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中醫 > 無論治療哪個季節的急性發熱病,中醫都管用!(蒲輔周老師經驗)

無論治療哪個季節的急性發熱病,中醫都管用!(蒲輔周老師經驗)


喜歡我的都關注我了~


小編導讀:

學習中醫學,尤其是治療急性病,要掌握這個規律,也就是說,要熟悉四時五運六氣的變化規律。




蒲輔周老師尤其注重掌握治療外感熱病必須掌握季節性。他指出,「時病指的是春夏秋冬季常見的急性發熱性疾病,古人統名之為傷寒、熱病,如《內經》雲『今夫熱病者,皆傷寒之類也』,一切外感病稱時病,也稱六氣為病」。

一年十二個月,有六個氣候上的變化,即風、火、暑、濕、燥、寒。

大寒、立春、雨水、驚蟄,這四個節氣六十天,為初之氣,主厥陰風木,此時的外感病多為風溫、春溫,亦有氣溫反寒而病寒疫的。

春分、清明、穀雨、立夏,為二之氣,主少陰君火,其病多屬溫熱病範圍。

小滿、芒種、夏至、小暑,為三之氣,主少陽相火,其病稱為暑溫病;積熱成火,到這個季節,外感病多在暑證範圍。

大暑、立秋、處暑、白露,為四之氣,主太陰濕土,其時多雨,外感病多屬濕溫範疇。

秋分、寒露、霜降、立冬,為五之氣,主陽明燥金,時病秋燥;這個季節,雨水少了,自然界萬物枝萎葉黃乾枯,因此為之燥。

小雪、大雪、冬至、小寒,為六之氣,主太陽寒水,這時傷寒病多;若冬陽偏勝,氣候應寒反暖,這時的外感病叫冬溫。

強調「必先歲氣」,就是講研究四時五運六氣為病的一般流行規律,找出屬風溫、春溫、暑溫、濕溫、秋燥、冬溫等之病機,才能進行有針對性的正確治療。


◆◆

冬季時病辨證論治

◆◆


傷寒


小雪、大雪、冬至、小寒,為六之氣,主太陽寒水,這時傷寒病多。

冬季感風寒輕者,頭痛身痛不甚,微惡寒發熱,咳嗽鼻塞聲重,胸膈滿悶。

蒲輔周多用華蓋散、九寶湯。華蓋散:麻黃、炒蘇子、杏仁、桑皮、茯苓、橘紅、甘草各五分,生薑三片,大棗一枚,水煎服。九寶湯:薄荷、炒蘇子、麻黃、杏仁、桂枝、陳皮、大腹皮、桑皮各一錢,甘草五分,生薑三片,大棗一枚,水煎服。

暴寒傷肺,喘嗽鼻塞痰壅,宜三拗湯。

外寒內火,肺氣鬱閉,而喘甚者,越婢加半夏湯(麻黃、石膏、法半夏、生薑、大棗、甘草)。

外感風寒,咳而喘甚者,用麻杏石甘湯。

外感風火,內有寒飲,見胸滿咳嗽,宜小青龍湯;兼煩熱者,加生石膏。

若水飲上逆,見喘咳,面目浮腫,宜葶藶大棗瀉肺湯。

冬季感受風寒又有傷食,見腸胃失和,胸腹滿悶或嘔吐或下利,宜藿香正氣散。痛甚加吳茱萸;嘔吐甚加白豆蔻、生薑引,水煎服。

若冬感風寒,內夾濕痰,見惡寒發熱,頭痛身痛,腹脹滿,不思食或嘔,惡水不欲咽,大便不利,或關節痛或重,乃表裡同病,宜用五積散,每服五錢,生薑三片,水煎服。


冬溫

若冬陽偏勝,氣候應寒反暖,這時的外感病叫冬溫。

冬溫治法可與風溫治法互參。其癥狀類似傷寒,但脈不緊,頭痛發熱,不惡寒或微惡寒,心煩,小便赤,口渴,有汗或無汗,脈浮數,舌紅苔白燥或黃。此為外寒內火,宜涼解法,可用麻杏石甘湯。咽痛加僵蠶、射干、桔梗;咳甚加前胡、貝母、枇杷葉;痰多氣促加瓜蔞、萊菔子、蘇子;頭痛加薄荷、荊芥穗、菊花。

蒲輔周認為,冬溫外感病,若四五日不解,邪入氣分,大熱、大汗、但熱不解、大煩、大渴,同樣可用白虎湯。若表熱不解,里熱又結,腹滿便秘,心煩無汗,舌紅苔黃,可用涼膈散。

對於冬溫出現脈浮緊,無汗而煩躁,頭痛身痛者,可與大青龍湯,桂枝量只需數分, 切勿過重致衄。

蒲輔周的兒子蒲志孝在回憶關於外感病中用桂枝時談過一件事:1963年2月,蒲輔周的二弟患感冒,見頭痛、周身骨節疼痛、脈緊苔白,蒲志孝用麻黃湯一劑而愈,事後頗為自得,寫信告知在北京的父親,以為必得褒獎。誰知蒲輔周速來回信說:「你二叔平常嗜酒,濕熱素重,桂枝湯有『若病酒客不可予之』的告誡,你只注意了桂枝湯的『湯』字而忽略了『桂枝』。此物用於內熱之人當先考慮動血之弊;寒熱外束,有身疼痛時,可去桂枝,加羌活一錢,效果同樣會很好。你這是只讀死書,缺乏思考之過。」從這件事中我們可以看到蒲輔周讀書之細,辨證之精,用藥之活。




好 書 推 薦



《川派中醫藥名家系列叢書.蒲輔周》



(點擊封面,即可購買好書)

蒲輔周為四川綿陽梓潼人,早年即以醫技名震成都,於一九五五年奉調中國中醫研究院,傾心中醫事業七十餘年。蒲氏醫理精深,經驗宏富,長於內、婦、兒科,尤擅長溫病治療。在中醫學術的許多領域有獨到見解,為當代傑出的中醫學家。本書由「生平簡介」「治學經驗」「臨床經驗」「論文著作」「學術思想」「良方驗案賞析」「學術傳承」和附錄等組成,對蒲老的行醫經歷,學術成就以及臨床診療經驗進行了全面總結。本書以對蒲老治學方法、學術思想、臨床經驗的解析為重點,以揭示先生的治學門徑、辨證用藥的內在思路與規律。力求體現蒲老強調辨證論治、治病務求其本的診治特點,希望對提高讀者的臨床水平有所幫助。




本文選自「中醫出版」微信公眾號,最終解釋權歸原作者所有。由

悅讀中醫

(微信號ydzhongyi)推薦發表,封面圖片和文中插圖源於攝圖網,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閱讀原文」

立即購買本文推薦好書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悅讀中醫 的精彩文章:

又是糖尿病併發症,患者痛苦,醫生頭大,且看國醫大師呂仁和如何診治

TAG:悅讀中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