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書畫 > 看看徐悲鴻是怎樣評價這兩位大家的

看看徐悲鴻是怎樣評價這兩位大家的

看看徐悲鴻是怎樣評價這兩位大家的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圖片

任頤

徐悲鴻先生四十歲時評說張大千為「五百年來第一人」,比《任伯年評傳》早了十四年,顯然讚賞之餘,缺乏周密思考、邏輯論證。

看看徐悲鴻是怎樣評價這兩位大家的

松鶴芝石圖 與任薰合作立軸紙本 設色 1867年作

先說2015年6月16日,也就是美術大師、傑出的美術教育家徐悲鴻先生6月18日誕辰一百二十周年前夕,大師夫人、「懷鴻室」主人廖靜文先生離開人世,駕鶴西去,從此和徐先生在天國相逢,永遠在一起。

由此想到,1982年年底,我有幸較早拜識廖先生,她時近花甲之年。那次,我同一個青年編輯到北京圖書館(今中國國家圖書館)等調查明刊《十竹齋書畫譜》善本情況,同時為《朵雲(中國畫藝術叢集)》等組稿,用了一個晚上去拜訪廖先生,請她寫點深入回憶徐先生及其藝術的文章。她說,回憶到的基本上核對資料都已寫了,寫成《徐悲鴻一生》,書稿交給中國青年出版社,8月份出書了。她家住在虎坊橋一帶,離榮寶齋不遠,鋼筋水泥建造的方盒式公房,樓層較高,樓梯過道轉彎處的電燈也很亮,找到她家很順利。第二天一早,遵照著她的指點,我們懷著朝聖藝術大師的虔誠,參觀了徐悲鴻紀念館。總的印象是,展館內容豐富,而徐夫人畢竟是位六十歲女性,館辦起來可真不容易。她給自己的齋室取了個號,叫「懷鴻室」,懷念遠去的「鴻」——徐悲鴻,直到永遠。

看看徐悲鴻是怎樣評價這兩位大家的

桃花鳥石圖 絹本 設色 1878年作

那天晚上,我們告別臨行前,廖先生特地取出新書,鄭重地用鋼筆題句簽名,每人贈送一本。我第一次見到大畫家徐悲鴻先生的夫人,也是第一次獲得珍貴的女性長者簽名本,心情由衷地有點激動,就對她說,謝謝!徐先生是我們大家敬仰的愛國大畫家,回到上海一定認真拜讀,爭取寫點學習心得,做點宣傳。這本書寫得感情真摯,文字清淺,內容動人,讀了之後,寫成了《奮進不已為中華——簡評〈徐悲鴻一生〉》,寄給《文匯報》,想不到較快在「筆會」上披露了。屈指算來,這已是三十二年之前的往事了。廖先生所寫的這本書,在她生前也已經增訂,改名為《徐悲鴻傳》印行。

看看徐悲鴻是怎樣評價這兩位大家的

牡丹貓石圖 立軸 紙本 設色 96cm×45cm 壬申 1872年 蘇州博物館 藏

由《朵雲》叢集,我又聯想到1982年編輯第三集時,刊發徐悲鴻1950年冬所寫《任伯年評傳》,墨跡圖照、文字謄錄是徐先生弟子黃養輝先生提供的。黃先生在《徐悲鴻與任伯年評傳》中說,徐先生一生重視實踐,擯斥空談;對藝術持論極嚴,不肯輕以一言評人。徐先生在該文中,定任伯年「為仇十洲以後中國畫家第一人」,並且斷論「殆非過言也」。自1982年以來,我總覺得,徐先生對中國畫史上評價最高的似乎有兩位:一是晚清的任伯年,一是現代的張大千。

看看徐悲鴻是怎樣評價這兩位大家的

楓猴圖 立軸 紙本 設色 106.4cm×51cm 己卯 1879年 遼寧省博物館 藏

徐悲鴻自童年時,見父親一次進城,回家憶仿任伯年《斬樹鍾馗》一畫,始知任伯年名頭,一生酷愛任氏的繪畫藝術;並於1930年起,對王一亭、黃震之、吳仲熊、黃君曼、陳之初、章誠望,以及任氏子女任堇叔、任雨華等,先後作了持續耐心深入的訪查核實,更研讀任氏傑作,分析思考,歷時二十年,才寫成《任伯年評傳》。這在今天急功近利的浮躁年代,很難做得到罷?這篇學術性的藝術家評傳文字,史論結合,辨析精闢,中西兼顧,嚴謹生動,絕非一般泛泛空論者可比。

該評傳高明處還在於,徐先生於本文,以法國老師達仰先生的法文題贊譯成詩意般中文作為結語,時間上還早了四年,而立意立論也達到了令人信服、甚為有力的完美境地:

看看徐悲鴻是怎樣評價這兩位大家的

五倫圖 立軸 紙本 設色 148cm×80.5cm 庚辰 1880年 瀋陽故宮博物院 藏

多麼活潑的天機,在這些鮮明的水彩畫里。多麼微妙的和諧,在這些如此密緻的彩色中。由於一種如此清新的趣味,一種意到筆隨的手法。——並且只用最簡單的方術,——那樣從容的表現了如許多的物事,難道不是一位大藝術家的作品么?任伯年真是一位大師。(達仰·巴黎·1926年)

徐先生這種層層推進、臻於高潮的論據論斷,所引用的可是外國大畫家的難得的評論推許!而且是徐悲鴻1930年訪談王一亭之前,在法國留學時期的1926年!

