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天下 > 陳道明因新身份再度爆紅:世人多媚骨,唯有君如故!

陳道明因新身份再度爆紅:世人多媚骨,唯有君如故!

前幾天,素來與「娛樂」、「熱搜」

這些流行文化絕緣的陳道明

突然登上了熱搜榜

許多人心生疑問

這位老藝術家難道開始搞事情了?

點開一看才知道

陳道明當選了新一任

中國電影家協會主席

陳道明的當選

不論是對中國電影還是中國觀眾

都可以稱得上是一針強心劑

鏡頭下的陳道明

你很難想像這是一個

已經63歲的男人

歲月在他的臉上

只留下了從容與豁達

與其說陳道明是一個演員

不如說他是一個文人

在利欲熏心的娛樂圈

他依舊堅持自己的處世哲學

可以做到獨善其身

清代的陳伯崖有這樣一句詩

人到無求品自高

他無奈於世道

世道也無奈於他

「傲骨」二字

早已寫滿陳道明的人生

01

前路光明

乍暖還寒

1955年4月26日

陳道明出生於天津

一個知識分子家庭

乍暖還寒時節

家中喜得貴子

父母欣喜若狂

為其取名陳道明

父親陳宗寬畢業於燕京大學

後來在天津醫科大學執教

由於解放前在天津

美國救濟總署當翻譯

70年代,浩劫來臨時

陳宗寬成為重點審查對象

為了躲避上山下鄉

陳道明陰差陽錯

考入了天津人藝

成為了一名演員

彼時的陳道明

骨子裡就不愛表演

被命運推到天津人藝話劇團後

也只好硬著頭皮去學

學著學著,倒也覺得還不錯

然而等到有機會上台了

卻一跑就是整整7年的龍套

站在台上一句台詞都沒有

這樣的日子過得久了

陳道明心裡也有了些情緒

「怎麼老是讓我演這些啊!」

有一次又讓他演一個匪

最後一幕,要從左邊慕條跑到右邊慕條

一邊跑一邊喊:「沖啊!」

因為只有半邊臉對著觀眾

上台前,陳道明化妝就化了半邊臉

一落幕,領導就狂批陳道明一頓

回去後,陳道明深刻地反省

意識到自己是多麼心浮氣躁

當他開始接到一個個配角時

他漸漸懂得了

一個人從事一份工作

一定要耐得住寂寞,在這個世界上

並不是所有人都能成為主角

並不是所有的職業都光鮮亮麗

大部分人可能一輩子都是平淡的

但即便如此,只要用心去做事

誰也不能否定他的努力

上天從來不會失信於

心存理想而努力的人

1978年,陳道明考入中央戲劇學院表演系

1984年,因出演電視劇《末代皇帝》中

青年溥儀一角而一夜成名

1990年,導演黃蜀芹拍《圍城》

想來想去,覺得陳道明身上那股書卷氣

最適合演錢鍾書筆下的方鴻漸

於是她找到陳道明:「這角色非你不可。」

之前,陳道明早就看了三四遍《圍城》

也知道這是一部多麼深刻的作品

連連擺手:「演不了、演不了

我現在的演技還不夠支撐這樣一部戲。」

最終,黃蜀芹還是說服了陳道明

事實證明,黃蜀芹沒有看走眼

像方鴻漸這樣不中不洋的人物

身上泛著喜劇式酸腐氣息的文人

只有陳道明這的氣質和演技能駕馭

短短10集的《圍城》,拍攝100天

為了演好方鴻漸,陳道明反覆琢磨人物

大夏天還穿著長褂在家裡踱步、念白

《圍城》熱播之後,陳道明更紅了

成了全中國炙手可熱的男演員

連錢老本人都寫信告訴他

「你讓我看到了一個活的方鴻漸。」

正是因為這部小說改編的電視劇

陳道明與錢鍾書結緣

成為了忘年之交

「父親和錢鍾書對我一生影響很大

90年代後

有一段時間我挺浮躁

後來我跟錢老先生一共聊過三次

那時突然感覺到在這種文化老人面前

你的搖頭晃腦啊

自以為是挺可憐的

因為那個時候正是自己覺得自己像個人物

突然感覺人家是真正的文化人

我們只是飾演文化的人。

就在不久之後,父親去世了

更加讓陳道明懷疑眼前的生活

懷疑自己到底身處怎樣一個圈子

不知道該幹什麼,一演戲就難受

差不多五、六年都是這樣的狀態

回到家,他也越來越不愛說話

想來想去,又不可能離開這個行業

「都快40歲了,肩不能扛手不能提

我還能去做別的什麼嗎?」

在楊瀾的一次採訪中

陳道明說:「我拍《末代皇帝》時

電視在全中國還是一個稀罕物呢

一個電視劇,爛得不能再爛的

也能把一個人全國共曉之

所以說,當時我得到的名氣

完全是得來全不費工夫的。」

陳道明開始清醒地認識到

自己的成功帶著某種運氣成分

