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2019年,萬億規模基建潮來襲!

2019年,萬億規模基建潮來襲!

作者| 老船長

來源 |米筐投資(mikuangtouzi)已獲授權

01

新一輪基建潮來襲

除了山東,其他30個省市地方兩會陸續召開,其中透露出的信息,直接為2019年經濟如何運行,定下了基調。

其中最熱的話題,莫過於「基建潮」。

比如北京,以市級機關搬遷為契機,啟動行政辦公區二期工程;開工建設副中心站綜合交通樞紐;實現京雄(雄安)城際北京段開通使用,力爭京雄高速開工建設;確保北京大興國際機場如期建成通航;建成京張鐵路、延崇高速。

比如河南,實施投資1000億元以上、總長1000公里以上的高速公路「雙千工程」,開工建設欒川至盧氏高速公路等一批項目;建成鄭萬、鄭阜、商合杭高鐵和蒙華鐵路河南段,開工鄭濟高鐵濮陽至濟南段等。

比如湖北,深入實施綜合交通三年攻堅行動,全面完成水利四大補短板工程。10億元以上重大項目新開工270個以上,續建620個以上。確保京東方10.5代線、廣汽傳祺宜昌基地、漢十高鐵等一批重大項目如期建成;集中力量推進武漢新芯二期、天馬柔性屏、小米武漢總部等重大產業項目。

比如廣東,大力推動基礎設施補短板,全年安排省重點項目投資6500億元,交通運輸基本建設將計劃完成投資1200億元,計劃建成虎門二橋等10項高速公路。

比如廣州市,2019年重點項目共計592個,計劃投資3087.71億元。預計新開工項目130個,計劃投資額580.16億元。其中,有24個交通基礎設施項目,4個科技創新基礎設施項目,2個能源基礎設施項目。

筆者翻看了所有2019年政府工作報告,鐵公機 地鐵依舊是基建投資的重中之重。有媒體報道,中鐵總2019年計劃新開工鐵路里程預計將達到6800公里,比上一年增加45%。而相應的鐵路建設投資,有可能提高到史上最高水平的8500億元。

在地方政府工作報告中,關於基建投資的另一個熱詞是「新型基礎設施建設」。

比如江蘇,提出抓好大數據產業發展試點示範和創新應用,加快推進5G商用進程;

比如安徽,提出要擴大4G網路覆蓋面,加快5G商用步伐;推動大數據產業集聚發展,支持雲計算大數據生產應用中心、大數據存儲基地建設;

比如北京,提出加快5G、工業互聯網等新型基礎設施建設,推動賓士新能源汽車、超高清顯示設備、「無人機小鎮」等重大項目落地;

比如貴州,提出加快推進貴陽5G實驗網綜合應用示範項目建設。推進華為、蘋果、騰訊等大數據項目建設。

從上面各地的報告中,5G基站建設、大數據中心及產業建設、人工智慧、新能源基礎設施(如充電樁)是提及最多的,這些技術基礎設施在去年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上,被定性為新基建。

鐵公機雖然是基建重頭戲,但新基建既能促進創新,又能「補短板」,成為城市競爭的新戰場。

除此之外,區域戰略的提升,也將加速基建潮的歸來。比如京津冀協同發展以及雄安新區的建設,比如粵港澳大灣區規劃,比如海南自貿港建設等等,這些大的規劃落地,必須先有基礎設施的大規模建設,才有可能實現。

「要想富,先修路」的思想,貫穿至今。

02

補什麼短板

這一現象,在2018年早有徵兆。

「三去一降一補」中的「補短板」,是在2015年底提出的,而之後的三年,重心都放在了房地產去庫存、去產能和降槓桿上,這三年,也是房價大漲、金融風險頻發的幾年。但「補短板」這一項,重視程度不夠。

到了2018年中,去庫存、去產能、降槓桿的任務基本完成,補短板開始屢被提及。而這時的宏觀經濟環境又面臨「內憂外患」,增長動力突然疲軟,基建投資和消費,成為拯救經濟的左膀右臂。