看看徐悲鴻是怎樣評價這兩位大家的

摹朱耷八哥立軸紙本 水墨 1886年作

我的想法是,徐悲鴻的這篇評傳文字,是深入調研、深思熟慮、長期積累形成的具有相當重要的學術性、文獻性,值得我們後人高度重視的學習範本。我大約估算了一下,如以仇英生於1494年計,那麼到任伯年1895病故,恰好有四百年歷史;仇英卒於1561年,可以蓋棺定論來說,則到1950年也將近有四百年歷史。因此,徐先生說,任伯年是仇英以後四百年來中國畫家第一人。

看看徐悲鴻是怎樣評價這兩位大家的

梧桐雙鳳圖 立軸 紙本 設色 112cm×44.8cm 壬午 1882年 故宮博物院 藏

多年以來大家都熟知的,徐先生又評述過張大千,是「五百年來第一人」。這個說法,見於他為中華書局1936年版《張大千畫集》所作《序》。第二,這個「五百年來」同仇英以後「四百年來」相交有所重複。所以,是否隨感而發、隨意而說,有點捧場之嫌?那麼張大千和任伯年,究竟哪一位是第一人?

據2015年5月1日《文匯報·筆會》刊陳長林《名家自矜何必當真》一文,說張大千頗有自知之明,對「五百年來第一人」沒有照單全收——他謙虛地回應:五百年來第一人,說得太過了,太過則近於開玩笑了。但他對自己的鑒定能力,毫不謙虛地自稱「五百年來精鑒第一人」。還得意地說:「一觸紙墨,辨別宋明,間撫簽賻,即知真偽。」該文作者並對張大千在自身廚藝、畫藝比較上,定廚藝高於畫藝,未必沒有「開玩笑」的成分。

看看徐悲鴻是怎樣評價這兩位大家的

自然,徐先生與張大千為好友,對他是很了解的,可以說深知張的生活習性脾氣與繪畫習性風格,在張大千1950年出國後是否回國等問題上,是很有識見的,也是一種評價。據王震編《徐悲鴻書信集》(大象出版社2010年4月版,259頁),致陳從周第二、三封信中,徐悲鴻稱:「聞大千先生在川派到一千份公債,此事甚為難!」(1949年10月28日)「大千先生返國之事,我與同人皆在商討,因為既歸便難再出,必須計劃妥善,方可去信,既去信,必求省效,以是遲遲。」(1951年元月12日)

看看徐悲鴻是怎樣評價這兩位大家的

張大千繪山水畫

2013年4月,「一紙飛鴻——上海圖書館藏尺牘文獻精品展」開幕,並出版《中國尺牘文獻》(上海古籍出版社版),新見到徐悲鴻1950年致陳從周二信墨跡。前者10月21日提及:「大千先生至印度恐系無可如何,我們希望他來北京與我們同樣生活,若照他以往之豪華情況則不可能矣。」後者元月25日信中強調:「我則標榜任伯年,我之評價尚較足下為高。我以為中國自有畫以來,若伯年者不能過二十人,因彼於人物、寫像、山水、花鳥皆第一等也。特彼為抒情詩人而未為詩史耳(上海吳仲熊家藏伯年《八仙》四幅中,韓湘、曹國舅幅實是仙筆,古今所無)。其花鳥為大地古今第一。八大、石濤不過在極惡劣之董其昌後,反其作風而已,實未嘗創製一幅極頭等之作(八大有一幅好荷花,石濤有一幅墨團團,確是好作品,其外多未見成功)。當然此乃我個人意見。二人確有奇才,特學力未充實耳。又石濤文筆甚佳,有奇思妙想,此則伯年所不能。吾人就畫能(論)畫,正不必牽涉其他問題。惟當年欣賞繪畫之人,僅為文人一個階級(層),其他人皆無份,是以致其範圍如是之窄也。」

