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美國啟動《中導條約》退出程序,新一輪軍備競賽要來了?

美國啟動《中導條約》退出程序,新一輪軍備競賽要來了?

美國又跟俄羅斯杠上了。

據《紐約時報》,當地時間2月1日,美國國務卿蓬佩奧宣布,美國將於2月2日起暫停履行《中導條約》、啟動退約程序,並在六個月內完成退出。

《中導條約》由美蘇兩國領導人於1987年12月簽署,條約規定兩國不再保有、生產或試驗射程在500公里至5500公里的陸基巡航導彈和彈道導彈。

1987年,在里根和戈爾巴喬夫簽署該條約時,世界為之震驚。華盛頓為此銷毀了846枚導彈,莫斯科銷毀了1846枚導彈,而被導彈盯上的歐洲則鬆了一口氣。

去年10月,美國總統特朗普以俄羅斯長期違反《中導條約》以及條約限制美方研發新武器為由,宣布「退群」。

美國聲稱,俄羅斯的新巡航導彈Novator 9M729違反了該條約,並要求俄羅斯銷毀相關導彈。但是俄羅斯拒絕了美國的要求。

蓬佩奧1日表示:「如果俄羅斯在六個月內沒有通過可查核的方式摧毀其違反《中導條約》製造的導彈、發射器和相關設備,並恢復對該條約的充分遵守,該條約將被終止。」

自特朗普上任以來,「通俄門」疑雲如影隨形,但俄羅斯一直都否認干預2016年美國大選。此次《中導條約》導致的俄美摩擦是自1991年冷戰結束以來兩國間最嚴重的摩擦。

各方如何回應?

據路透社,俄羅斯官員指責美國為其「退群」製造借口,以便其可以製造新的導彈。

克里姆林宮發言人德米特里·佩斯科夫發表講話稱,俄羅斯對美國的計劃表示遺憾,並指責華盛頓沒有通過談判來避免這一結果。他說:

「美國人不願意傾聽任何辯護,也不與我們進行實質性談判,這表明打破這一條約的計劃是很久以前就在華盛頓決定好的。」

據俄羅斯衛星網,美國宣布啟動退約程序後,俄羅斯外交部發言人表示,除了推文,美國未能提供任何俄羅斯違反條約的證據。美國對軍備控制問題下手的真正原因是其國際地位遭到嚴重削弱。

據《紐約時報》,在特朗普於去年宣布「退群」意向時,美國的盟友們都感到震驚和不安。

但2月1日,美國的老朋友、70年前為對抗蘇聯而建立的軍事聯盟北大西洋公約組織表示,俄羅斯對違反該條約「負全責」。該組織秘書長斯托爾滕貝格說:「美國正在採取這一行動來應對歐洲-大西洋所面臨的重大安全風險。」

然而,美國國會的一些批評者則立即譴責了特朗普的決定,並承諾提交立法,試圖阻止其「退群」。

專註於核問題的馬薩諸塞州民主党參議員愛德華·J·馬基稱,該條約的中止是「一場讓世界變得不那麼安全的悲劇」。他說:「特朗普總統和他的戰爭內閣再次決定讓美國單獨行動,這次是為危險的軍備競賽鋪平道路。」

新一輪軍備競賽要來了?

去年,特朗普政府決定退出《中導條約》,並開始製造自1991年以來的首批遠程核武器,其他國家也引用這一舉措為自身的核武開發辯護。有分析稱,這兩個舉措似乎標誌著半個多世紀的傳統核軍備控制的結束。

據路透社分析,美國的退群可能會給五角大樓提供新的軍事選擇,隨之而來的軍備競賽可能會使亞太地區的緊張局勢加劇。

《衛報》指出,美國的歐洲盟友也一直擔心,《中導條約》的終止或將導致世界重返冷戰時期的緊張局勢,並在歐洲大陸掀起涉及中短程導彈的軍備競賽。

《中導條約》曾被視為軍備控制協議的黃金標準。美國在2014年首次指責俄羅斯違反該條約,聲稱俄羅斯正在開發一種違反條約射程限制的新型導彈。

俄羅斯政府則予以否認,並指責美國部署在東歐的導彈防禦系統很容易被改造成攻擊性武器,並且新開發的武裝無人機也能為美國提供類似於中程導彈的能力。

美國國家安全顧問博爾頓則毫不掩飾地希望退出限制美國行動的軍控條約。在小布希執政期間,博爾頓是主張美國與俄羅斯一起退出反導彈條約的主要力量,去年,他又敦促特朗普退出伊朗核協議。