畢竟在經濟下行期,基建是典型的逆周期行業,也是這麼多年來,行之有效的辦法。

於是,國家開始頻繁批複地方基建項目。

據不完全統計,從2018年四季度至今,發改委批複的基建項目規模超過1.2萬億元。單單12月一個月,就批複項目規模近8000億。

其中,批複最多的是地鐵項目。2017年底,發改委叫停了一批建設中的地鐵,2018年7月,發改委曾發文提高地鐵申報建設的城市經濟指標,把一些城市拒之門外。

但過了3個月,上面下發了《關於保持基礎設施領域補短板力度的指導意見》,基建大門重新開啟。隨後,重慶、杭州、濟南、長春等城市的地鐵項目重獲批複,地方上長舒一口氣。

大規模批複拉動基建投資的另一個深層次原因,則是2018年的數據出現了斷崖式下滑。

圖片來源:海通證券研究所

2018年不含電力的基建投資累計增速,從2月份的16.1%暴跌至12月的3.8%,比上年回落15.2個百分點,成為固定投資最大的拖累。而其中,鐵路投資下降5.9%,水利投資下降4.1%,又成為基建投資的拖累。

至於原因,則是去槓桿、強監管落地、地方債務管控加強、PPP項目全面清查、環保力度加大等多方因素的疊加效應。

2017年底,國家表示嚴管地方債、遏制隱性債、違規擔保問題,並對地方債務不再「兜底」,地方上的基建投資,在2018年就不敢瘋狂擴張了。

此輪基建潮歸來,防範地方債務風險,仍然是大前提。

03

錢從哪裡來?

資金問題,將成為基建投資的重要約束。基建投資的資金來源,包括了國內貸款、外資、自籌資金、國家財政支出資金等,這其中自籌資金佔了大頭,因此,地方融資的變化才是決定基建投資的關鍵。

圖片來源:海通證券研究所

2018年的嚴金融監管,導致市場資金鏈緊張,地方融資也受到牽連,成為基建投資大幅下滑的一部分原因。

但從18年下半年,國家多次降准、積極的財政政策的風向來看,19年的資金緊張問題,多少會得到緩解。

1月9日的國常會,專門針對這個問題做了強調:

要加快地方政府專項債券發行使用進度;

對已經全國人大授權提前下達的1.39萬億元地方債要儘快啟動發行。抓緊確定全年專項債分配方案,力爭9月底前基本發行完畢;

貨幣信貸政策要配合專項債發行及項目配套融資,引導金融機構加強金融服務,保障重大項目後續融資。

自籌資金中,地方專項債是關鍵一環。18年專項債整體發行規模在1.35萬億,19年除了提前下達這1.39萬億,預計整體規模將達到2.4萬億左右。據國盛固收的數據,截止1月30日,1月發行地方債總規模達到4179.7億。

專項債的擴張會得到延續,給基建投資一個強有力的支撐。

同樣的,在這次國常會上也強調了防範地方債務風險。

前不久,被坊間稱為「高鐵一生黑」的趙堅在財新發表了一篇《謹防高鐵灰犀牛》,文章對目前高鐵債務和運營虧損、中國交通結構惡化的問題做了分析和提醒,文章提到:

雖然中鐵總的客運收入在2018年上半年達到1693億元,全年或達3400億,但截至2018年9月,中鐵總的負債已高達5.28萬億,再考慮地方政府投資建設高鐵的債務(目前缺乏這方面的統計數據),已經形成巨額高鐵債務或引發國家的金融風險。

雖然文章裡面漏洞百出,但這個提醒也算及時。而在目前高鐵和地鐵建設熱潮中,地方能不能把風險防控好,就得看地方在利益面前,是選擇狂奔還是保守了。

感謝關注智谷趨勢(微信ID:zgtrend)。很多讀者還沒養成閱讀後點贊的習慣,如果覺得智谷做得不錯,記得點個贊表示鼓勵哦。

如果你仍經歷著早九晚五人累錢少,

來這裡,有你財富進階的終極秘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智谷趨勢 的精彩文章:

新階級論:寒門難貴,豪門難敗
總理座談會新亮相的兩位經濟學家:他們發出了「刺耳」的聲音

TAG:智谷趨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