽佛。

中龕為菩提樹龕,兩株粗大的菩提樹構成龕柱和龕楣,龕內造像主尊為半跏思惟菩薩,有圓形頭光,頭戴寶冠,面相豐圓飽滿,頸戴桃形項飾,上身赤袒,下著裙,半跏趺坐於高台座上,衣裾滿覆座前,抬起的右腿膝蓋處殘,兩手從肘處殘缺。二弟子二菩薩脅侍左右,衣飾裝束與前述相同,均立於從山間伸出的長梗蓮座上,座下山林起伏,表現出釋迦在檀特山修行思惟的情景。龕外左邊框榜題大部殘缺,僅存:「……修武縣令汲郡太守吳路妻胡休,菩薩主吳金柱。」右邊框榜題:「菩薩主吳伏德,菩薩光明吳季緒;菩薩光明主吳迦葉、妻王貳勝、息吳君素。」

下龕為尖楣圓拱形,龕梁兩端刻龍首,中間刻一獸首口銜龍尾。八稜柱體龕柱上小下大,柱頂飾蓮花火焰寶珠,中間飾束蓮。龕內造像主尊為觀世音菩薩,有圓形頭光,頭戴寶冠,冠前刻坐佛,寶繒垂肩,頸戴桃形項飾,上身赤袒,下著長裙,裙腰束帶在兩腿間下垂,帔帛繞肩在胸前結帶交叉垂至膝際後上揚穿肘下垂,兩手從肘處殘缺,跣足立於蓮座上。兩旁各雕一身人身獸的夜叉,一作跽跪狀,雙手扶膝;一作蹲坐狀,雙手了舉。均口銜兩枝長梗蓮蓬構成左右脅侍寶座,二弟子二菩薩立於其上。左側弟子著右扁衫式袈裟,內著僧祗支,左手屈肘平放於胸前,手中握物不清;右側弟子著右袒式袈裟,雙手合十。二菩薩衣飾裝束與前述相同。龕下邊及右邊框下半截剝落。龕外左邊框榜題:「觀世音大像主黎陽、武德二郡太守,後除定州剌史吳樹生侍佛時;開觀世音大像光明主生妻張豐妃侍佛時。」龕右邊框存榜題:「像主比丘尼靜秀、曇□;迦葉主□□□,阿難主吳康;菩薩主唐妻常□妃;菩薩主康息吳巨……」。

「國寶品鑒」邴法敬造像碑

邴法敬造像碑(右側面)


邴法敬造像碑的藝術風格

邴法敬造像碑不僅在碑體造型上宏偉氣派,在佛龕裝飾上也極具特點。該碑共有十二個佛龕,其中尖楣圓拱形龕5個,樹形龕6個,帳形龕1個。尖楣圓拱形龕均飾八稜柱體龕柱,中部飾束腰仰覆蓮,柱頭飾形似火焰寶珠的蓮花。有的龕梁兩端飾龍首,中間飾獸首口銜龍身。有的龕楣飾伎樂天人或供養天人,手持供物或樂器在空中飄蕩飛舞。而樹形龕有兩種,一種是以粗大的樹榦作龕柱,以茂盛的枝葉作龕楣,有的還在龕楣間飾一獸首,有的在龕楣上方或中間飾飛天。另一種樹形龕是在龕之中部刻兩株娑羅樹,樹枝裝飾龕楣,八稜體龕柱與尖楣圓拱龕相同。帳形龕的龕形延用北齊時流行的形式,龕楣飾三層帷幔,帳頂飾山花蕉葉和寶珠。值得注意的是,不管是哪一種龕形,龕柱上均出現有奔騰的龍,有的沿柱體而下,有的沿樹榦盤旋而下,均口銜蓮花承托弟子菩薩。這種盤繞於龕柱之上口吐蓮花承托脅侍的翔龍像,雖然與山東青州龍興寺出土的北魏至北齊時期的翔龍像有相似之處,但與青州成熟期作品型制還有差距,明顯體現出北齊河北鄴都造像系統特色,不難看出,該碑上所見的翔龍像應是受到河北造像的影響而雕刻的。

在造像風格上,邴法敬造像碑在繼承北齊造像風格的同時有所發展,表現手法較北齊更加細膩,人物造型優美,衣飾線條流暢自然,體軀比例正確合度,在臉型及身段上既殘留著北朝「秀骨清像」和「服飾容曳」的審美觀點,又具有向末來的盛唐豐腴型發展的某些跡象,特別是臉型的偏圓,已不再是北朝末期的傳統,而是全國統一後融合了南北文化向更加旺盛的方向發展的一個良好開端。


作者簡介

王景荃,男,漢族,1965年3月4日生於河南省商城縣,1981年參加工作,大學學歷,中共黨員,現任河南博物院陳列部副主任,副研究員。自參加工作以來,一直從事古代藝術研究及博物館陳列工作,尤其在佛教考古及佛教藝術研究方面頗有造詣。先後出版《河南碑誌敘錄》兩輯,《天國的靈光——佛像》、《中國美術全集/石刻線畫》、《中國美術全集/河南畫像磚》、《中原文化大典/中小型石窟與石刻造像》、《中原文化大典/畫像磚》、《河南佛教石刻造像》等專著十餘部,其中《河南佛教石刻造像》一書獲河南省社科優秀成果一等獎。在核心刊物發表研究論文20餘篇。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