在退出《中導條約》問題上,博爾頓給出了一個簡單的理由:就連前總統奧巴馬也考慮退出該條約。奧巴馬政府期間,美國開始改造其老化的核武庫和實驗室,但在特朗普的領導下,重建美國核能力的步伐加快了。

《紐約時報》分析稱,問題在於,美國退出《中導條約》後是否會開始部署新武器,以鞏固其在太平洋地區的地位並刷新其航空母艦的「存在感」。

有官員指出,特朗普在上個月五角大樓的講話中說:「長期以來,我們一直受到自我限制的束縛,而這些年國外競爭對手的成長和進步比我們要大。」

奧巴馬執政時期的美國國家安全委員會核專家喬恩·沃爾夫斯塔爾表示,沒有行政人員說明,如果美國採取這些行動,會有哪些後果。「對手被我們投了一票。那些認為我們做這些事情後他們會停滯不前的想法是荒謬的,他們將出於政治和軍事原因作出回應。」他說。

據《衛報》,一名白宮高級官員表示,目前新型導彈仍都處於研發階段,遠未進入部署階段。2月1日,在宣布啟動「退群」程序後,特朗普發表聲明稱,他的政府「仍將致力於有效的軍備控制」。

然而,特朗普並沒有表示是否會延長美俄間簽署的削減戰略武器新條約這一「有效的」軍控條約。

據路透社,一名白宮高級官員透露,美國政府正在權衡是否延長美俄間簽署的削減戰略武器新條約,該條約於2011年生效,2021年2月到期,也就是下一屆總統就職典禮後幾周。如果雙方達成一致,該條約可以延長五年。

該條約要求兩國將部署的戰略核彈頭削減至不超過1550枚,還限制兩國部署陸基和潛艇導彈,以及具有核能力的轟炸機,將兩國核武庫推向近60年來最低水平。

不過,不論新一輪軍備競賽是否真的會到來,可以確定的是,它將是昂貴的。

根據美國國會預算辦公室今年1月份的報告,未來10年,核升級的成本已經增加到4940億美元,是特朗普心心念的邊境牆建牆費的87倍。在接下來的30年中,該成本預計將增加至1.2萬億美元。

新的軍控協議會達成嗎?

據《紐約時報》,在一系列的公開講話中,特朗普及其政府官員明確表示,他們正在尋求制定新的軍備控制條約,讓更多國家加入,但前提是現在所有擁有這類武器的國家都願意遏制或銷毀相關武器。

這一個雄心勃勃的構想,一些專家對此持懷疑態度。

目前,《中導條約》只適用於俄羅斯和美國,新條約需要印度、巴基斯坦、伊朗和朝鮮等國家一同簽署協議,這比美俄兩國間的雙邊談判要困難得多。

俄羅斯是率先對《中導條約》提出異議的國家。2007年,俄羅斯向小布希政府抱怨,新的核大國不能受到條約的限制,並提議將該條約擴大到其他主要核國家。

專註於核戰略研究的哈佛大學教授艾利森表示,這一提議是正確的,但他對其他國家是否也同意該提議表示懷疑,因為只要一個國家拒絕,那麼其周邊的國家出於安全擔憂也會拒絕,然後利益攸關的相關國家紛紛拒絕。

此外,最近來自美國能源部的一則消息使該問題更加複雜化。該消息聲稱美國正在為戰略武器開發一種「低當量」新型彈頭。

實際上,早在2018年年初,特朗普政府就在一項核戰略審查中表示,將為三叉戟潛射彈道導彈研製新彈頭,且未指定數量。武器的威力也是保密的,但據估計,大約是廣島原子彈威力的一半。

特朗普政府認為,必須與俄羅斯在「低當量」武器方面「共同進步」,讓對方認識到在發展核武器上沒有優勢,才能阻止衝突。但批評者認為,新一類戰略武器更有可能產生無法想像的後果,也讓外交關係進一步複雜化。

文/方辰

編輯/方辰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新京報外事兒 的精彩文章:

霍格沃茨沒有趕走伏地魔,但匈牙利「踢走了」中歐大學
世界頭號毒梟和情婦一同受審,兩人都是實力派「戲精」

TAG:新京報外事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