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農民撿來餵雞的盆子,交給文物部門鑒定後,一躍成為國之重寶

農民撿來餵雞的盆子,交給文物部門鑒定後,一躍成為國之重寶

農民撿來餵雞的盆子,交給文物部門鑒定後,一躍成為國之重寶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圖片

中國有著悠久的歷史,也誕生了數之不盡的珍貴文物。由於時代太過久遠,有的文物被發現後,埋沒在民間,沒有引起足夠的重視,體現不了它那尊貴的身份。直到有識之士的發現,才會得到認可,重新出現在我們的視野之中,這也是文物保護的一條途徑。今天要說的新石器時代陶鷹鼎,也就是這樣的幸運兒。

在1957年,在陝西省華縣太平庄,有一個叫做殷思義的農民在田間犁地時,發現一件通體灰黑的陶器。當時他也不知道是什麼,回到家中用水沖洗之後,感覺造型非常漂亮。不過當時的人對文物意識普遍淡薄,仍然沒有太過在意。他將這個酷似盆子的陶器,當作雞食盆餵雞所用,還自認為是廢物利用。

農民撿來餵雞的盆子,交給文物部門鑒定後,一躍成為國之重寶

又過了一年時間,同為華縣泉護村發現了仰韶文化遺址,這是我國考古歷史上的一件大事,相繼有各支考古隊紛紛來此考察。其中北京大學歷史系組成的考古隊在泉護村進行發掘,也在附近的村莊調研。殷思義看到考古隊的工作熱火朝天,主動向他們提及自己挖到過一件陶器,並交了出來。

考古隊的工作人員一眼就發現了此件陶器的不凡之處,立即在發掘地清理出一座成年女性墓葬,出土了骨匕、石圭、石斧等用具,綜合考量,斷定這是屬於新石器時代的一件文物,根據其造型,命名為陶鷹鼎。

農民撿來餵雞的盆子,交給文物部門鑒定後,一躍成為國之重寶

陶鷹鼎高為35.8厘米,口徑為23.3厘米,最大處的直徑為32厘米,古色古香,形態獨特。在新時期時期的陶器之上,雕刻或者繪製動物圖案並不新鮮,然而整體被製作成動物的造型,卻少之又少。

陶鷹鼎的樣子,就是一直駐足站立的雄鷹,鼎口恰好放置在鷹的兩翼之間的背上。更為獨特的是,它的雙足支撐以外,尾巴又拖下來支撐地面,恰好形成了三足鼎立的樣式。這充分說明,在新時期時代,我國的先民們已經發現了三點是最為穩定的支撐方式。

農民撿來餵雞的盆子,交給文物部門鑒定後,一躍成為國之重寶

更為重要的是,這件古樸的陶器,還是形神兼備的佳作。鷹的肌肉豐滿雄厚,給人充滿著力量的雄渾之氣,朝氣蓬勃。鷹的線條流暢,毫無凝滯之感,做工獨到。鷹的雙目圓睜,怒視前方,彷彿在伺機而動,捕捉自己的獵物。它靜靜地放置,又好像隨時能夠起飛,跨越幾千年而來,卻極具活力。

雖然見多識廣,但文博專家都沒有見過這種造型的新石器時期的陶器,它刷新了人們的認識,打破了長期以來對新石器時代陶器的認知範疇。之所以被製作成鷹的形狀,可能是先民們的圖騰文化,也可能是他們對於天空的嚮往,不管怎麼樣,都是文化認識中一朵璀璨奪目的明珠。

農民撿來餵雞的盆子,交給文物部門鑒定後,一躍成為國之重寶

所幸的是,這件文物歷經幾千年,最終還是完好無缺地保存了下來。雖然它被埋沒在民間,還做了一隻餵雞的盆子,但巨大的價值還是被發掘出來。

沒有多久,陶鷹鼎被調到國家博物館,作為重要的文物保護起來。在1993年北京第一次申辦奧運會時,它還作為友誼的見證來到瑞士洛桑,向全世界人們展示我國悠久燦爛的文化。

農民撿來餵雞的盆子,交給文物部門鑒定後,一躍成為國之重寶

這也是陶鷹鼎最後一次出國,為了更好保護一些特殊、易損壞的文物,在2002年,我國頒布了《首批禁止出國(境)展覽文物目錄》,陶鷹鼎名列其中。以後就只能在國內欣賞它的英姿,不過陶鷹鼎那古樸的形象,依然會在互聯網時代向全世界展現。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小珏說歷史 的精彩文章:

皇帝對賢人說:朕只想見你,你來就封王!賢人:頭顱送給你看

TAG:小珏說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