如果再這樣心浮氣躁下去

會徹底成為一個淺薄無知的人

02

不為無用之事

何以遣有涯之生

1993到1999年

本該是最火的時候

他卻基本上處於了半隱退狀態

開始大量地讀書、寫字,憑興趣做事

他給自己定下未來希望成為的樣子

一個滿腹經綸、卻不炫耀的平凡人

慢慢地,陳道明的心平順了

一種柔和的東西進入了他的生活

即便是沒有人再來找他拍戲

他也絲毫不覺得害怕、著急、鬱悶

陳道明找到了自處的方式

他狠狠撇棄了前幾年的浮躁

讓自己沉浸在書香和藝術中

看得越多,學得越多,懂得越多

他越發認識到快樂與否與外界無關

有一個潔凈、從容、真我的精神世界

才能讓一個人活得百毒不侵

不為世間的誘惑和毀譽而動搖

陳道明彈得一手好鋼琴

在家裡看書看得倦了

就坐下來彈上兩三個小時

除了彈琴,他還會薩克斯、手風琴

甚至親手組裝過樂器

忙著演戲的間歇之中

他習慣用音樂來獲得內心的平靜

年紀再大了一點之後

又迷上了畫畫、書法和下棋

在家拿著毛筆抄寫《道德經》

或憑記憶畫拍戲過去的地方

看書,他愛看雜文,愛讀洗鍊的文字

一套《魯迅全集》早就被他翻爛了

「世間萬物由簡至繁走到今天

該由繁至簡了。」

陳道明崇尚極簡生活

儘可能少接戲,每拍完一部

都要歇上幾年

03

不為名利失自我

留得清氣在人間

每個人這一生

都有兩次誕生

一次是肉體出生

一次是靈魂的覺醒

那時的陳道明

迎來了第二次生命

沉寂數年後他帶著作品

《康熙王朝》與觀眾重逢

七年的時間

陳道明成為了一個真正的老戲骨

為了讓自己把康熙演得透徹

他用無數個日夜翻爛了《清史稿》

回歸的陳道明

無疑再次引發收視狂潮

自此奠定了他在演藝界的實力地位

當很多投資方與導演找他合作時

對於那些自己不滿意的劇本

他會果斷的回絕

不想為之而為之

人家請他去拍電視劇

他說「你們這劇本不合邏輯」

導演勸他:大家都這麼拍

陳道明聽後非常生氣

「人家都不對,所以我們也要不對嗎?」

「我是完全不拍偽歷史劇的

作為一個演員

應該自覺提高自己的文化鑒別意識

心裡想好到底該給老百姓

端上一盤什麼樣的菜

演員,應該給社會帶來良性的情感

如果每個人都有一種情懷的話

我覺得不愁出好片子。」

然而,在汶川地震後不久

得知馮小剛要籌備《唐山大地震》

的陳道明卻主動找上了導演

「你要是拍地震,我免費去演。」

這份可貴的家國情懷

一直留存於他的心中

馮小剛這樣評價他

「陳道明這個人

一輩子只肯在戲裡低頭。」

演員都不願意被稱作「戲子」

陳道明卻公然以「戲子」自居

並毫不客氣地指出:

「戲子之所以被人看不起

就因為這是一種機會主義的職業

當他什麼都不是的時候

便低眉垂眼,四處求人

一旦紅了,立刻不知道天高地厚

張狂、輕浮是中國演藝界的一大惡習

一種非常幼稚小兒科的思想水準。」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認清自己的位置

踏實做好自己該做的

不必低眉垂眼,摧眉折腰

自能從容穿梭於輕浮虛榮之間

04

三十年飲冰

不涼熱血心

陳道明演藝生涯33年

一直與紛繁複雜的娛樂圈

保持著距離,時刻自省

馮小剛笑話他

「奇技淫巧以悅婦孺」

遠不如一場飯局有用

他淡淡一笑

不為無用之事

何以遣有涯之生?

不汲汲於名利

靜下心來做一些無用

卻靜謐美好的事

何嘗不是一種修為呢?」

許多人一定還記得去年正月初一

陳道明因馮小剛讓女演員跳舞

第一次口出髒話

那天馮小剛帶著《芳華》的女主角苗苗

同陳道明、葛優等聚在一起

酒足飯飽後,馮小剛拉起苗苗的手

提出讓她跳一段舞為打大家助興

藉此說明為何會選中她為女主角

旁邊的人齊聲叫好

唯獨陳道明說

「第一,人家丫頭作為演員,不便跳這個舞

其次,人家穿著高跟鞋,不方便。」

此時有人繼續起鬨

「比劃比劃就行。」

一向溫文爾雅的陳道明突然站起來

「你TM沒看過跳舞啊!」

2016年1月

陳道明首次參與綜藝節目錄製

擔任北京衛視傳統文化展示

真人秀《傳承者》評委

幾十個來自農村的孩子

傾盡全力表演了一段高台花鼓

台下嘉賓卻對認為這番表演缺乏個性

花鼓節目也沒有新意

對於嘉賓們的評頭論足

陳道明不解地說道:

「你們雖有很高的知識

但對於一些傳統文化

你們都沒有嘗試

就否定了它的存在

世界上沒有那麼多主角

大部分人可能一輩子要

甘於寂寞,甘於平庸

所以希望孩子們

你們要努力,但不要著急

凡事都應該有個過程。」

陳道明說完這番話

台上許多孩子都流下了淚水

對於傳統文化,要持有一顆敬畏之心

當小我遇見大我,要學會犧牲

他鮮少出現在大眾視野中

但只要他現身

說的話必定是擲地有聲的

05

漫漫時光

不負深情

如今的娛樂圈

隔三差五便是

離婚、家暴、劈腿的雞飛狗跳

反觀陳道明與妻子的婚姻生活

卻始終如一的相濡以沫

回憶在天津人藝的日子

陳道明說:「當時我太一般了

一般到我都想要改行了。」

就在這時候,他遇到了杜憲

彼時,在北京廣播學院就讀的杜憲

在學校里是人盡皆知的大美女

不但個人能力突出,家境還好

父親杜慶華是中國工程院院士

科學生涯獲獎無數,地位極高

這位畢業於斯坦福大學的科學家

得知女兒愛上一個不出名的演員

心裡總覺得有點不是滋味兒

畢業後,杜憲成為央視新聞聯播主持

兩人之間的「差距」似乎更大了

可自始至終,杜憲都沒有動搖

與杜憲身處兩地的陳道明

為了讓這段愛情開花結果

1978年,他報考了中央戲劇學院

這一考,命運就出現了轉機

「當年在天津人藝

如果我沒有遇到杜憲

我就不會想去考中央戲劇學院。」

陳道明一無名氣、二無社會地位

那些追求杜憲的男人都很納悶兒

「她怎麼就會看上這個小演員呢?」

陳道明也說:「我太太能看上我

只能說她太偉大,完全沒有功利心

第一,她不以學識判人

第二,她不以金錢判人

第三,她不以地位判人

這不是偉大,是什麼?」

兩人共同走過三十五個個春夏秋冬

平時看起來嚴肅冷峻的陳道明

一談起妻子就滿嘴溢美之詞

像是個急於炫耀的孩子

比起抽煙、喝酒、打牌去酒吧和迪廳

陳道明更樂意在家跟妻子同坐窗下

給她裁皮包、給女兒做衣服

「畢竟窗外落葉無聲屋內時光靜好

很有一種讓人心動的美感。」

陳道明用從前慢的真心

成就一世的深情

06

心有光明

自見澄澈天地

很多人說陳道明孤傲、清高、難對付

說他好為人師,喜歡端著,不接地氣

可陳道明自己心裡最清楚不過

對於他這樣懷揣著文化情結的演員

面對如今滾滾襲來的商業浪潮

面對一出出喜劇、悲劇變鬧劇

心裡剩下的,不過無奈的嘆息

陳道明不止一次說過

「我無奈於這個世界

我可能沒有能力去改變世界

哪怕很小的一個世界

我只能很努力地去做到世界無奈於我

盡量不被世界的事物所左右。」

他知道,自己的一次次表態

並不會立馬改善這個時代的風氣

追逐利益的人群永遠會揮舞手臂

但在浪潮之下,他選擇獨立的人格

無法改變世界,也絕不跟世界妥協

不低俗,不折腰,不作文化之惡

他說:「我始終認為,人這一生

不一定要去做多少好事

只要不做壞事,就可讓天下太平。

關於自己的人生

陳道明曾經說過這樣一段話:

一個人的涵養,不在心平氣和時,而是心浮氣燥時

一個人的理性,不在風平浪靜時,而是眾聲喧嘩時

一個人的慈悲,不在居高臨下時,而是人微言輕時

情侶間的尊重,不是閒情逸緻時,而是觀點相左時

夫妻間的恩愛,不在花前月下時,而是大難臨頭時

舉世混濁而獨清

眾人皆醉而獨醒

堅持自己的內心

堅守自己的人格

看清社會現實

依然保有一顆熱愛生活的心

正如《康熙王朝》里

經典的「怒斥群臣」那段戲

「正大光明」

心有光明

自見澄澈天地

來源:岩松讀書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旅行去哪玩 的精彩文章:

艾力江·西爾坎:尊重是相互的,不能因為自己是少數民族就要求特權!
中國這座城市被網友稱為艷遇之城,她退掉艷遇的外衣什麼樣?

TAG:旅行去哪玩 |