看看徐悲鴻是怎樣評價這兩位大家的

秋江野鶩圖

在這封信中,徐悲鴻堅持強調人物畫、寫像藝術的重要,形象思維寫實的重要,才氣之外學力功夫即繪畫技巧能力的重要,而且他自己也是一直這樣實踐的。因為他秉持一種理念:「繪畫之重點在人」,要多加研究。這封信也再次證明,徐悲鴻對任伯年的評價發自內心,非常辯證,經過深思熟慮,反覆比較,論其長短,真誠而嚴謹。並且他認為,中國自有畫以來,如任伯年全能特異卓絕者,僅二十人以內而已。這可視為徐悲鴻撰寫《任伯年評傳》的預演和前奏,醞釀已久。到是年冬天,已趨于思考成熟,他走筆成文。

在《任伯年評傳》中,徐悲鴻指出:「學畫必須從人物入手,且必須能畫人像,方見工力。及火候純青,則能揮寫自如,遊行自在。……故舉古今真能作寫意畫者,必推伯年為極致。」「伯年於畫人像、人物、山水、花鳥,工寫、粗寫,莫不高妙,造詣可與並論。蓋能博精,更借卓絕之天秉,復遇渭長兄弟,得畫法正軌,得發展達此高超境界。」徐悲鴻接著強調:「但此非徒托學力,且需懷殊秉。不然者,彼先輩之渭長昆季曷無此詣哉?」徐悲鴻記任伯年傑作,也較信札為詳:「首推吳仲熊藏之五尺四幅《八仙》,中之韓湘、曹國舅幅,圖作韓湘拍板、國舅踞唱,實是仙筆,有同(陳)之初藏之《何仙姑》。……此等珠圓玉潤之作,畫家畢生能得一幅,已可不朽。矧其產量豐美,妙麗至於此哉!此則元四家、明之文沈唐所望塵莫及也!吾故定之為仇十洲以後中國畫家第一人,殊非過言也。」並說,只是「伯年為一代明星而非學究,是抒情詩人而未為史詩,此則為生活職業所限」;方之古天才,近於太白而不近杜甫。

看看徐悲鴻是怎樣評價這兩位大家的

湖光山色

綜上所述,關於任伯年的評價從信札到評傳,徐悲鴻這些論證,並非心血來潮,更非表面應酬——他完全沒有必要,去討好已故的海上畫壇領軍人物任伯年。何況,徐悲鴻還盡其心力,以油畫妙筆作《任伯年畫像》,讓人們在研讀《任伯年評傳》時,一併領略到任伯年的獨特風采。

補記:2015年8月24日,我在「上海書展」購得《回憶張大千》一書,讀了數篇文章頗有感觸。

徐悲鴻先生四十歲時評說張大千為「五百年來第一人」,比《任伯年評傳》早了十四年,顯然讚賞之餘,缺乏周密思考、邏輯論證。以至於《張大千畫集》出版三十六年之後,張大千在1972年「四十年回顧展」的《自序》中這樣說:「先友徐悲鴻最愛予畫,每語人曰:『張大千,五百年來第一人也。』予聞之,惶恐而對曰:『……是何言也。山水石竹,清逸絕塵,吾仰吳湖帆;柔而能健,峭而能厚,吾仰溥心畬;明麗軟美,吾仰鄭午昌;雲瀑空靈,吾仰黃君璧;文人餘事,率爾寄情,自然高潔,吾仰陳定山、謝玉岑;荷芰梅蘭,吾仰鄭曼青、王個簃;寫景入微,不為景囿,吾仰錢瘦鐵;花鳥蟲魚,吾仰于非闇、謝稚柳;人物仕女,吾仰徐燕孫;點染飛動,鳥鳴猿躍,吾仰王夢白、汪慎生;畫馬則我公與趙望雲;若汪亞塵、王濟遠、吳子深、賀天健、潘天壽、孫雪泥諸君子,莫不各擅勝場。此皆並世平交,而老輩文人,行則高矣美矣!但有景慕,何敢妄贊一詞焉!五百年來第一人,毋乃太過,過則近於謔矣!』」這裡,張大千很明確:捧場過頭則近於開玩笑了。

看看徐悲鴻是怎樣評價這兩位大家的

李檢法定林蕭散圖

以上文字見諸張大千次女張心慶《回憶爸爸幾件事》,原載中國文史出版社2015年3月版,全國政協文史和學習委員會編《回憶張大千》第309、310頁。

順記一筆:《回憶張大千》一書於1988年3月首次以《張大千生平和藝術》書名出版,首篇即1936年版《張大千畫集》的《序》,只是我查檢了上海辭書出版社所藏該書,見原《序》標題改為「五百年來第一人」,原《序》結尾「丙子三月徐悲鴻」成了「廿五年夏悲鴻」,原《序》中「縱情揮霍」下脫了「其所揮霍」。一篇短文,不知怎麼,有了如許改動?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聞是書畫 的精彩文章:

滋蘭先生:硯邊絮語
讓人看得懂的篆書——張永明作品字詞解析

TAG:聞是書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